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耕”看着这个词实在是叫人感到奇怪,因为世间之人只见过,拖拉机耕田,牛耕田,用笔能耕作什么呢?与牛耕田相比,笔的那头是我们啊,我们播种的是这世间的事情,收获的是我们的心啊。”古人说到,“文以载道”,其实表现的还是我们的心,就是我们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照,在我们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换做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写作是全民的集体狂欢。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大到形成一个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素质,小到一个文体,一种方式能够推广开来,除了鼓励读书,大兴文治,也就是鼓励全民写作了。任何一种文体,能够流传开来,都是全民参与的结果。其实从先秦开始就有小众文体和大众文体之分,小众文体也有流传下来的,但是如果不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得不到大众的参与,就必然会流于表面很难让人喜欢。因为他是服务于固定群体,一旦消失,就很难得到承接。而大众的文化知识,欣赏水平虽然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但是总的内在精神变化不怎么大。到了近代,一个伟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在会议中明确提出了文艺创作要贴近群众,就把这样的内在规律给公开说了出来。所以,我们这样认为,任何的文体,都是靠全民的参与,才是他流传发展不竭的源泉。
然而大众的“笔耕”究竟有什么意义?值得我们去这样做。其一培养生活的情趣,记录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偶尔也能发现生活不至于无意义的走向毁灭。其二培养逻辑性。一开始或许你写的杂乱无章,但如果你坚持的足够久,你就会从内心想办法把他罗列成一篇有基本逻辑的东西,无论是一段句子,心情,还是一篇文章,杂乱首先会侵扰你自己的心情,所以你必然会有些基本逻辑,对于说话,办事有个基本的逻辑判断,这也是极好的。其三这一大部分的一群人,或许会发现自己对于码字有一种热爱,在夸张一点,万一有一点天赋呢。形成优美的文字不但能有利于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而也点亮一点他人的希望呢?”其四在于积累经验,积累知识,文字不仅仅是在于描述心情,也可以传授经验,读书与写文章其实是统一的,写着写着有感悟,就去读书,有什么技术不懂,也可以把他列出来,单独去查找学习,能交流就会有提升,不交流,单独思考也能获得小小的提升。其五,有见于上面几条,其利甚大矣。但是总的来说,这样全民全国的素质就提高上来了,能断愚昧,养文治,抚暴气,既然有这么多好处,有何必于把这样的全民参与的一件事情,束之高阁而神秘化,丧失了自己参与的勇气呢。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很多没有这个习惯的人们,不仅仅是感受不到乐趣而已。更是无从下手,所以,要从小处手,这里古人有一个小办法,值得学习。我门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有些想法,一句话,或者一些想写的片段,概况一个简要意思,等有空了,在整理出来。从一句话开始,简要概况自己的心情,到一段简短的文字,最后到成篇幅的文字,这样做想法会越来越多,文字也就会进步。慢慢的素材就会越来多,也会演化成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从通俗读物开始,看看从普通到优秀的写手是怎么开篇到行文的,从模仿开始,到最后自己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从量到质的一个变化。
如果把自己的文章当作一个花园,你写作的过程,就是耕耘的过程,我相信每一个人在静心培育下,终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