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中途接班,班里有个独特的孩子。
怎么个独特法呢?就是上课睡不醒,叫起来还睡,永远睡不醒的状态。
新接手这个班,我从暑假都在铺路,力求把课堂变的丰富有趣,让我纳闷的是有时候全班同学都在为搞笑的事大笑时,他还是很少抬头。
其次就是心语里写的字很少很不好,我也一度好奇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对他说我对你很好奇,有时间去你家里看看,他也表示同意。
然后我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他老是请病假,开学两个多月,隔三差五不来,最近又是有一个多星期没来,教室里通常看到的都是空荡荡的座位。
上周班里的男同学去他家里,回来说生龙活虎的,一点事也没有,还说屋里垃圾很多,吃速食,吃能量棒,这个天气开着空调为的是给手机降温。
我脑海里就出现一个凌乱不堪的卧室,一个精神颓靡的孩子的场景。
耿老师,他的原班主任,听说他这么久没来,就跟我说我们帮帮这个孩子吧!于是我们就把家访提上了日程。
周五期中考结束的中午,我们带着老范,陈旭去往这个孩子家。进门的时候,奶奶在厨房做饭,老范和陈旭去寻他,奶奶走出来让我们坐下。
环视一周,这个家里整洁有序,干净利落,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该不会只是孩子卧室凌乱吧?等打开门,这孩子在床上躺着,屋里依然整洁干净,桌子上书籍也比较整齐,只有这个孩子拿着手机在玩游戏。
对于两个老师的到来,他似乎并不意外,后来我才知道是有同学提前“通风报信”,孩子头也不抬,专心致志的玩着游戏。
这时候耿老师说话了。
“大概还玩多久?给我们个时间,我们等你。”
“5分钟。”
“好,那我们等你。”于是我们都坐在了外边的沙发上等他。
七分钟过去了,这一局的游戏才结束,他听话的出来坐在我们旁边。
孩子的妈妈也从外地回来了,无心工作,为孩子的事,脸上尽是心疼与无奈。
短暂的交流,孩子的妈妈道出实情:孩子这次根本没病,直接原因是在班里玩卡牌游戏,被老师批评,感觉自尊心受损,又萌生了不想去学校的念头。
原来是这样,我问他上课老是睡觉,是不是因为课堂无趣,知识枯燥,一听就困?孩子点点头。
我大概明白了:不想听课,作业太多,写不完会被罚,兴趣爱好被剥夺,玩些小游戏被限制,这一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老师看到的是这孩子不想学习,有对抗情绪,其实他也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不好,从内心也在不断的否定自己。
所以,当老师批评后,他肯定受不了,觉得老师不批评成绩好的,只批评自己,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否定达到一定程度,只是老师的批评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老师的行为验证了自己的价值感缺失的感觉,让孩子感觉自己既被冤枉,也是个失败的人。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事实,但是却让孩子陷入用游戏麻痹自己的境地,孩子妈妈脸上无奈的情形,历历在目。
坐在他家沙发上有那么一瞬间,突然觉得所有人都在告诉这个孩子怎么做,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他,用切实的行动帮他,这一切都太难了。
孩子和我们的“洽谈”还算愉快,他的眼睛里也没有死气沉沉,甚至还带点灵光,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当我们踏出他家门的那一刻,孩子大声说了句:“老师,再见!”突然间,我的内心无比感动。
我们两个老师站在他的床前,他还在玩手机游戏,头也不抬。看似既不礼貌,也很夸张,也许只有打游戏的人才知道一局不打完,真的不能停止,和尊重老师无关。
课上睡不醒,或许真的是他感觉知识无趣,太无聊,不能干别的,只想睡觉。
玩卡牌游戏被批评,或者真的是他窥见了曾经没像批评他这般批评别的同学。我们可能会说他为啥不跟老师交流,实际上他就是内向的孩子,且没有给他畅快交流的环境。
作业写不完,字写不好,或许这对他来说本来就是一件极其艰难又无趣的事,比如我们班的善培、恩赐,夏妍,真的是会慢一点,不同的孩子真的是不一样。
尤记得善培前段时间英语听写过关,在心语里感叹这是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唯一一次通关的。
更记得恩赐带着那凝重的表情跟我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写作文。
夏妍的作业也是会写的都写了,不会写的真的不是故意空下来。
每看到这些,就觉得这种环境下孩子太苦了,老师能做些什么呢?
家长,老师通常会不自觉陷入焦虑,我有时也不例外。可我从孩子的心语里见到最多的话就是害怕考试,背书秃脑袋,掉头发,回家死定了,诸如此类。
孩子毕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难免,我作为老师和家长,除了温柔以待,还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跟孩子讲话。
回来的第一节课,我跟孩子们说,这次去家访最大的启发是我真的要对你们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大概就是认真分析你们的行为,不武断,不去按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揣测你们。很多时候你们的逻辑链条是完整的,成人的逻辑链条往往是断裂的,不合理的,希望我以后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你们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真诚、敬畏孩子,在心理反复跟自己说。
就在此时,我在等女儿练书法放学,旁边一个爸爸也在等他的孩子,他大点的孩子在他旁边的桌子上写作业,他一个人玩着手机很嗨,女儿写完作业后靠在爸爸身边一起看手机。
这个时候爸爸说:“别盯着手机,盯着你的书去!”女儿知趣的在旁边一圈圈无聊的转着圈,他还是不曾离开他的手机。
我在想我们的孩子是否被这样对待?很多时候连家长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总是期待孩子完美,美其名曰为你好。反正作业做不好,学习就不会好,学习不好考试就不好,考试不好就不能上好大学,大学上不好就找不到好工作,好工作找不到,找不到好对象,这辈子就完了。
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我们总是把或然关系想成必然关系,这个从逻辑上根本说不通。为了我们追求的终极幸福,牺牲了他们当下的幸福。当然并不是不管不问,随他而去,孩子也并不需要这些。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对我们的孩子多点敬畏之心,多点耐心,多点平等而真诚的对话,或许会情况好点。自己也有很多做不好的,常反思,常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