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即巅峰

中国孩子最早认识的古人,恐怕非孔融莫属。

其实关于古代儿童的故事很多,例如凿壁借光,囊萤照书,黄香暖席,司马光砸缸等等。但这些故事都缺乏可操作性,相比之下让梨有着年龄要求低,操作困难小,安全系数高等等优点,因而这个故事深受广大老师和家长们的喜爱。

因此同年时期,孔融让梨这四个字时常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但年龄稍大一点后,这个名字便从书本中和课堂上消失了。

那个刚刚学会说话便懂得让梨的孔融,之后还做过些什么,长大以后又做出了怎样一番事业呢?

答案是,好像也没做过什么。

小时了了

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

但关于让梨的记载其实是存疑的。因为最早记述孔融事迹的《后汉书》中并未提及此事,直到四百多年后,唐朝人在为《后汉书》做注释时,才引用了一些今天已经失传的材料讲述了这个故事。

《后汉书》中关于孔融事迹的最早记载是在他十岁。那年他随父亲一同来到京城洛阳,当时洛阳住着一位名士李膺,以不随便接见访客出名,拜访他并受到接见在当时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孔融独自一人前往李膺府上求见,自称是他的通家好友。

有些纳闷的李膺接见了他,当被问及他与自己之间是何关系时,孔融回答:“我的先祖孔子曾向您的先祖老子问礼,两人亦师亦友。因此我们两家乃是世代通好啊!”

当时李膺正在府中举行宴会,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种高论,让在座的大部分宾客都赞叹不已。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

有一个名叫陈炜的人晚些才来赴宴,有人将刚才孔融的那番话告诉了他,他便十分不屑地发表了一句评论。这句话后来在《世说新语》中被演绎,成为了千古名言: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看上去很了不起的人长大之后未必会有什么作为。而对陈炜的这番言论,孔融当即予以反驳:“看您的样子,小时候一定很了了吧?”

一句话让陈炜十分尴尬,而李膺也大笑着说:“这孩子长大之后必定是个人才!”

这是个展现孔融机敏聪慧的故事,但遗憾的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个尴尬的陈炜才是这个故事中唯一正确的人。

因孝扬名

孔融的父亲在他十三岁那年就去世了,丧礼之上孔融悲痛欲绝,需要被人搀扶才能走路,因为这份孝心他开始名扬乡里。

几年后,一个朝廷的通缉犯前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当时哥哥不在,孔融擅自接纳了他。后来此事泄漏,朝廷要治二人的罪,兄弟俩争相认罪,审理案件的官员将此上报皇帝请求裁定,糊涂的汉灵帝便将罪名加在了哥哥头上,判处他死刑。

坑了亲哥哥的孔融,反倒因为争担罪名的缘故名扬天下,成为了名士。从被让梨到被处斩,这个悲催的哥哥似乎就是为了让孔融走红而存在的。

孔融之所以出名并非因为成就,而是依靠社会热点事件。他的成名之路,很像是今天的一些网红。

但孔融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孔子世家加上名士的双重光环让他格外膨胀,对地方政府的招募根本不屑一顾。后来朝廷真就招募了他,让他在司徒杨赐的手下担任幕僚。

不久朝廷开展反腐行动,身为调查组成员的孔融检举的人大多是宦官亲属。当时宦官把持朝政,孔融的这种做法让杨赐十分害怕,他召见孔融并加以训斥,但孔融直言他们的罪行,丝毫没有畏惧。

孔融的这种表现看似刚直不阿,但结合他后面的表现来看,这其实是狂妄。他只是看不起那些阉人,并且不知死活而已。

何进升任大将军,杨赐派他作为代表前往祝贺,守门的人不知什么原因通报得慢了,他竟然一把抢回了祝贺信扬长而去,回到司徒府就提交了辞呈。

见孔融如此无礼,何进当时就想派人把他干掉。但他的名气实在太大,杀了他肯定会对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为了留下一个容人的美名,何进非但没有杀他,还特地聘任他做侍御史。但高傲的孔融看不起那些同僚,很快就再度称病辞职。

名人在任何时代都吃得开,尽管孔融如此折腾,却仍旧受到朝廷任命。不久他再度为官,一路升至虎贲中郎将。

就在这个时候,董卓来了。

北海为相

董卓想换皇帝,于是他和群臣开会商议此事。

开会的时候董先生很不遵守会议礼仪,手总是在刀上摸来摸去的。

他问群臣:“你们同意吗?”

大家冒着冷汗纷纷表示赞同。

但有三个人不同意。

一个是卢植,差点被董先生当场砍翻,最后设法跑路了。

一个是袁绍,拔出刀试图和董卓对峙,最后设法跑路了。

还有一个便是孔融。但孔融根本没想过跑路,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危险。

董卓又何尝不想把他砍翻,但孔子世家和大孝网红的双重光环实在太耀眼了。尽管董先生的脾气很暴躁,却也很在意自己的名声。

不过明着不行,可以来阴的。

于是董卓把孔融调离了中央,派他到北海去做国相,相当于今天的市长。

北海是当时黄巾余党闹得最凶的地方,董先生的意思,大家都懂的。

但孔融却认为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到任后,他又是募兵又是练武,还发下讨贼檄文,同时联络周边郡县,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消灭黄巾贼寇。不久,机会就来了。

当时黄巾军将领张饶在冀州没捞到什么便宜,便率领手下二十万人逃回了北海,早就磨刀霍霍的孔融抓住机会,带领操练好的部队主动发起攻击。

然后就被打败了。不仅被打败,老窝也被端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二百五。

战败后的孔融搜集了残余郡民,换了一个地方重新建城起家。在这个新城内,他设置学校,弘扬儒学,举荐贤士,同时还鼓励郡民学雷锋做好事,哪怕是做过一丁点好事,都会被孔融以礼相待。

郡中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大孝子,可惜在孔融到任前已经去世。孔融非常遗憾,竟把他的牌位放到了庙里供了起来。郡内有死亡的流浪者或无后的郡民,孔融都会将他们好生安葬。

孔融以上的这些为政举措,虽然看上去十分积极、充满正能量,却华而不实、脱离现状。北海郡历经战乱,饱受黄巾侵扰,首先要以保障安全,恢复民生为主,可他却将重点放在了文化道德建设上。

饭都不吃饱,谁还有心思去学文化,做好事呢?

安全无法保障,如果黄巾军打过来,又该如何呢?

黄巾军果然又打过来了,孔国相被围困在城中,形势危急。

幸亏他此前曾经帮助过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单枪匹马杀进城中前来相助。太史慈请求孔融主动出击,但当初敢于主动进攻黄巾军主力的孔融,却在有此等猛将相助的情况下选择困守孤城,等待救援。

黄巾军不会忌惮他的名号,并且又很能打,吃过一次亏的孔融当然不敢再和他们交手。他以为像他这样的红人被困,肯定会有热心粉丝前来营救,遗憾的是除了太史慈以外,再也没有人出现。

最后孔融被逼急了,只得派太史慈再度单人独骑杀出城外,向附近的平原相刘备求援。

如此重量级的网红居然认识自己,刘备感到受宠若惊。他当即发兵三千前去相救,包围的黄巾军就被打散了。

三千兵马就能解围,包围他的人会有多少呢?连这些人都打不过,当初他又是哪里来的信心去挑战那二十万人的呢?

或许他之前敢于挑战董卓跟何进,可能也只是单纯对死亡没有概念而已。

之后孔融就守着北海,以匡正天下为己任,但既不进取,也不依附。北方的群雄互相吞并,曹操和袁绍逐渐崭露头角,属下劝孔融投靠其中一边,但孔融认为二人都不是汉室忠臣,拒绝了这一建议。

拒绝就拒绝,还把好心提建议的下属给杀了。

不站队,自身实力又不强,等待他的就只有被吞并。

于是在曹操把皇帝接到许都的那年,袁绍来攻打北海了。他的儿子袁谭包围了孔融,从春天打到夏天,到最后他手下士兵只剩百人,敌人已经杀进城中展开巷战,箭矢如雨一般四处倾泻。

孔融呢?他仍旧坐在桌前淡定读书,与人谈笑自若。

他有退兵的奇计么?或者他决心赴死?都不是。夜晚城被攻陷,他就把老婆孩子都丢给袁谭,自己跑路了。

原来他的谈笑自若不是用来迷惑敌人,而是用来迷惑自己人的。

孔融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但此刻他的名士光环再度发挥作用,献帝迁到许都后,为了充实朝廷,征召了孔融。

于是孔融堂而皇之地投靠了曹操,但他并不会承认这点。我可是你们请来的,而且我是给皇上面子。

随你怎么说,你快乐就好。

身败名裂

网红总有过气的时候,孔大网红也不例外。

来到许都之后,孔融便过气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即便没有才学,但是孝行名满天下的话,照样可以做官,甚至比有才学的人官还要大,这是孔融走红的基础。

但到了曹操这里,情况变了。

曹操本人就是孝廉,他知道那些所谓的孝子大多是些什么德行。“举孝廉,父别居”,名义上的孝行都成了无耻之徒骗官的手段。

于是曹操抛弃了所谓的道德考察,改成了唯才是举。

孔融名气仍在,却渐渐不再受人追捧。他只能在皇帝的朝堂上高谈阔论,但当时人们向往的地方是曹操的司空府,朝中只剩下一些挂名混饭的了。

为了维护皇上,孔融像以往对何进和董卓那样,与曹操正面硬刚。

或许他想维护的,可能只是那个可以让他红下去的环境而已——毕竟除了孝,他似乎真的没做成过什么。

曹操想禁酒以节约粮食,孔融跳出来反对。

曹操和袁绍即将开始,孔融吹嘘袁军实力。

曹丕收编了袁熙的老婆甄姬,孔融写信给曹操,讽刺他说这就如同周公娶了妲己一样。

曹操要征乌桓,孔融又是一阵冷嘲热讽。

最后他干脆给皇帝上奏表,阻止曹操获封土地。

其他的事情尚可以忍,但涉及土地这种根本利益的事情,曹操不可能让步,也不会容许阻挠者存在。

或许孔融以为曹操会和之前的董卓与何进一样,拿他没办法。

但何进下不了手,董卓下不了手,不代表曹操也没法下手。他太低估了曹操的智商,也太高估了自己的。

孔融走红是因为道德,曹操便要从道德方面下手,让他身败名裂。

于是在曹操的授意下,有热心群众举报了孔融的言论。

“我是商汤后裔,国家最后随着宋国灭亡。能坐天下的,何必非要姓刘?”此言是为不忠。

(商朝灭亡后,后裔被周王封于宋地是为宋国,战国末期被齐国吞并后灭亡。孔子家族本为宋国贵族,因祖上被杀而举家逃往鲁国。)

“儿子本是父亲泄欲之后的副产品,母亲生孩子就如同从瓦罐中取出碗筷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什么亲情可言呢?”此言是为不孝。

我们不知道这些话的真假,但根据孔融狂妄性格,似乎隐约也有说出这种话的可能。

不过不管真假,曹操说是真,那便是真的。

于是因孝扬名的一代大名士,就以这种不忠不孝的罪名被满门抄斩。


因为这种罪名,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都不敢为其立传。直到晋朝灭亡,他的事迹才被写进刘宋人编撰的史书当中。

而后因为唐代人的一个注释,他儿时让梨的事迹才被人发掘,写进了宋代的《三字经》。

因此今天他留给大多数人的记忆,也只剩下了那个梨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802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09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8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5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5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0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5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6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6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2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