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目前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工作,所以先兴冲冲的翻到第七章“智慧城市:立体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开始精读。细细阅读后,感觉作者的这章内容有点“标题党”之嫌。下面对部分内容进行注解。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为抗击“城市病”而提到有关智慧化运营的三条建议:
1、智慧化运营通过运用来自城市多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数据聚集和规范化后,识别出相关的重要条件,以提高服务质量。
其实就是要求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搭建一个通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2、智慧化运营能够预测曾是发展的问题和危机,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这个是在各部门信息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利用分析技术对数据(不一定非得是所谓的大数据)进行 分析挖掘,从而在零散的时间中找到规律,从而进行事前预测,提高反应效率。
3、智慧城市可实现通过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更快、更有效的效应。
第三条其实就是对前两条的总结,感觉作者有凑字之嫌。在中国,技术从来不是难事,困难或者最大的障碍是机制问题,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作者在文中也有类似的感受,比如下面的文字:
制约信息共享的瓶颈往往不在于数据库的协同和数据传输,而在于政府统筹管理能力。行政管理的改进远比技术上实现信息融合更为关键。
作者对数据的展望倒是不错,比如
在不远的未来,数据将成为维护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智慧城市在数据这块沃土上生长繁衍,成为立体的大数据生态系统,让城市更加宜居,让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总算扯到本章的题目了{智慧城市:立体的大数据生态系统},但是在这个地方硬塞这个概念,不觉得牵强吗?另外能够更好的吧数据利用起来才是王道。一则要有好的应用思路,譬如你有一大堆的免费,你是要做成面包呢还是要做成馒头呢?二则要有相应的分析技术包括软硬件技术,其实数据现在并不缺,比如每天各种卫星传输回来的全球监测数据,现在也只是存储着,真正合理利用起来的数据不到10%,急需更牛逼的计算软件和提供分析能力的硬件。而云计算则刚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前段时间中国气象局与阿里云的合作就充分印证了这点。气象局联手阿里云计算 气象服务将进入大数据时代。
中国的各种建设最喜欢一哄而上,之前的云计算中心,动辄几百上千亩的规划,现在能应用成型的有几个?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部委更是各出标准,住建部、测绘地理信息局、旅游局等各部委都有所谓的智慧城市侧重点各不相同,诚然
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因城而异,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要符合城市当前的发展阶段,解决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没有一个顶层设计,各出标准,到最后具体实施时,只能是个四不像的产品。
推荐阅读下面几篇文章
摘录几个标题,以后忽悠用
智慧城市的四大法宝:
第一,全面智能的感知。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响应,促进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第二,宽带泛在互联。
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
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作者在本章中很少提到所谓的大数据,一旦提到就将其描述的神乎其神,好像一与大数据扯上关系,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真的会是这样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