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文:蓝兔子读难NOTES
图: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码:0014
[Economics]
[aggregate output,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
微观经济学讲的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厂商的需求和供给均衡,消费者的需求受商品价格、替代商品价格和消费者自身的收入等情况影响。当消费者的需求旺盛时,厂商会试图增加商品产量和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但也会导致供给过量和需求下滑。整个市场就这样处于动态的均衡过程中。
而宏观经济学,则将所有的消费者和厂商都看作是一个整体,同微观经济学相似,宏观经济学分析包含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和宏观市场的均衡。在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时,我们还要衡量整体经济运行水平和经济增长情况,需要用到如GDP、价格水平和GDP平减指数等指标。
GDP
GDP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谁吹牛还没吹过GDP呢?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GDP吗?从字面上来看,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具体来讲,需要主要以下几点: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地理上的限制,与人没有关系;
GDP是一段时间内的新生产的总值-时间上的限制;
GDP采用的是市场价值来衡量-货币计量市场价值;
GDP衡量的是最终商品和服务。
GDP的概念需要与GNP进行区别,GNP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与GDP的区别就是,GNP限制的是人,而不是地理位置。在国内的外国工厂生产的产品因该算作GDP,而在国外的国民生产的产品应该算作GNP。
GDP更能说明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水平,因此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
在一个经济体中,全体国民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将会反作用于全体国民,也即是买家和买家都是全体国民自己。买家和卖家之间用于交易的钱,对于卖家来说,叫做总收入(aggregate input),而对于买家来说,叫做总支出(aggregate output),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GDP)
GDP平减指数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加总,因此价格和数量都会影响GDP指标。于是又引入了名义GDP(nominal GDP)和实际GDP(real GDP)两个指标。
名义GDP:当期的产品数量*当期产品价格
实际GDP:当期的产品数量*基期产品价格
用实际GDP除以人口,可以获得人均GDP,人均GDP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平均生活水平。
GDP的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再进行百分化。
GDP的衡量
最终产品法和附加值法:一件产品的价值,是在其加工过程中逐级附加的,GDP衡量产品的最终值,可以直接计算最终成品价值,也可以逐级计算附加值。
另外,文章开头也说了GDP=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因此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对GDP进行衡量。
总收入法:GDP
= Gross domestic income (GDI)
= Net domestic income +
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 (CFC) +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每一项具体包含内容可查阅教材,其中注意居民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ersonal income - personal taxes
总支出法:一个国家可以分成4个经济部分,家庭(C)、企业(I)、事业单位(G)、进出口(X-M)。所以有:
GDP=C+I+G+(X-M)
家庭的支出就是消费:consumption
企业的支出就是买设备,投资性费用:investment
事业单位为政府机构支出:government
进出口:export-import,并非首字母,而是第二个字母
如上面衡量GDP的支出法中所述,GDP一共有四大部分,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GDP的三辆马车。需要注意投资是投出去买机器设备这类的实物资产而不是金融投资;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不属于政府支出,而属于消费,因为政府把部分税收分给了家庭,由家庭花出去。
IS曲线 LM曲线
在进行IS和LM曲线的学习前,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下GDP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C+S+T
C是花出去的钱,S是存起来的钱(包含个人和公司),T是净税收(税收-转移支付),C、S、T代表了私人、企业和国家的全部收入。
由支出和收入是相等的:
C+S+T=GDP=C+I+G+(X-M)
稍作处理,得到:
S=(G-T)+(X-M)+I
意味者存款的去向为:
政府赤字(goverment dificits)-G>T
贸易盈余(trade surplus)-X>M
实物资产投资(investment spending)-I
再进行变形得到:
G-T=(S-I)-(X-M)=(S-I)+(M-X)
意味着政府赤字最后要由私人存款和贸易赤字来分担。
再变形一下:
(S-I)=(G-T)+(X-M)
在等式左边:
S:储蓄与实际收入正相关,收入越高储蓄也就越高;
I:实物投资与利率r负相关,存款利率越高,实物投资越少;
投资与总产出或总收入正相关,相当于越高投资者越看好。
在等式右边:
G-T:政府支出G几乎稳定,而税收T和收入正相关;
X-M:总收入高的国家,进口也相应较高。
因此整个公式两边都是各自相对于利率r和总收入Y(GDP)的变化关系,以r为纵坐标、Y为横坐标,分别表示出(S-I)和(G-T)+(X-M):
通过调节投资I和储蓄S,可以维持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利率r和收入Y之间是反比关系,也就是IS曲线。IS曲线代表的是商品市场均衡,卖商品的收入等于买商品的支出。
LM曲线则代表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的需求量等于货币的供给量。
先说货币的需求量,指的是大家以货币形式实实在在持有的财富,基本的三类需求为:
交易性需求(transaction demand):用来买东西,MD1,与总收入有关;
预防性需求(precautionary demand):应急的钱,突然生病,MD2,与总收入有关;
投机性需求(speculative demand):预防别的资产掉价的钱,MD3,与利率有关。
因此,总的货币需求量:
MD=MD1+MD2+MD3=MD(r,Y)
当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时,实际利率r必须也跟着增加,才能维持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均衡。这条曲线就是LM曲线。关于货币的问题,还要记住货币中性,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实际GDP不会受到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如果发行新货币,只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IS是商品市场的均衡,LM是货币市场的均衡。
都是实际利率r和实际收入Y,不是名义的量。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就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水平r和实际总收入Y。
AD曲线 AS曲线
如果名义的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实际的货币需求量上升,相当于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下降,LM曲线向左移动,实际收入水平降低。物价水平和实际收入的关系就是总需求关系,也就是AD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
居民财富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右移;
居民和企业看好未来,总需求增加,右移;
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右移;
财政政策,提税左移,提高政府支出右移;
货币政策,紧缩左移,宽松右移;
汇率->进出口,净进口左移,净出口右移;
世界经济增长,右移。
AS曲线,是对应的国内产出水平下,厂商愿意供应的数量,一共分为3段:
超短期
短期
长期
其图形如下所示
在超短期,是一条水平线,即使物价水平不变,企业也可以改变产量;
短期,AS曲线斜向上,与物价水平正相关;
长期,AS曲线竖直,产出不变,因为厂商的各方面成本也相应上升。
长期AS曲线代表了经济的潜在满载产出能力,此时的Y称为潜在GDP(potential GDP),它代表了在充分就业下的自然产出水平。
AS曲线的影响因素:
名义工资,代表了厂商的成本,增加导致左移;
投入品价格,同样代表成本,增加导致左移;
税收代表利润扣减,增加导致左移;
补贴代表利润附加,增加导致右移;
价格预测代表收入预测,增加导致右移;
汇率,本币升值,材料成本降低,右移。
短期的会逐渐形成长期的现象,因此短期因素也是长期因素,除了上述外,还有长期因素:
自然资源供给增加,右移;
实物资本供给增加,右移
拉动力供给增加,右移;
人力资源增加,右移;
生产力和科技提高,右移。
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
长期充分就业
短期衰退差
短期通涨差
短期滞涨
所谓短期均衡,指SRAS和AD交叉点,而长期均衡,则是SRAS、AD和LRAS交叉的点。
所谓的衰退差和通涨差,就是短期均衡状态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时的差额。是由AD曲线移动导致的。
衰退差下,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失业率升高,物价升高,通涨差则与之相反。这两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选择不干预,由市场自行调节,也可以选择采用相反的策略,在衰退差采用宽松政策,通涨差下采用紧缩政策。
滞涨是相对比较难处理的情况,总产出在下降,而失业率和物价在上升,是由于SRA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的。这种情况不好治理,是因为政府一般采用宽松或者紧缩的政策,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有负面影响,加剧情况恶化,很难控制力度。
最后,AD和AS曲线移动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上面内容说,经济是处于四种动态的均衡过程的,换句话说,经济存在周期性。实际上,长期来看,经济也是处于增长的状态的,GDP用于衡量经济指标,潜在GDP的增长率就代表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主要有五个方面涞源:人、机、物、法、环
分别代表:
劳动力供给
实物资本投入
人力资源
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
生产函数:代表的是经济产出水平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影响厂商供给曲线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劳动力和实物资本最为关键。对于宏观整个经济体而言,也是同理:
Y=A*F(K,L)
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力,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代表了不能用K和L衡量的产量变化因素,一般是技术变化导致的。F是函数表示,不是变量。
两个重要假设:
规模报酬不变:投入要素同比例增加,产出也同比例增加
生产率递减:同边际递减规律
在前面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部分提到,不能单一的通过增加劳动力来提高产量,因为资本存在限制。必须要同时提高资本投入,才能提高边际收益。所以经济增长也不能单一的依靠资本的深化投入(capital deepening investment)。也正是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将会趋同。
潜在GDP增长率=技术进步率+Wl*劳动力增长率+Wc*资本增长率
Wl和Wc分别为相应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人均潜在GDP增长率=技术增长率+Wc*劳动资本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实际GDP/工作时间
潜在GDP=总工作时间*劳动生产率
潜在GDP增长率=长期劳动力数量增长率+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兔纸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