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能力”???我们生活中一直在说的都是持续的学习能力,那什么是研究能力呢?
研究能力:主动的探索能力,是一种主动的状态。
你可能会觉得你为什么要具备研究能力呢?那可不是研究生才做的事嘛?
许岑老师(得到精品专栏老师,这个文章是在看了许岑:《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总结出来的)告诉我们研究这件事其实我们天天都要做!例如:职场的晋级和学业考试,我们都需要短时间内快速的做好研究,才能有针对的做好准备。或者说你想要买一支股票,也得提前研究一下背景和行情才会去购买,然而这都是研究。
一切能帮我们把事情做的更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因为研究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训练你的研究能力呢?这里分四个部分来阐述:
一,唤起你的研究
我们研究的本质是为了更好,那我们是想要因为什么东西而变得更好呢?所以训练研究能力的第一步建议我们唤醒自己三个非常重要的意识。
1作品意识
我们要研究的东西,一定是对你很重要的东西,才值得去研究。那我们首先要找到驱动你研究的起点,也是你的一种研究精神。
当你找到了研究精神的起点,你就把它当做一种作品去对待。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叫做作品二字,把它定义为“作品”时,也代表我们的认真程度。就像我们的工作一样,如果你仅仅把这份工作定义为工作而已,那它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一种赚钱方式而已,但是当你把你的工作当做一份事业来对待,那你会全身心激情的投入到你工作,因为它是你一份很重要的事业。
2目标意识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去广泛的搜索信息,然而这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偏离了原本的目标。如果当我在看本书的时候,看到桌上的一杯茶我感觉味道很棒,于是我打开维基百科开始了对茶叶的一系列探索,一不留神两小时过去了,这不就是跑题了目标意识不强烈嘛。
3局外意识
局外意识,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多时候是属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候需要用跳出局来思考。
研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并且是高成本!无论是时间,金钱这都是很大的成本。这也就是说为什么研究院都是有研究基金的并且还很高。
我们要知道一点:你付出的成本不够才导致研究结果不好。
二,搜集资料
当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的目标,第二步我们就要搜集这领域内的资料了。当你打开百度,维基百科,Google,扑面而来的信息大的惊人,的确它信息是很广泛,但是我们怎么搜集到我们最需要的信息呢?
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足量
这是指的获取信息的量,需要用自己主动的去查找资料,在研究中一直提倡的主动性,只有主动的去获取资料才是最实效性。在搜集资料时虽然要广泛的获取信息,但是一定要有意识的跳出单一的维度。
2节制
当我们去百基维科,Google,百度去check,我们发现信息量的确足量,那我们这时候就需要去针对性的缩小范围去找资料,这就是我们说的要节制。为了避免过度的沉迷于文本,容易跑题。当我们是对人的研究时,一定要“去粉丝”行为,要从多个视角出发,客观的去看待问题,避免自己的个人情绪化。
三,处理资料
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你搜集的资料。
这里提出两点:
1,抓本质:做对比,找不同
给探究的对象树立一个相似的对手,去找这个对手和研究对象不同。带着批判性思维客观的去研究他们为什么不同的原因。
2,找规律:做类比,求相似
找规律这需要我们研究的文本一定要足量,只有研究过足量的文本,我们才可以找出事物规律。掌握了规律,研究相关事物利用这个规律,找到它的本质。
四,输出资料
我们处理好了资料,这时候就需要用把处理好的资料输出去。我们最常说的“检验输入最好的办法就去输出”那最有用而被推举的一个方法就是“写作”。
我们可以自己写一些客观逻辑较强的文章,也可以通过一些知识交流的平台去客观回复别人的问题,这都是写作。好的文章都是一定是必备三个特征:
1系统性
好的文章一定是一套很完善的系统达到了一定的信息量,并且是完全穷尽,互相独立的
2相关文本
好的文章要有足够多的相关文本支撑,用很多客观事实来论证的。
3严密逻辑论证
带着质疑的思维看文章,避免个人情的情绪化问题,批判性的写文章,逻辑严密。最后给你的写作找一个导师吧,他是能和你思想碰撞,又能提醒和帮助你的人。
这是许岑老师在《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中的四个步骤,这就是一套完整做研究的套路能力了。
如果你的研究是更加专业的学术研究力,那么写一篇出色的学术论文是very important那我会学习总结好之后再更下篇文章《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
喜欢就给鹿女点个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