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日志开始,我将一改之前流水账风格。因为在Lao Cai的五天发生了太多事,我们见到了太多人,到访过太多地方,出席过太多活动,留下了太多回忆。我没办法将所有的回忆写下来,只能挑一些重要的和我认为有意义的时刻付诸笔端。我的记性已经没有像二十多岁时那么好了,如果之后我能想起来其它的事情,我会将其随时更新到这里。
Memory 01——Welcoming ceremony in Sin Cheng Ethnic Minority School
车刚在学校门口停好,就有一堆当地记者端着长枪大炮蓄势待发。下车后,还没来得及伸伸腿脚,当地两位老师便各带着一队学生迎了出来,人人手捧鲜花,脸上挂着纯真又羞赧的笑容。奈何僧多粥少,小朋友的数量远多于我们,有一些小朋友手里的花就送不出去。我们不想他们失望,只好尽量多接过一些抱在怀里,又要拿好背包和相机,还要腾出一只手牵起学生伸出来的手让他们领进校门,着实有点顾不过来,情形稍显尴尬。我们心里清楚一方面是学校的确很热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当地媒体和UNICEF拍照摄像之用,必要的范儿还是要端好,心里受宠若惊,脸上若无其事,也蛮有趣的。
被领至一长条桌旁坐下,便开始听各种开场讲话,随后是学生们的表演。看得出来他们都很用心,一定是提前排练过好长时间。组织者应该是全面考虑过该呈现怎样的节目单——要有当地传统特色,也要有现代元素,要体现自强的精神,也要展现友好的态度。于是节目里面出现了着传统服装的学生伴着传统乐器演奏的曲子跳当地舞蹈,也有小小孩化妆成鸟叔大跳骑马舞,还有略高年级的女孩子穿成看起来很时尚的样子转圈走秀,其间穿插着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和网络洗脑歌,热闹非凡。
Memory 02——Service for children in the school canteen
演出结束后我们被校长"酒是快"先生领到学校食堂,顺便参观食堂后面的厕所(这配置是为了防止吃着吃着拉肚子方便解手么?囧囧囧囧囧囧),因为这两个建筑都是拿Hempel的钱翻修的。不过实打实的好处是,厕所外面设置了水桶和水槽(水龙头看来是摆设,因为山上通自来水管的确不太现实)供便后洗手,因为这里的小朋友以前不管便后还是饭前都是不洗手的,这种进步也的确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随后的活动是为小朋友们备餐。我们八个人分成两组,四个女人扮作食堂大妈在厨房打饭,剩下的阿根廷姑娘很开心的跟我们三个老爷们儿一起跑堂儿传菜摆台。一开始都以为跑两趟摆个pose拍个照就结了,没想到当真是要我们为几百号学生准备午饭。好在大家都乐意为小朋友们服务,干得那是相当卖力。厨房里很热,姑娘们围着热气腾腾的锅灶盛饭盛菜,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我们在外面也不轻松,跟打仗一般全程小跑着来回端碗端盆。不过看到短短半小时内就将几百份饭菜备齐摆好,椅子也都展开绕桌子一圈,就等小主顾们进来用午膳,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值得一提的是,饭后孩子们主动收拾碗筷座椅,并围坐到几个大水盆前洗碗,有序而自然,一看是长期习惯了如此,不像是为了配合记者作出的表演,这里要为它们点个赞。
Memory 03——Harmonica lesson for children
当来越南之前Bente问我准备为小朋友们做什么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了口琴。因为经常出差,偶尔会在酒店房间里无事可做,就想找一件能打发空闲时间的事情。口琴小巧便携又简单易学,于是尝试着自学,后来便喜欢上了这件小乐器,给我孤寂的旅程增添了很多快乐。这次我提前买好了一些口琴,一方面当作礼物送给当地的孩子,另一方面可以教给他们基本的吹奏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曲子。这对我实在是极大的挑战——没有授课经验,半生不熟的乐理知识,而且交流全部用英文,再通过翻译向孩子们讲述吹奏方法。
开始讲课之前,我向他们做了自我介绍并说了一些我认为会对他们未来有用的一些话,内容便是我这个越南系列的第一篇——Volunteering in Vietnam 01。那些话说完,我转身去做板书,画出基本的口琴构造和相关知识,心里想着后面的课该怎么上。也许是孩子们的笑容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也许是手中的口琴给了我熟悉的感觉,我很快进入了状态。简单介绍了一下口琴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吹奏方法,捎带讲了讲乐理,我便吹了两首曲子,前苏联的《喀秋莎》和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知道这两首曲子在越南都很流行。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带动起来,我便教他们稍简单的曲子。过程略过不表,总之我是使尽浑身解数,语言加表情加动作,各种演示,并跑到每个孩子身边听验,确保每个人都掌握了基本技巧。方法也许笨了点,可的确管用——几乎所有的孩子最后都学会了吹简单的旋律,除了一个小女孩。她的穿着比其他孩子还要破旧,脸上脏脏的,有几道小疤痕,表情漠然,似乎总提不起精神,手里的口琴紧紧攥着,看起来是喜欢的,却不曾见她用嘴碰过。我走过去坐到她身边,没有喊翻译,没有语言,只是手把手地教她,用微笑,用眼神,用我少有的耐心,告诉她我希望她能学会并喜欢上这个小物件。她听懂了,嘴靠上去,吹出了一个不算很清晰的Do-Re-Mi,然后她笑了。那一刻,我感到心里的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做的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真正有了意义。那笑容,我将永生难忘。
告别的时刻,我教会了他们最后一样东西——用中文说“再见”。我告诉他们,再见意味着再次相见,我不敢保证会很快回来,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回到这间教室,和他们一起吹口琴。虽然我心里知道,用不了几年,他们便会忘记这个中国来的叔叔,忘记我说的这些话,可我相信,这个下午里所有的笑容和欢乐,以及他们手里挥舞的口琴,会给他们中大多数人今后的日子带来一些好的改变。我想,这就够了。
PS: 下面的照片是新城民族学校的旧照(接受UNICEF和HEMPEL资助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