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色的锡纸,被叠成浅浅的荷叶状,中间是一个圆,就像一个大大的莲蓬。小心翼翼地打开锡纸,期待里面有芳香的莲子。锡纸的确包裹了一层芬芳,那是白白胖胖的米粒集聚成饭,青青的蔬菜舒适地躺在这张白色天鹅绒铺就的床上,旁边还拥挤着红红的切片腊肠和腊肉,发出让人垂涎三尺的诱人味道——这是一碗煲仔饭。轻轻舀一勺米饭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舌尖弥漫了腊味的香和米饭的甜。生活就是如此幸福,体现在每一个微弱的细节中。
耳畔传来《天空之城》的轻音乐,舒缓吟唱的节奏跟着饭香入了五脏六腑,内心就像被一股清泉或一阵轻盈的风穿堂而过,浮动着淡淡的感动和起起伏伏的韵律。在一棵青菜中尝出了幸福的悲伤以及悲伤的幸福。
诗人们总喜欢伤春悲秋,以前总是不解。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哪里容得下悲伤的立足之地?却不知,万物复苏,复苏的还有那一颗敏感伤怀的心。于是乎,无论是繁华还是寂寥,都会映照出诗人们内心的落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悲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寻而不得的失落感。风景太美,期待与之共享良辰美景,而美丽的女子已不知何处?抑或“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而秋天的风自带摧枯拉朽的能力,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裹挟一切生机,等待它的是天寒地冻的严冬,又怎能不令人伤感?
一直以来,总认为伤怀是不对的,是一种负面情绪,是要被赶走、被祛除、被克服的,于是长期以来压抑它、抗争它,妄图打败它,却反而着了它的招儿,被卷入,沦陷、沉溺、痛不欲生。今时终于明白,该来的,始终会来,包括这如约而至的伤怀,他就像一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我做不了别的,无法对他盛情款待,也无法把他赶出门外,还不如就敞开简陋的柴扉,欢迎他的到来。他不过是例行的拜访,就像来拜年的亲戚朋友,与之絮絮叨叨,家长理短,把酒话桑麻而已。临行他还嘱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哈哈哈,秋天再来?好吧好吧,你来就好了,到时候一同欣赏那晴空一鹤排云上,期待你的诗情到万里碧霄。
品味、体会,那些悲伤于是就荡漾开来,在心湖里泛起层层涟漪,水波潋滟晴方好啊,山色空濛雨亦奇,没有悲伤与不悲伤的分别,一切都是独特的体验,都值得细细咂摸,只有特别吝啬的人才会赶走来拜访他的客人,于是就失却了一次独特的心灵体验。
君不见,悲情,亦凄美。
你欢欣,我鼓舞。
你憔悴,我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