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有许多朋友都转发了一条关于“断舍离”的文章。大意是一个国外男青年,豪宅名车,身价千万,管理着150家店铺,却活得很不幸福,最后连老婆都跑了。后来他辞职、反省,通过丢东西,扔掉了90%的物品,最后所有家当加起来只有288件,终于过上了自在快乐的人生。他开始推广这种极简生活的理念,有了几百万粉丝,还出了四本书。
“断舍离”,还有个装逼一点的说法叫“人生整理术”,由日本职业女性山下英子发明倡导。她还出了一本同名书《断舍离》,不仅是日本、欧美,这两年在中国也日渐风行。
我从三年前就买过这本书。得益于这一理念,这几年我家里的东西扔的已经只有原来的不到1/4了,家里的气场也越来越舒服。
“断舍离”确实是好东西。但我看网上的文章大多都只是理论,要么鸡汤,浮于表面。如果看不到它的实质,只是偶尔为之的话,作用不大。
“下班回家就扔东西去”。别急!懂了之后再扔也来得及。
借此机缘,谈谈我自己的体会。遵循极简的理念,就概括成10句话吧!
说个题外话,“断舍离”最初脱胎于禅宗的生活理念。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但真正能操练起来,每个人都会终生受益无穷。佛门里好东西特别多,随便揪出一两条都可以写本畅销书。只是外行的人看不出意趣,内行的人又不愿意去做这些事。实在是可惜。
1、“断舍离”的核心手段是断除对物质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其根本目标不是禁欲,而是让你活得更舒服、更简单、更自在,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生命状态。它实践的基本过程其实是“舍、断、离”;舍,就是舍弃多余没用的东西;断,就是不购买不需要的东西;离,就是不断减少对物质的执念;
2、舍。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两个,跟“当下”有关,跟“我”有关。不要保留着过去的古董当做怀念,也不要想着东西可能未来用得上。凡是在“当下”跟“我”无关的东西,全部扔掉。不要想着“物品”本身是否有用,对以后家里来“客人”是否有用,只考虑物品是否对“我”有用;凡是跟这两点违背的,再好、再贵的东西也不要留恋;
3、一个居所,一个地方,都有有气场的。长期不清理,就是气场不流动,带来的是停滞运和腐坏运。“断舍离”就是让气场和“风水”流动起来,带来生机和活力;
4、断。在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竟浪费了那么的金钱精力购买的全是无用的东西,丢掉又再次占用了精力,还要费劲心思做取舍,再买东西就会谨慎,就会用“当下”与“我”去衡量。自然买的东西就会好,就会少,就会是自己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你的品味会提高,生活格调会自然提升一个层次。断,就是提高物品的再进入门槛;
5、打一个比方。物品就像是朋友。大量的物品是陌生人,有的甚至是不喜欢的人;一般的物品是普通朋友,偶尔打个招呼;最好的物品是好朋友。总是站在一堆陌生人之中是尴尬的而疲惫的。只留下那些必需、最好的,每一次使用物品的体验都像是与好朋友的交流;
6、另一个比方。“断舍离”就像一个精致的小院子。“舍”是让不喜欢、不熟悉的人都出去;“断”是让不喜欢、不熟悉的人今后不再进来;“离”就是不留恋、不可惜,安住在此地享受跟好朋友相处的时光。这样的相处,清明、敏锐、自在,有情感,有互动;
7、简单来说,减少物品,提高档次。选择留最好的物品,选择做最好的自己;
8、离。不断审视自己的必需,不断减少对物质的贪恋,不断确立朴素生活的信仰。离,是不做消费主义的俘虏。打折、促销、哄炒概念,创造你不必要的需求,增加你不必要的消费,就是消费主义。断舍离,就是选择不被物质奴役,不被别人左右;
9、断舍离是训练一种觉知的能力。当你的居所长期不被清理,你的电脑长期不做清理,你的通讯录和朋友圈长期不做清理,其实是你对生活失去了觉察,就是一种昏沉。断舍离是让你时时保持对周边世界的觉照,保持对生活的敏锐和理智;
10、表面上是断舍离的“物”,实质是断舍离的“心”。断舍离只是手段,心清净才是目的。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逐步扩大到工作、人际以及看世界的方式。断舍离其实就是禅定,时日越久,定力越强,自由度越高。最终领会“少就是多”、“少就是好”的真谛。
说个直观体会。
以前去超市,本来只打算买几样小东西,结果往往买一大购物车,许多都是临时起意,最终证明是浪费。好的东西、心爱的东西又觉得贵,不舍得买,家里有不少是廉价货,每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再逛超市,基本都能按照既定的清单执行。
这种能够轻松把控自己的感觉,相当好!
我是贤杰,这里是我的听贤小馆。欢迎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