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官名,又称冢宰。本指天子的六卿之一,辅佐帝王治理国家,执掌百官。
春秋时各国也多设此职。有学者研究认为,本文的太宰指吴国的太宰、奸臣伯嚭,这次对话是在吴鲁的一次会盟中的对话。
固: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固,四塞也。从囗、古声。”古指十口相传,囗即围住,封住。
囗、古叠加,四周围起来而得十口相传。本义:结实,牢靠。如: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如《诗·小雅·天保》:“亦孔之固”。
衍义:引申指“坚定,不变动”。如:固执、固定、固本。如《资治通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固也引申指“本,原来”。如: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也指鄙陋(见识浅少)。如《论语》:“俭则固”。
固也指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如《礼记·月令》: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
固也有本来、确实等意。如《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固又用作姓。
纵:放、松缓、放松。如:稍纵即逝。《说文解字》:“纵,缓也。一曰舍也。从糸从从(二人)。”
原指织布时两人都放开机杼任随丝线退回去。延伸为放开,放走等意,如“纵敌”、“纵火”、“纵虎归山”等。
纵也延伸指任意、纵意,如“放纵自己”等。又如屈原的《离骚》:“纵欲而不忍”。
纵延伸指急遂的样子。用作“纵纵”。如:《礼·檀弓》:“丧事欲其纵纵尔。”
纵也有即使、使等意,如北宋· 柳永的《雨霖铃》:“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本文的“纵”即此意。
将:“大”的意思。《尔雅》:“将,大也。”孔安国:“天固纵大圣之德。”
鄙事:指技艺,属于小道,因此称为“鄙事”。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孔子多小艺也。多能鄙事:孔子自谦,谓因少时贱,必执事为生,而所能又皆鄙事,非因己之圣而无所不能。”
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一,品德高尚、有胸怀、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和“小人”相对。
二,指“君之子孙”,即贵族子弟。在春秋时期,由于为政者多为贵族,所以“君子”也指为政者,和“平民”相对。
全文理解为: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该是位圣人了吧?为什么他会那么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来是上天要让他成为大圣人的,同时又让他会很多技艺。”孔于听到了,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年少的时候低贱,因此才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那些贵族子弟所掌握的技艺多吗?不多的。”
太宰以多能为圣,子贡认为孔子既是大圣,又多能,皆上天成就之。也就是“天纵之才”,孔子解释说:多能和圣人无关,是因为生活所迫。朱子:“圣无不通,多能乃其余事。”
历代先贤对于本文的理解多有歧义,其关键是对于文中“君子”的理解是否正确,不然很容易误入歧途。
钱穆:“此处不言圣人,而改言君子,是孔子之谦,不欲以圣人自居。然谓君子不必多能,其所指示则更深切矣。”朱子:“多能非所以率人,故又言君子不必多能以晓之。”
张栻曰:“夫子闻之,恐太宰谓圣必待多能,则甚有害也,故谦以自居,其意则欲太宰知夫,多能虽不害其为君子,然为君子不在多能也。故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明代的蕅益大师曰:“多能甚鄙甚贱,决非君子之道也。大宰此问,与党人见识,天地悬隔。”
日本大儒伊藤仁斋曰:“君子固有多能者,然论其所以为君子者,则不在于此。何者?道德,实也;多能,其余事也。夫子所以戒其多能者,欲学者当专务力于道德,而不可分心于多能也。”
上面几位先贤都把“君子”理解成和“小人”相对的“君子”,说“君子”不必多能,这很容易误导人鄙视或者反对掌握生活技能或者体力劳动。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因为很多读书人受到了这种思想的误导,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书生。
其实,孔子根本没有反对“多鄙事”,他只是解释说“多鄙事”和“圣人”无关,“多鄙事”不一定能成为圣人。李炳南曰:“圣人是成了道的人。以多能为圣,那是误解。”
相反,孔子是鄙视那些“不能鄙事”的贵族子弟。
孔子的好友左丘明曾在他的《国语》中说:“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多鄙事”,“多鄙事”不一定能成为圣人,但是,要成为圣人,必须“多鄙事”。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只有在“忧患”之中,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只有经历苦难,才能“升级”!
古荆州有个“火凤凰”的传说,它必须在大火中焚烧自己,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后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韩愈在他的诗中也提到:“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公与相大多来自贫苦人家,有钱人的后代基本都没有什么出息。
孔子并不反对富贵,但是富贵人家一定也要有“多鄙事”,才有可能具备“圣心”,成为“圣人”。
人在面对逆境或者苦难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悲观,应该微笑迎接,努力“增益其所不能”。
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
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汉代发明了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察举制被门阀士族操控利用,寒门弟子很难有出头之日。
渴望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阶级及读书人和统治阶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了缓和这个矛盾,选官制度必须改革。
曹操去世后,他的谋士陈群发明了“九品中正制”。“中正”是管职名,意为公平公正。“九品”意为各地中正在其管辖范围内,把人才分为“九等”,存入档案,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察举制”的延续,直到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寒门学子才真正能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上层社会。
关于勤奋苦读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首悬梁”的西汉大儒孙敬(今河北衡水人),“锥刺股”的战国纵横家苏秦(今河南洛阳市人)。
“悬梁刺股”虽然精神可嘉,但毕竟对身体有伤害,相对来说,晋代的“囊萤映雪”更“科学”。
据《晋书.车胤传》记载:“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车胤和孙康都因为家境贫寒,非常渴望改变生活,所以“动心忍性”,想出了“囊萤映画”的办法进行学习。
车胤(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今山西平遥市人)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人,只要想学习,总能想到办法,挤出时间,如果不想学习,总能找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