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学科本质,学科情景等内容。因为现在好多教师教学的行为,特别是教学内容的组织松散,缺乏整体思维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对本年级阶段的教材熟悉,而对对整个学段教材不够熟悉,缺乏整体观念,没有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教学的理念里没有主线意识,缺乏知识间的联系和连贯性意识。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大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是一种高度形式化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它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意义的世界,是学科思想和理论体系的负载体。
学科大概念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所在,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最能转化为素养的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少而精”。写这样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精细化学习,促成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学科教学内容组织必须以大概念为中心,为纲领,为主线。而平铺直叙和平均用力的教材和教法,无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少”是为了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入深入探究,避免选择大量的主题或纠缠于大量细节。“更少”是由“更高”做保证的。“更高”是站的角度高,站在整体课程设计上,站在学生促进深度思维的层次上。
“大概念”就像我们教师做课题研究一样,选题要小而精才能研究的更细致,更详细,更深刻。组织形式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纲领,一条主线,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分阶段,分主次的去设计活动和开展研究活动。细节与中心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小概念与大概念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感觉大概念是围绕一个中心知识内容,使所有学过相关的知识点,用线穿成串,连成线,织成网,被统摄在一个简洁简约精致的内容框架里。它们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
另外还要有整体观使知识结构化,学科知识不是知识点的罗列和堆积。而是要有一个结构框架,就像思维导图,知识网络图等等,这些都能够将知识点连点成线,由线组面,使点、线、面共同组成立体式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更有助于记忆理解。
相反,碎片化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比如我们从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阅读的一些知识,他们都是碎片化的。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的吸引你的眼球,刺激你的大脑,很容易让你沉浸在“新”的刺激里。但是这些信息缺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我们很难从中提取,他们都处于记忆的最底层。这些信息或知识,你以为每天得到了很多,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另外,碎片化的信息容易使人养成孤立思考的习惯,弱化人们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
有组织的知识,才有核心竞争力。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定位为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因此,没有经过学生组织的知识,没有纳入认知结构的知识,都不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吸收。
学科本质其实是隐性内容是学科的深层结构。是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源泉和基础。
学科的本质要求我们:要超越简单的具体知识,去理解和把握具体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维与学科价值。要超越表层的符号形式,去理解和把握符号形式背后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与价值意义。有超越庞杂的知识点本身,去理解和把握同类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只有如此,学科知识的教学,才能够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科情景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理解、消化、构建学科知识的具有社会化色彩的学习环境的概括。
学科最本质、最有价值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有:
(1)核心概念与命题,(2)本质与规律,(3)思想与方法:知识背后的知识才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忘掉知识后剩下的东西。(4)产生与来源: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产生和来源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和发展学科尤为重要。(5)关系与结构:学科不是概念与知识点的堆砌,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结构和练系。(6)价值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