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狼”——读贾平凹《怀念狼》有感
从李玲老师那儿借来贾平凹的小说《怀念狼》,两天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是一口看完了。
早就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当初还甚是迷惑:一直都是穷凶极恶象征的狼,作者为什么要怀念?带着极大的兴趣,我翻开了这本书,而一旦开始读,便不可遏制地产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强烈欲望。而读完之后,不禁掩卷长思:当今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是不是更需要怀念狼?
《怀念狼》想象奇特,情节离奇,身为记者的子明跟着曾经是捕狼队长的舅舅和也是猎人的烂头本来是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没想到怪异诡事迭出不穷,最后这十五只狼竟然全部被捕杀,其中两处描写美妇人在人的眼前瞬间变为金黄色狐狸的“真实事件”,还有金香玉的故事,人狼互幻的故事,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但最让我深思的,是书中提出了人与生态之间寻求平衡的严肃命题——没狼的日子与有狼的日子一样可怕,一个物种的灭绝将导致一系列物种的消失,人类在创造的同时却断掉了自己的退路。这一点特别发人深思,字里行间对忧患意识的呼唤尤其强烈!贾平凹把对商州的文化反思上升到对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忧患和预警的高度,其中蕴涵的环境伦理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赋予小说极高的思想价值。其实,“怀念狼”就是“怀念世界的平衡”和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作家以悲怆的情感给我们演奏了一曲现代社会的焦虑之歌,这无疑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索。
确实,正像书中所描写得那样:有狼的日子,商州曾经被上万只狼一齐怒吼着,叠罗汉式从城墙根往上攀援,从下水道开始突破,硬生生从商州驻军手中夺下一座城池!其场面之惨烈,令人为之惊心!可是,没狼的日子,黄羊数目竟然也随之剧减,不是因为被狼猎食,而是因为没有天敌狼的追杀捕食,黄羊自身的繁殖和免疫力也急剧下降,导致瘟疫疾病流行。还有书中那个可怜的大熊猫,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之下,大熊猫大概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了吧?长期的孤独生活使大熊猫丧失了性欲,即使在短暂的发情期遇上配偶,也不一定发生交配,即使交配也未必能怀孕,即使怀孕了,两百多斤的母大熊猫产下仅十克左右的幼崽,存活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书中那个可怜的大熊猫,在那么多专家的精心照料下,最终还是难产死掉了。
而人类呢?有狼的日子,人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自身体质,不说个个身强力壮也差不多,因为对狼的恐惧,小孩儿都不敢哭;而没狼的日子,人类自身退化,文明颓废。为了生存和竞争,商州小镇的饭馆居然残忍地从活牛身上的指定部位现剜牛肉烹调,以取悦和争夺食客;还有那个没有人性的家伙为了钱而躲在街道拐弯处,不断地将女儿往行进中的汽车上抛以此讹诈钱财。还有各种疾病袭来,就连猎人们也纷纷被各种奇怪的病击倒在病床上,小孩儿的哭比狼更让人恐惧。
我不禁想到:早已没有天敌如今处于电子信息时代的人类,会不会像失去天敌的黄羊变得羸弱不堪?是不是终将像大熊猫那样处境尴尬?真的有这种可能啊!君不见,当今学校教育流行的是“快乐教育”,教师失去了惩戒身为批评学生的权力,青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极其脆弱;社会上“小鲜肉”、“娘炮”大行其道,人们娱乐至死,几乎完全丧失了忧患意识。长此以往,是不是真的“国将不国”?
小说的最后,主人公子明大声疾呼“可我需要狼!”。狼是消失了,可对狼的需求却不可能从人心中抹去。“往后的日子,要活着,活着下去,我们只有心里有狼了”。这样的“狼”,可以有多重理解。我想,我们的学校、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是不是也需要“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