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安才子曹植
曹植在三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不仅源于他是曹操世子的身份,更因他是魏晋文学上建安才子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七步成诗”的著名典故,让他家喻户晓。
曹植本是曹操最中意的王位继承人,可惜因为他“性格狂放,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屡犯法纪”等多种原因,在争当太子的斗争中败给了其兄曹丕。
也许正是其在政治场上的失利才造就了曹植的文学建树,他在建安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却是无人能及的。
《三国志》陈寿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唐代最伟大的诗仙李白评价说“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诗圣杜甫则评价说“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而事实上,唐代李白、杜甫诸贤,在诗歌创作上莫不师曹植风骨。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而对于曹植的文学地位和成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这一评价也最为著名。
2
曹植《洛神赋》的成就
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最杰出的作品,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全篇行文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后世有很多的文学佳作也都引用《洛神赋》中的词句章法。
也正是这篇《洛神赋》将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力推向了巅峰。《洛神赋》中诸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3
关于《洛神赋》主旨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甄氏说
据说,甄氏是一个具有沉鱼落雁姿色的女子,曹操使人做媒嫁给了曹丕当老婆。而由于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甄氏也爱慕曹植的才华,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而死。后来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做了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曹丕的儿子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唐代李善(630—689,唐代知名学者)则认为其为甄皇后所作,此说亦博得后世多人的认同
第二种:君王说
宋代词人刘克庄 (1187-1269) 反对洛神即甄氏说。他的观点认为,“洛神”并非指的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感甄赋》虽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juàn)”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况且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在刘克庄的影响下,隐喻君臣大义之说也较为流行。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近年来有一种学术界观点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
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
4
抛开历史迷雾看《洛神赋》的艺术价值
对于《洛神赋》一文的创作动机,前人历来对此颇有不同看法,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
如果将《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来做个定位,可以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优点而有之。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明代戏曲家汪道昆(1525年~1593年)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
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因此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5
那场延绵千年的情意
东晋王献之雅好曹植的《洛神赋》,一生中曾书写过数十次。王献之的“洛神”情结,一是《洛神赋》所描绘的神仙世界合乎他的审美期待;二是王献之的婚姻悲剧与《洛神赋》所述爱情悲剧非常相似,王献之书写《洛神赋》,也是为宣泄悲情。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那种汪洋恣肆的豪情,俨然是把曹植当成自己的前世知己、隔空酒友。
李白从曹植的诗文里“偷”走了不少内容。比如,《洛神赋》中有一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李白就化用为“罗袜凌波生网尘”(《赠段七娘》)、“可惜凌波步罗袜”(《寄远》)等句子。
难怪现代著名学者、诸子学家顾实(1878-1956)在称赞“曹植乃魏文学之巨擘,上接汉代,下通晋、宋、齐、梁、陈、隋而独步之高才也”,也顺便说“唐代李白、杜甫诸贤,莫不师其风骨。”
曹植一篇《洛神赋》让多少文人骚客因感其事而作,晚唐李商隐也有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曹植笔下的洛神,从东汉涉水而来,经两千年,美丝毫没有褪色,反而愈发耀目。
《洛神赋》那浩而不烦、美而不惊清新之气四逸,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那格调凄艳哀伤,辞采华茂的背后,实则就是一场延绵千年的情意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