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在公号里说,《寻梦环游记》是今年唯一值得推荐的电影。家里对动画片无感的人说,不少认识的人去看了,都说好。本来六年级的女儿打算跟同学一起看的,被我拉着一起走进电影院。
刚看了开头不久,女儿就在一旁说:果然很迪士尼。我是看到结尾,被女儿看到我眼中的泪痕问:妈妈,你哭了时,在心里说:真的很迪士尼。
女儿倒没哭,这家伙小时侯连楼上小伙伴从我家离开回家吃饭都要痛哭的,上了小学之后泪点变得奇高不下。一家三口一起看《忠犬八公》,八公死了之后,我和她爸都不好意思地没忍住抽泣,女儿凑到我们面前看看我,又看看她爸,笑了。但之后,她又把这部电影反复看了多少遍。
寻梦环游记击中我泪点的点其实与忠犬八公区别不大,人之常情。可能是之前胃口被吊得太高,我期待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关于死亡更有深意的解释,甚至有别于宗教。而由此延伸出对生活的理解或者能高于之前叔本华的幸福理论,即平静理性地生活。
作为普通人,死了之后还能记住你的不过是关系不错或关系极差的亲友,这样也只能延续到一两个代际。总归是要被遗忘的,雁过无痕。这么说来,被记住与否的重要性远不及在世时自己生活的每一个当下瞬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实永远是第一位的。
就如叔本华所说,被记住描述的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一半的决定权在他人手里,是被动的。我是认同人的存在其实是无意义的,就像猫狗植物那样,过客而已。
我们对他人认同的追求也主要是瞄准在世时的着数,而这种追求已属不易。如果还要寄望过身后的被铭记就实在是奢侈。就算类似作为家族前辈被供在祭坛上的这种铭记,刨除大部分的被粉饰或被曲解,还剩多少有价值的纪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