爱德华对他来自法国的儿媳讲起他与妻子当年的故事,法国儿媳说:“这真是太浪漫了。”
其实我不相信爱情,但是和大部分人一样,我还是会为很多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所折服。比如《大鱼》中爱德华与桑德拉的爱情,简直美得像童话。
“你不认识我,但是我爱你。”
这本来是一句很突兀的话,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可能主角光环加持下,滤镜功能更加强大吧。但这种朦胧的浪漫感却给人以无可比拟的惊心动魄。
一眼万年,时间静止,花海求婚的魔法不知何时会过时。一个意气风发,高大英俊的少年,一个美丽迷人,气质绝佳的少女,一段看似荒唐但细细品味又感觉合情合理的追爱之旅,完全满足我对这世上最美爱情的所有幻想。
但是太美的东西,往往不真实。父亲口中那些光怪陆离似真似幻的故事总引来儿子的不满,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七八岁总是好奇地通过父亲的讲述看世界的孩子了。或许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不再喜爱当初那些已经听过无数次的童话故事了吧。
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因为我喜欢爱德华口中的那些故事。那不仅很美好,还教会我很多东西。
比如对于爱情而言,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个让你一眼无法忘怀的人,那么就要拼尽全力去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森林里分出两条路,我要选择困难的那条
我们都喜欢岁月静好,愿被时光温柔以待,欣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在《大鱼》中,导演蒂姆·波顿也刻画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那是爱德华告别自己在故乡小镇风生水起的生活后到达的第一个地点。
在那之前,森林里分出两条路,一条很远,另一条充满未知。巨人和爱德华沿着不同的方向抵达终点。事实证明,世界上不会有什么终南捷径,在人们眼中早到的人,其实是经历了那些晚到的人所没有经历的困难险阻。
美味的苹果派,电线杆上挂满的鞋子,热情好客的住民,无忧无虑的人们,诗人写不出的如画生活,千言万语也只是化作天空蔚蓝,芳草青青,桃花源也只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也许大道至简,不能言说的倒更加具有神秘之美。丰都不受外界拘束的大方作风也让我联想到《百年孤独》中某一时期的马孔多。
这的确是一个安度晚年的好地方,但是十八岁的爱德华不顾人们的挽留,在那个载歌载舞洋溢着欢乐气氛的晚上,他宣告离开。
小他十岁的金发女孩问他:你没有鞋子,该怎么走呢?
他说:我想那走起来一定很痛,很痛。
经常有人说: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么你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如果你感到舒服,那么就应该警惕了,因为你很有可能在走下坡路。
我不知道丰都后来的没落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一点。
我想追求岁月静好是没错的,但是选择在什么时候岁月静好很重要,在该奋斗的岁月里就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时候岁月静好倒成为一种致命的诱惑了。
在离开丰都前的夜晚,爱德华看见了那条大鱼。后来他遇见了自己的爱情。
我知道自己的结局
也许是因为看过爱德华的例子,所以也许有人觉得爱德华看到自己死亡时的样子,所以将他的英勇非凡看作是理所当然。
女巫的眼里到底有什么?其实那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当爱德华的两个儿时玩伴看到他们的结局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与呆愣的表情;当爱德华的爸爸得知自己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死去时,更是跟失了魂一样,一整天都担惊受怕。
而爱德华呢?他坚信的准则是:你知道所有别的事都杀不死你。于是他更加地热爱生活,勇于尝试一切,在已知与未知之间,他探索未知,在安逸与冒险之间,他选择冒险,在妥协与坚持之间,他选择坚持。
但我们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女巫眼中看到了什么。实际上,那是一汪河水。
如果是我,想必会一生惧怕河流江海。可爱德华在金鱼身上寻找发育的秘密,想在湖水中拯救岌岌可危的少女,将自己淹没在浴缸里……他从未畏惧过湖水,或者说,他从未畏惧过死亡。
无论是年轻时的爱德华,还是年老时的爱德华,他们都在说着:这不是我的结局,我不是这样死的。
但其实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结局是怎样的。但他拥有足够的勇气去抵抗那份由于未知而带来的恐惧。
我不止一次想过死亡的问题。小时候第一次躺在床上在明晃晃的灯光下想到,人最终还是有一死的,当时就哭了,是那种无声的流泪,不能分享的恐惧。至今我还是会在很多个偶然的夜晚想起这个问题,半夜突然的惊醒,不是因为噩梦,只是因为一个突然的想法,是悲伤与难过,是恐惧,虚无与未知。
我羡慕爱德华——羡慕他与生俱来的勇气。
为什么不把生活过成童话
第一遍看《大鱼》,看到结尾的时候,一种类似于由欺骗引发的无名怒火瞬间吞噬了我的心,最终化成眼泪从我的眼中淌出。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在我发现巨人没有那么高,连体姐妹只是普通的双胞胎,马戏团团长也只是个普通人的时候,我很想像个被夺走童话书的孩子一般放声大哭,但是成长的本能告诉我我不能那样做,于是我擦干眼泪,恢复到若无其事的样子,跑到比我小六岁的弟弟的房间,想与他分享我的心情,可惜我匮乏的语言并不能引起他的共鸣,于是我只能带着深深深的遗憾进入空洞的梦乡。
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洞悉一切,再也不会为真相的揭露而有所动容,但我错了,能够直入人心的事物就算再看千遍万遍,依然会有人为之疯,为之狂,为之痴迷。而且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在现实的葬礼上无声落泪:父亲的葬礼上,他一生当中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人们穿着庄严肃穆的黑白礼服,集体默哀。
第二次回顾的时候,我却感动于故事中的葬礼:父亲去世之前,他一生当中的所有朋友都来了,但每个人脸上都没有悲痛的情绪,人们穿着喜庆的红色礼服,集体聚集在河边为他欢呼。最终他化作一条大鱼归于他的结局。
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它太美好了,绝妙的结局不是吗?可它却是儿子给父亲编造的一个故事。
从前是父亲给儿子讲故事,现在说故事的人变成了当初听故事的人,而当年讲故事的人早就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但是,后来我发现,在现实的葬礼上,默哀过后,人们还是热情地交谈,仿佛是在谈论爱德华一生与他们的种种交集。这与故事中人们的举动一般无二。那时我开始醒悟:就算巨人没有那么高,连体姐妹只是普通的双胞胎,马戏团团长只是个普通人,可他们确实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儿子一回头,发现父亲的朋友都来了,他们没有父亲讲的那样奇妙,但是他们的真实毋庸置疑。
那么夸张一点又何妨呢?为什么不把生活过成童话呢?为什么不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主角呢?这没错,这一点儿没错。
芸芸众生,有多少人不是平凡的呢,但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那就是伟大。
关于那条鱼
印象中,爱德华两次碰见那条鱼,都是以裸体女人的形象出现,金发小女孩曾经告诉他:它会以你心中想要的样子出现。而第一次看到大鱼之后,爱德华就遇见了他的一生所爱;第二次看到大鱼,他遇见了长大之后的金发小女孩,差一点就和她产生纠葛,还好他对桑德拉的爱足够坚定。
我认为,在不同时期,大鱼的隐喻是不同的,有时它指引着爱德华去寻找真爱;有时又充满诱惑的气息;有时它更像是桑德拉,因为爱德华曾对着妻子说:“That’s my girl in water.”;有时它更像是爱德华自身,这从爱德华最终变成鱼就能体会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条鱼很难被捉到,像极了我们扑朔迷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