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总是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会议。但有些组织者或管理者却并不了解会议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掌控,往往使得会议冗长且没有实质结论。这时,往往需要用一些必要的方法论,才能保障会议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做下具体探讨。
组织篇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开会也是如此,所以,会议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组织。
首先,组织会议的主题要明确。会议的主题,其实就是我们组织会议要讨论的事项和期待达成的结果。作为会议组织者,首先要保证自己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否则便是失责。
确定会议主题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梳理会议议程,并在议程中写明讨论事项和预期结果。同时,利用互联网企业“价值优先”的思考方式,我们要将讨论事项按照优先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列。而会议议程梳理完成后,与会人员也就呼之欲出。这时,我们要先依据“8-18-1800”的原则审视一下与会人数,如果人数偏差太大,则会存在会议失败的风险。
“8-18-1800”的原则如下:
如果你想解决问题或者做决策的话,你最多邀请8个人就够了。如果一个房间内超过8个人,可能引出的问题比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如果你想让大家献计献策的话,你就邀请18个人。但别指望让这么多人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你想发布一则消息的话,如果是产品的好消息,并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话,那与会者越多越好。
其次,要按照重要干系人的时间来组织会议。当我们将会议的主题以议程的形式明确之后,所有的会议干系人也能像需求一样定义优先级。然后按照优先级的先后顺序进行沟通,优先保证最重要干系人的时间,并协调其他干系人调整时间尽量参与。但是,无论干系人是否能及时参与会议,会议确定的讨论事项结果,都需要同步所有干系人。
最后,要注意会议安排同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交流群中同步即可,但是从个人经验来讲,邮件约会更加靠谱:
邮件约会非常正式,还会自动插入日程安排,非常方便;
可同步干系人直管领导,引起参与者的足够重视;
邮件约会可以设置到期提醒,节约后续沟通成本。
另外,为避免约会邮件被日常工作邮件淹没,所有约会的邮件主题一定要写明会议主题,减少阅读成本并引起重视。同时,前期梳理完成的会议议程也需要同步,让所有与会者都能在会前做一个充足的思考和准备,减少现场临时讨论造成的时间浪费。
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笔者所在的pmo团队中,各位项目经理深入各条业务线,也要参与部门横向任务,所以大家任务较重。在一次横向任务中,约会约了一周还是毫无进展,而事情已经不能再等,所以笔者私下先和重要干系人部门负责人确认了会议时间,然后在交流群中进行必要说明,得到了另一个重要干系人的同意,然后在主题栏写着会议主题和“以参会成员意见为主”的大大提示性文字的会议邀请邮件就发出来了。最后,会议按时进行。
讨论篇
紧跟主题,控制节奏。会议正式开始前,首先要强调一下会议节奏,然后按照会议议程逐步推进。一般来说,会议可以按照组织者发言、参与者发言、解决问题、分享信息和会议总结的流程执行。
一旦发现节奏超出计划,要及时打断。如果与会者一致坚持讨论当前议题,也要明确造成的影响和大家必须承受的结果。而在会议的节奏超过了预期时,将议程事项按照优先级从高到底排列的方法,便能发挥重大作用,保证重要议程结论的输出。
此外,还要注意会议收尾。在现场会议结束的时候,要在会议议程的基础上形成会议纪要,明确会议议程中讨论事项的结论、待完成事项、负责跟进的人员和预计完成的时间,并同步给所有的会议干系人。只有明确了这些,整个事情才是一个可落地,可跟进的事项,否则最后可能就会不了了之。记得自己刚转到一条新的业务线的时候,对业务完全一脸懵逼,当时就是按照这个方法,通过业务关键词、负责人、时间表来跟进,才能顺利度过了磨合期。
最后,会议其实也是一个小项目,要在时间表中预留一定量的时间缓冲,方便应对突发的风险。
落实篇
会议讨论事项跟进中,首先,要相信团队的小伙伴!其次,从工作职责上来说,事项负责人需要在截止时间点之前将完成情况进行同步,如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延迟,也需要提前进行同步。如果事项跟进人没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需要进行正式的指正,强调责任。最后,对于特别重要的事项需要给予额外关注,通过询问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是不是需要自己或者团队的帮助,站在事务负责人的立场上来推动事项的落实。
从个人经验来说,规则的引导作用往往大于人力催促的结果,效果也更加持久,所以我们要建立必要的规则,千万不要试图用人力来代替规则的作用。
总结
其实,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在会议组织中,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处理事项的基本思路,帮助我们处理相关问题。而会议,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更应该跳出会议之外,本着“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