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老饕
泽州,古代州名,是今山西晋城市。这是写一个强盗洗心革面,金盆洗手,成为“善士”的故事。邢德之所以改弦更张,不是由于道德的感悟,教诲的结果,而是由于技不如人受到了羞辱,感到自己“挽强弩,发连矢”的伎俩遇到更强的对手,不能以一己之微长而俯视一切。
邢德,泽州人,是一位绿林好汉。他力气很大,可以挽强弓,会发连珠箭,他的功夫被称为一时绝技。但生平落拓潦倒,不善于经营谋利,出门做买卖常常要亏掉老本。当时南京和北京的大商人都愿意和邢德一道结伴出行,为的是旅途可以有恃无恐。有一次,正值初冬时节,有二三个商人,愿意借给邢德一些本钱,邀请他一块儿去做生意。邢德自己也拿出所有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合在一起准备大量购置货物。邢德有个朋友擅长算卦,临行前,邢德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吉凶。朋友占卜后说:“这一卦是‘悔’,表明你要遭遇困厄,你这宗生意,不仅赚不了钱,本钱也要亏损。”邢德一听,闷闷不乐,他打算放弃这次生意,可是他的那几个商人朋友连邀请带强迫逼着邢德上了路。到了京城,果然应验了朋友的预卜,邢德赔了本钱。腊月中旬的一天,邢德骑了匹马出了城门,想到明年没有了做生意的本钱,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当时晨雾濛濛,他决定暂且到路边的小店休息一下找点酒喝。店里还有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和两个少年,他们正在北窗下饮酒。一个黄发蓬乱的僮仆站在旁边侍候。邢德坐在南边的座位,正和老人相对。僮仆给老人和少年倒酒时,不小心打翻了杯盘,弄脏了老人的衣服。一个少年见状大怒,立即揪住僮仆的耳朵,让他拿着佩巾为老人揩拭脏物。邢德又看见那闯祸的僮仆手指上都带着铁箭镮,每个镮有半寸厚,约有二两多重。吃过饭后,老人命令少年从革囊中取出银子,堆放在桌子上,一边称秤一边扳着手指计算,大约用了饮几杯酒的时间,才把所有的银子包裹好封上。然后,少年从马厩里牵出一匹跛脚的黑骡子来,扶着老人骑上,那僮仆也骑着一匹瘦马跟着老人出了店门。那两个少年把箭矢系在腰上,牵过马来一道策马而去。邢德窥见他们有那么多银子,斜着眼都看直了,一股贪婪的欲火烧炙着他。于是他放下酒杯,急忙尾随他们而去。邢德看见老人和僮仆在前面慢慢地行进,就离开正路抄小路斜插着冲到老人面前,拉满弓弦,怒视着老人。老人弯腰脱下左脚的靴子,微笑着说:“你不认识老饕吗?”邢德没有理睬老饕,而是用力拉满弓向他射去。老饕仰卧在马鞍上,伸出左脚,两个脚趾张开,就像钳子一样夹住了邢德射来的箭矢,笑着说:“你就这么一点儿本事,还用得着你老子亲自上手吗?”邢德一听,心中大怒,施展出他的拿手绝技——连珠箭——前箭刚发,后箭应声而至。老饕出手接住一支箭,好像根本没有料到他的连珠箭法似的,第二箭直接射入他的口中,只见猛然一跌,堕于马下,口中衔着箭头僵卧在地上。那僮仆也下了马。邢德心中暗喜,以为老饕中矢而死,便慢慢地走近老饕。突然间,僵卧着的老饕一跃而起,吐出箭矢,拍着手说:“初次见面,为什么就开这么大的玩笑呀?”邢德大吃一惊,坐骑也吓得撒腿狂奔。邢德这才知道老饕绝非等闲之辈,再也不敢返回劫掠了。
邢德骑着马又走了三四十里,正赶上地方官吏的管家,带着大批财物赴京。邢德拦路夺取过来,估计能有一千两银子,心里才开始舒展起来。正在急忙赶路之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阵阵蹄声。回头一看,却是刚才跟着老饕的那个僮仆,骑着老饕的那个瘸骡子飞奔而来,叱责他说:“汉子站住!猎取的货物,应该多少分我们一些。”邢德说:“你认识我‘连珠箭邢某人’吗?”僮仆说:“刚才已经领教了。”邢德看这僮仆貌不惊人,又没有弓箭,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打发掉。于是他举箭连发三矢,这三箭连续不断,就像飞翔着的群鹰一样。那僮仆从容不迫,双手各接住一支,口中还衔住一支,笑着说:“就这么点儿技艺,真是丢死人了!你老子今天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找只弓来,你这几支箭矢也没什么用处,还是还给你吧!”于是他从手指上摘下铁箭镮,把箭矢穿在中间,用力一掷,邢德只听耳边“呜呜”作响。急忙用弓拨挡,弓弦碰上铁箭镮,“当”的一声,弓弦断了,弓也绽裂开来。邢德被这僮仆的绝技惊呆了,还没来得及躲避,箭矢已射穿耳朵,邢德不觉翻身坠马。僮仆也下了马,正要搜索他的钱物。邢德躺在地上,用弓奋力击打僮仆。僮仆一把夺过弓,一折为二,又一折为四截,然后扔在地上。接着,僮仆一手握住邢德的两臂,一脚踩住他的双腿,邢德只觉得双臂像被绳索捆住,双腿像被重物压住了一样,一动也动不了。邢德腰中扎了一条双层皮带,足有三指宽,僮仆用一只手轻轻一捏,手过之处皮带就像灰烬一样断开。僮仆取出邢德身上的财物,然后跳上马背,举手致意,说一声“冒犯了”,就飘然而去。
邢德回到老家以后,终于成为一个品行端正、守法循礼的人,他常常毫不隐讳地向人们讲述这段往事。他的经历与刘东山的故事差不多。
0322.连城
晋宁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西南部,环抱滇池。小说极力描写连城和乔生的知己知情。为了对方,不惜献出最宝贵的东西。在乔生,为了救连城的病,豁出性命,毅然“闻而往,自出白刃,刲膺授僧。血濡袍袴”;在连城,担心“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以贞操相许。
乔生是晋宁人,少年时就因才华出众而远近闻名,可是到了二十多岁,还是困顿而不得志。乔生为人很讲情义,对朋友能够做到肝胆相照。乔生与顾生是好朋友,顾生死后,乔生常去周济顾生的寡妻和儿女。晋宁县的县令很看重乔生的文才,两人情趣相投,后来县令死在任上,一家老少因贫困而滞留在晋宁无法返回故乡,乔生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护送县令的灵柩和家属回到故乡,这一趟往返路程有二千多里。因为这样的义举,读书人都更加看重他,可是他的家业却更加衰落了。有一位史孝廉,他的女儿叫史连城,擅长刺绣,又知书达礼。史孝廉十分疼爱这个宝贝女儿。于是他把连城的刺绣《倦绣图》拿出来展示,广泛征求少年才子题诗,意图为了给女儿选个有才华的丈夫。乔生也应征前来献诗,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
乔生还写诗赞美连城刺绣技艺的高超,他是这样写的:
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
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
连城得到诗后非常高兴,对着父亲不住地称赞诗人的才华。史孝廉嫌乔生家太穷了,可是连城却逢人就赞扬乔生,还假托父亲的命令派仆妇给乔生送去银子,资助他读书学习。乔生感叹道:“连城是我的知己呀!”从此,乔生对连城倾注了满怀的爱情,如饥似渴地思念着连城。
不久,连城被许配给盐商的儿子王化成,乔生这才感到绝望,可是连城一直在他梦魂中萦绕着,久久难以忘怀。不久,连城得了痨病,一病不起,危在旦夕。有个西域来的和尚自称能够治好连城的病,但是需要用一钱重的男子胸脯上的肉,捣碎了来配药。史孝廉派人到王化成家告诉这件事,王化成听后笑着说:“这个傻老头,竟然想剜我的心头肉哩!”家人回来后把王化成的话转告给史孝廉,史孝廉于是当众宣布:“谁能为连城割肉,就把连城嫁给谁!”乔生听到这个消息来到了史家,他亲自用刀在自己胸脯上割下一块肉交给了西域和尚,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外衣和裤子,和尚为他敷上药才止住了血。和尚用乔生的肉制成三颗药丸,每天让连城服下一颗,三日后药丸吃完了,连城的病也痊愈了。史孝廉准备履行自己的诺言把连城嫁给乔生,事先跟王化成打了个招呼,谁知王化成闻信大怒,立即就要把史孝廉告到官府。史孝廉无奈,便设筵招待乔生,把一千两银子摆在桌子上,说:“我大大辜负了你的大恩大德,请允许我以此来报答你吧!”于是他详细叙述了违背诺言的缘由。乔生一听怒火中烧,说:“我之所以不爱惜自己心口之肉,是为了报答知己,难道是为了卖肉换银子吗!”说完拂袖而去。
连城听说了这件事,心中十分不忍,她托仆妇带话安慰乔生,并且说:“以你的才华,不会长久地落魄下去。天下之大还怕没有佳人吗?我做过一个不祥的梦,三年之内必定要离开人世,你不必与人家争夺我这个快死的人了。”乔生让那仆妇转告连城:“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并不是为了色相。我担心连城未必真的了解我,但凡能真的了解我,即使不结为夫妇又有什么关系?”仆妇替连城表白了一片诚意。乔生说:“如果真是那样,相逢时连城能对我一笑,我就死而无憾了!”仆妇走后没几天,乔生偶然外出,正遇连城从叔叔家回来,就怔怔地看着她。连城秋波顾盼,看着乔生启齿嫣然一笑。乔生大为欢喜,说:“连城真是我的知音呀!”等到王家派人来商议婚期时,连城的旧病复发,几个月后就死了。乔生前来吊唁,在连城的灵前痛哭一场倒地而亡,史孝廉派人把他抬回了家。
乔生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难过的。他信步走出村外,还希望能再看一眼连城。他向村外远远看去,有一条南北大道,道上的行人就像蚂蚁一样络绎不绝,乔生不知不觉也混迹在人群之中。过了一会儿,乔生走进一所公堂,正遇上老友顾生,顾生惊讶地问他:“你怎么来了?”说着就拉他的手要把他送回去。乔生叹了一口气说:“还有一件心事没有了结。”顾生说:“我在这里掌管文书案卷,很受上司的信任。倘若能为你效力,我一定在所不辞。”乔生向他询问连城的去向,顾生就领着乔生转来转去,找了好几处地方,终于看见连城正和一位白衣女郎在一起,表情凄然,泪迹斑斑,正席地坐在房檐下的角落里。连城看见乔生来了,立即站了起来,满心欢喜地问他是怎么来的。乔生说:“你撒手而去,我怎么敢继续活在人世!”连城哭着说:“像我这样负义的人,你还不早点儿放弃,为我殉死有什么意思?遗憾的是今生不能与你结为夫妻,但愿来世能与你再续前缘吧。”乔生回头对顾生说:“你的事情多就请先走吧!我宁愿就这样死也不愿意重生。但是要麻烦你帮我查一下连城在哪里托生,我要跟她一块儿去。”顾生答应了乔生的请求后就离开了。
白衣女郎问连城乔生是什么人,连城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白衣女郎。女郎一听,心中不胜悲痛。连城向乔生介绍白衣女郎,说:“这是我的同姓姐妹,小名叫宾娘,是长沙府史太守的女儿。我们一路同来,所以互相怜爱。”乔生一看宾娘,花容月貌,惹人怜爱。正想详细询问宾娘的情况,顾生回来了,并对乔生祝贺道:“我把你的事已经办理妥当了,马上就让小娘子跟从你回到人世间,你看好不好?”乔生和连城都很高兴。正要和顾生辞别,宾娘大哭起来,哽咽着说:“姐姐走了,我到哪里去?乞求你们可怜可怜我,救我出去,我愿意为姐姐做婢女,随从侍奉。”连城听罢心中悲伤,可是她想不出什么办法,便请乔生帮忙,乔生又转过来哀恳顾生。顾生特别为难,坚决地拒绝,说没有办法帮忙。乔生强迫他一定要帮忙,顾生推托不掉只好说:“只好姑且试一试。”顾生去了一顿饭的工夫才返回来,他摇着手说:“怎么办?确实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宾娘一听,又痛哭起来。她恋恋难舍地拽住连城的胳膊,唯恐她即刻离去。众人满面愁容,毫无办法,只能默默地对视着,看着她那悲愁哀伤的颜容,不禁心酸欲碎。顾生激动地说:“你们把宾娘带走吧!如果有什么罪责,我豁出去一人承担!”宾娘这才高兴起来,跟着乔生他们出来。乔生担心宾娘路远没有旅伴,宾娘说:“我跟你走,不愿回家了。”乔生说:“你真是太傻了。你不回家,怎么能够复活呢?等以后我到了湖南,你遇见了不躲避,那我就万分荣幸了。”当时,正好有两个仆妇要去长沙送文书,乔生就让宾娘与她们结伴而行,宾娘这才含泪与乔生和连城告别。
在回家的路上,连城走得非常缓慢,每走一里多路就要停下来歇息,一路上歇了十馀次才看见城门。连城说:“我重生以后,怕再有反复。请你把我的骸骨要来,我就在你家复活,他们就无法反悔了。”乔生也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两人一块儿回到了乔生家。一进门,连城又忧虑又恐惧,好像迈不动步似的,乔生站在一旁等她。连城说:“我一到这里,四肢飘摇,六神无主。就怕我们的意愿不能实现,所以还得好好谋划一下,否则,重生以后怎么能够自己做主呢?”两个人拉着手来到侧厢房中,四目相对,默默地凝望着,过了一会儿,连城笑着说:“你厌恶我吗?”乔生惊讶万分,连忙问为什么,连城害羞地说:“我担心复活后不能如愿以偿,再次辜负了你的深情厚意。请让我以鬼的身份先报答你吧!”乔生一听喜出望外,于是两人同床共枕,极尽欢娱。乔生却因贪恋男欢女爱,拖延着不愿意马上复活,两人在厢房中悄悄地住了三天。连城说:“俗话说:‘丑媳妇早晚也要见公婆。’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地躲在这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催促乔生赶快进入灵堂。乔生刚刚走近自己的灵床,尸体立刻就苏醒过来了。乔生的家人惊异地不知道如何是好,赶快喂了他一些汤水。乔生让人赶快把史孝廉请来,并请求把连城的遗骸也送来,声称他能使连城复活。史孝廉闻信大喜,就按乔生说的,把连城的尸体送了过来,连城的尸体刚抬进乔生家门,连城就苏醒过来了。连城对父亲史孝廉说:“女儿已经委身乔郎了,再也没有回家的道理了。如果还要把我嫁给别人,我只有再一次死去!”史孝廉回到家里,派遣婢女到乔生家侍候。
王化成听说连城复活并委身乔生的消息后,恼羞成怒,写了份诉状告到官府,官员接受了王化成的贿赂,竟把连城判给了王化成。乔生愤怒至极,又没有什么办法。连城被迫嫁到了王家,气忿得不吃不喝,只求快一些死去。她甚至趁着屋里没人,把衣带挂在梁上要投缳自尽。过了一天,连城身体更加虚弱,奄奄一息了。王化成害怕了,赶紧把连城送回史家,史孝廉又把连城抬到乔生家。王化成听说后也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放手作罢。
连城痊愈以后,常常想念宾娘,打算派遣使者探听一下情况,可又因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而一直未能成行。一天,家人跑进来报告说:“门外来了很多车马。”乔生夫妇出门一看,宾娘已经走进院子里来了。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原来是宾娘的父亲史太守亲自送女儿来的,乔生忙把史太守迎入堂中。史太守说:“小女子多亏了你才得以复生,她早已发誓绝不嫁给别人,今天我就成全她的心愿。”乔生向史太守行女婿叩拜岳父的大礼。这时,史孝廉也来了,与史太守又共叙了同宗的情谊。乔生名年,字大年。
异史氏说:因为一笑而相知,竟以生命相许,世人也许以为这样做实在是太傻了,秦末为知己而死的田横五百壮士难道都是傻子吗!由此可以想见知己的稀少和珍贵,所以贤人豪杰才会被知音的真情感动而不能自已。纵观天下茫茫,知音难觅,于是才使才华横溢的士子,仅仅渴望于女子的嫣然一笑。可悲呀!
86版聊斋《娥眉一笑》单元改编了这个故事,陈红大美女经典作品。
0323.霍生
开玩笑,是一种善意的戏弄。应该有界限,有分寸,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但本篇由黄色故事所引发的悲剧,实际已经超出了开玩笑的界限。
文登县的霍生和严生从小十分亲昵,经常在一起开玩笑。两人言辞敏捷,逞词斗嘴,唯恐自己的功夫不够精深。霍生的邻居是位老妪,曾经为严生的妻子接生。她偶然与霍生的妻子聊天,说起严生妻子的外阴上长了两个瘊子,霍妻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霍生于是和同伙定下计谋,准备和严生开一个玩笑。等到严生快走近时,他故意与同伙们窃窃私语,说:“严某的妻子和我最亲密。”众人不信。霍生于是开始编故事,说得有板有眼,并且强调说:“你们如果不信,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证据,她的外阴两侧长着一对瘊子。”严生站在窗外,把霍生这番话都听了进去,所以没有进门就直接走了。严生回到家里,残酷地殴打他的妻子,妻子不服,他就更加凶残地拷问她。严生的妻子不堪忍受这样的虐待,就上吊自杀了。霍生这才追悔莫及,却又不敢向严生说明真相为严妻洗清污点。
严妻死后,她的阴魂整夜地啼哭,全家都不得安宁。不久,严生暴死,鬼魂就不再哭了。霍妻梦见有个女子披头散发地大喊大叫:“我死得好苦,你们夫妻为什么还快乐呢!”霍妻醒后就一病不起,几天后就死去了。不久,霍生也梦见一个女子指着他大声辱骂,用手掌打他的嘴巴。惊醒之后,他觉得嘴唇隐隐作痛,用手一摸才发现嘴唇已高高肿起来,三天以后嘴边长出两个瘊子,从此再也无法治愈。霍生再也不敢大声说笑,嘴张得太急了,就会疼痛难忍。
异史氏说:死后能够变成厉鬼,说明她的冤屈太深了。把受害者私处的病转嫁到害人者的唇吻上,实在是神奇而近于戏弄呵!
县里有个姓王的,与一位同窗好友的关系特别亲密。有一次这位同学的妻子回娘家,王某知道她骑的驴子容易受惊,就事先埋伏在路旁的草丛中,等到妇人骑着驴子来到,王某突然跳出,驴受惊,妇人从驴上堕下。这时妇人身边只有一个僮仆跟着,不能扶妇人骑上驴背。于是王某殷勤地扶着妇人跨上了驴背,他半扶半抱,妇人也不认得他是谁。从此,王某就得意洋洋地炫耀,声称僮仆去追赶驴的时候,他在草丛中与妇人私通了,并把妇人当时穿的内衣、裤子、鞋子描述得特别详细。妇人的丈夫听到这件事,十分惭愧地走开了。不一会儿,王某在窗隙中看见他的同学一手握刀,一手抓着妻子,怒气冲冲地杀来了。王某大为惊惧,赶紧越墙逃跑。他的同学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了二三里地,没有追上,才回去。王某因为尽力狂奔,肺叶都张开了,因此得了哮喘病,治了好多年都没有治好。
0324.汪士秀
庐州一般指合肥市。淄博人蒲松龄终于有一篇提到蹴鞠。
汪士秀是庐州人,他刚勇有力,能举起捣米用的石臼。他和父亲都擅长踢球。汪士秀的父亲在四十多岁时,在渡钱塘江的时候不幸遇难沉江。八九年后,汪士秀到湖南办事,夜晚船停泊在洞庭湖边上。只见一轮满月从东方升起,把一湖清澈的湖水映照得如同一条白练。汪士秀正在眺望湖面的时候,忽然看见湖水中跳出五个人来,他们拿着一张大席子,平铺在水面上,大约有半亩地那么大。他们在席上摆上酒菜,酒器餐具因碰撞发出一些响声,但是这些声音很温厚,不像陶器和瓷器碰撞后发出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坐在席子上饮酒,两个人站在旁边侍饮。坐着的三位中一位身穿黄衣服,另外两位穿着白衣服,他们的头上都扎着黑色的头巾,头巾高耸,下面连着肩背,这种打扮非常稀奇古怪,无奈月色微茫,看不太清楚。两位侍者都穿褐色的衣服,其中一位像是儿童,另一位像是老翁。只听穿黄色衣服的人说:“今晚月色太好了,足以供我们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场。”一位穿白色衣服的人说:“今晚的风景,很像南海海神广利王在梨花岛设宴时的情景。”三个人相互劝酒,举杯竞相痛饮起来。但是声音略有些小,最后小到完全听不见了。船工们见状都躲藏在船中,一动也不敢动。
汪士秀细看那站着侍酒的老翁,酷似他的父亲,可是听他说话,又不是父亲的声音。二更将尽的时候,忽然听见一个人说:“趁今晚明月当空,应该踢一场球作乐。”随即汪士秀看见那小童没入水中,从水中取出一个大圆球,有双手合抱那么大,球中好像贮满了水银,里外通明。坐着的三位都站了起来。穿黄衣服的人招呼侍酒的老翁过来一块儿踢球,老翁一脚就把球踢出一丈多高,球在半空中闪闪发亮,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忽然,球訇然从远处飞来,直落在汪士秀乘坐的船中。汪士秀只觉得脚尖发痒,飞起一脚用力踢去,只觉得这个大球又轻又软。他这一脚用力太猛,好像把球踢破了,球飞起一丈多高,从球中漏出一些光来,光随着球的下落,在夜空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最后,球“嗤”的一声疾速落入水中,就像在天空中划过的彗星落入水中一样,水中发出像开锅一样的声音,冒出一串水泡,然后就消失了。席上的人一起怒喝:“哪来的生人,败了我们的雅兴!”那老翁却笑着说:“不错不错,这一脚是我家传的流星拐绝招。”白衣人对老翁胡乱说话很不满,大怒道:“我们都在气头上,你这老奴为什么这么开心?赶快和小乌皮一起把那个狂妄之徒抓来,否则,你的大腿就要挨棍子了!”汪士秀一看情形估计是逃不掉了,心中也就无所畏惧了,他手提大刀站在船头准备迎战。
转眼间,小童和老人手持兵器已经到了眼前,汪士秀定睛一看,那老翁真是他的父亲,于是他大声疾呼:“老爹!儿子在此。”老翁闻声大惊失色,父子四目相对,黯然神伤。小童见状匆忙往回返。老翁说:“儿呀,你赶快藏起来,不然咱们都得死!”他的话音未落,席上的三人倏忽间已经登上了汪士秀的船,这三人面色漆黑,两只眼睛比石榴还大,他们抓住老翁要走。汪士秀与他们奋力争夺,船在剧烈地摇晃,缆绳终于绷断了。汪士秀一刀砍去,一个黄衣人的臂膀应声断落,随后就逃走了。一个白衣人又奔着汪士秀杀来,汪士秀一刀砍下他的脑袋,脑袋落入水中发出“咕咚”的声音,然后就沉了下去。汪士秀打算趁黑夜渡过湖去,忽然看见一张大嘴伸出水面,像井一样深,大嘴四面的湖水向中间灌注,“呯呯”作响。突然大嘴猛地喷出一股水柱,巨浪滔天,好像能与星斗相接,湖面上所有的船都激烈地摇晃起来。船上的人都十分恐惧。汪士秀的船上恰巧有两个大石鼓,每个都重达百斤。汪士秀举起一个石鼓向湖中张着的大嘴投去,湖水中顿时发出雷鸣般的巨响,随后浪渐渐地平息了。汪士秀又投入一个石鼓,湖面上立即风平浪静了。汪士秀怀疑父亲是鬼,老人说:“我本来就没有死。当年溺江的十九个人,都被妖怪吞食了,我因为擅长踢球而得以幸免。妖怪得罪了钱塘江水神,所以转移到洞庭湖躲避。三个人都是鱼精,他们踢的是鱼鳔。”父子二人尽享重聚的喜悦,半夜就划船远走了。天亮以后,他们看见船中有个大鱼翅,有四五尺粗,明白那是夜间砍断的黄衣鱼精的胳膊。
0325.商三官
讲女中豪杰的故事。
从前,诸葛城里有个叫商士禹的,是个读书人。有一次因为喝醉酒后说了几句笑话,惹怒了城里的一个豪绅,这个豪绅就指使家奴把他痛打了一顿,抬回家就断了气。商士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商臣,二儿子叫商礼。还有一个女儿名叫商三官,年仅十六岁,本来出嫁的日子早就订好了,只是因为父亲暴死,婚事就耽搁下来了,三官的两个哥哥出去打官司,一年下来案子还是结不了。三官的夫家派人来找三官的母亲商量,建议根据眼前的情况变通行事,最好先把三官的亲事办了,三官的母亲准备同意亲家的提议。可三官却上前对母亲说:“天下哪有父亲尸骨未寒而女儿就举行婚礼的道理呢?难道他就没有父亲母亲吗?”三官夫家的人听了三官的这番话惭愧得不得了,就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不久,三官的两个哥哥官司打输了,满怀冤恨地回到家里,全家人都悲愤不已。三官的哥哥们主张把父亲的尸体停留不葬,以备为再次向官府申诉告状留下证据。三官说:“人被杀害了都不管,这个世道已经可想而知了。老天会为你兄弟专生出个阎罗包公来吗?父亲的遗骨一直暴露在外,我们于心何忍呢!”两个哥哥认为她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安葬了父亲。葬礼结束后不久,三官就在一个夜里离家出走,谁也不知道她到什么地方去了。三官的母亲又不安又惭愧,唯恐三官的夫家知道这件事,所以不敢告诉宗族和亲友,只是叫两个儿子暗中察访三官的下落。
差不多过了半年的时间,三官还是杳无踪影。有一天,正是害死三官父亲的那个豪绅的生日,为了祝寿,豪绅请来许多唱戏的前来助兴。戏子孙淳带着他的两个弟子也来了。他的弟子一个叫王成,长相虽然平常,但唱起戏来字正腔圆,博得了满堂喝彩。另一个弟子叫李玉,长相很出众,如同美女一样,客人们让他唱戏,他推托说戏文不熟不肯唱,强迫他唱时,他的曲子里夹杂了不少小儿女的通俗歌谣,引起在座的客人鼓掌欢笑。师傅孙淳非常惭愧,他在主人面前解释说:“我这个弟子学戏时间不长,只学会了一些敬酒的礼节,请您不要怪罪他。”于是豪绅就命李玉给客人们敬酒。李玉在客人们中间穿梭往来捧杯劝酒,很善于看主人的眼色行事,豪绅非常喜欢他。席终人散之后,豪绅把李玉留下与他同寝。李玉殷勤地为豪绅扫床铺被、宽衣脱鞋,侍候得特别周到。豪绅醉醺醺地说着脏话挑逗他,李玉只是展颜微笑,并不恼火。豪绅越来越喜欢李玉,完全被他迷住了,于是,他把仆人们全都打发走,只留下李玉陪着他。李玉看到仆人们都走了,就关上了门,用门闩把门反锁上了。仆人们离开主人后,就到别的房间饮酒聊天去了。
过了一会儿,主人的房里传来“格格”的声音。一个仆人赶紧跑过去察看究竟,只见主人的房中漆黑一团,一点儿声音都没有。这个仆人正要调头往回走,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就像悬挂重物的绳索突然绷断一样。仆人急忙大声询问,可是没有人回答。仆人连忙招呼众人,众仆人把门砸开,冲了进去,只见主人早已身首异处,李玉上吊自杀,绳子断了,跌落在地上,房梁上,李玉的脖子上还挂着断了的绳带。众人大惊,赶紧把情况向主人内宅家眷报告,全家主仆都聚集在出事的地点,谁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人们把李玉的尸体往院子里抬的时候,觉得鞋和袜子里空瘪瘪的,好像没有脚一样,把李玉的鞋袜脱下来一看,原来是一双穿着白色孝鞋的三寸金莲,李玉竟是一位女子!众人更加惊骇不已。他们赶紧把李玉的师傅孙淳唤来严加盘问。孙淳完全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吓坏了,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一连串的诘问,只是说:“李玉是一个月前投到我门下做弟子的,愿意跟随我来为主人祝寿,我确实不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因为她穿着孝服,人们都怀疑她是商士禹家派来的刺客,豪绅家临时派两个仆人看守她的尸体。这两人看见李玉的面容像活人一样有生气,摸摸她的身体,温暖而又柔软。两个人偷偷地策划着奸尸。其中一个先动手抱住尸体,将她翻转过来,正要解开她的衣服,忽然他的头部好像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大口大口地从口中喷出血来,转眼之间就咽了气。另外一个人见状惊恐万分,赶紧告诉众人,这样一来,人们不由得对李玉敬若神明,第二天,豪绅的家人向衙门报了案。地方官唤来商臣和商礼细加盘问,兄弟二人都说:“不知道这回事。只是妹妹商三官离家出走已有半年之久了。”地方官让商臣和商礼验看李玉的尸体,结果李玉果然就是三官。地方官对三官的义举感到非常惊奇而又同情,于是从宽判决,命商家兄弟领回三官的尸体好好安葬,又命令豪绅家的人息事宁人,不要与商家为仇,图谋报复。
异史氏说:家中有像古代豫让这样的豪杰却不知道,商氏兄弟作为男子的为人可想而知了。纵观商三官的为人,即使是萧萧易水也会羞愧地停住不流,更何况那些碌碌无为随世沉浮的庸人呢!愿天下所有的女子,都买丝线绣出三官的绣像供奉,这种功德与供奉关帝相比丝毫不会逊色。
0326.于江
本篇写农家孩子于江父亲被狼所食,他为父报仇,连杀三狼的故事。
有一个农民叫于江,他的父亲夜里睡在田间,不幸被狼吃掉了。于江当时只有十六岁,他捡到父亲丢下的鞋子,悲恸欲绝。这天夜里,于江等到母亲睡着了,拿着大铁锤悄悄地走出了家门,来到田间,躺在父亲遇难的地方,等待机会为父报仇。不久,来了一只狼,它在于江的身边走来走去,东嗅嗅西嗅嗅,于江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狼开始用它毛茸茸的大尾巴扫于江的额头,然后又渐渐地低下头,去舔他的大腿,于江还是一动也不动。紧接着,狼欢快地跳到了于江面前,正要张口咬他的脖子。于江猛然挥起铁锤击狼的头部,狼立即毙命倒地。于江一跃而起,把狼的尸体藏在草里。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狼,跟前面那只狼一样,先嗅再扫,然后欲咬,于江把它也杀掉了。这时已是半夜时分,不再有狼的踪影。忽然一阵睡意袭来,于江打了个盹,梦见父亲对他说:“你杀了两只狼,已足以泄我心头之恨。但是带头杀害我的那个恶狼,鼻头是白色的,现在毙命的这两只都不是。”于江醒后,坚持躺在那里等待那只白鼻子的恶狼来。就这样一直等到天亮,还是没有等到。于江想把那只死狼拖回家去,却害怕惊吓着母亲,于是就把狼扔到一口枯井里才回家。第二天夜里,于江又去田间等候,还是一无所获。就这样又过了三四个夜晚。忽然一只狼来了,咬住于江的脚,拖着他走。刚走了没有几步远,荆棘刺进他的肉中,石头划破了他的皮肤,于江忍着,一动不动,像死人一样。狼这才把他扔在地上,想要咬他的腹部。于江突然跃起,举起铁锤向恶狼猛砸过去,恶狼倒下了,于江又连砸几下,狼被砸死了。于江这才仔细观察这只狼,果真长着白鼻头。于江大喜,扛起恶狼回到家里,这才把复仇的经过告诉母亲。母亲流着眼泪跟他来到了现场,于江从枯井中拽出了两只狼的尸体。
异史氏说:乡下农家的孩子中,竟然有这样的杰出人物!他的侠义和刚烈发自于血性孝心,不仅仅是勇敢胆大,而且他的智慧也非同一般啊!
0327.小二
故事描写了一位出众的女实业家。
滕县有个叫赵旺的人,夫妻两人都信佛,不吃荤腥,被乡亲们视为善人。赵家颇为富有。赵旺有一个女儿叫小二,非常聪明而又美貌,赵旺特别疼爱她。小二六岁的时候,赵旺就让她和哥哥长春一起从师读书,前后学了五年,小二已经把五经读得滚瓜烂熟。小二有个同学姓丁,字紫陌,比小二大三岁,文采不凡,风流倜傥,和小二倾心相爱。丁生私下里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母亲,母亲派人向赵家求婚。谁知赵旺一心想把小二许配给大户人家,所以没有答应下来。不久,赵旺受了白莲教的迷惑,参加了秘密活动。天启年间白莲教首徐鸿儒起兵反叛朝廷,赵氏全家都跟从他成为叛民。小二因为知书达礼,悟性极高,凡是剪纸为兵、撒豆为马这样的法术,一看就精通。当时徐鸿儒有六个女徒弟,只有小二是最优秀的,所以把徐鸿儒拿手的法术都学会了。赵旺也因为小二的缘故深为徐鸿儒所器重并被委以重任。
这时,丁生已经十八岁了,正在县学读书,从不肯谈婚娶之事,因为他心中忘不了小二。终于有一天,他偷偷离家出走,投奔到徐鸿儒的麾下。小二见到丁生,非常欢喜,对他的礼遇远远超出了常格。小二因为是徐鸿儒的得意弟子,主持军中事务,白天黑夜都很繁忙,连父母也很少见到她。丁生每天晚上都和小二见面,每次见面都把旁边的仆人兵丁打发走,两人常常谈到半夜三更。有一次,丁生问小二:“我这次来,你知道我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吗?”小二说:“不知道。”丁生说:“我到这里并不是想攀附白莲教以求建功立业,我到这里,确实是为了你。白莲教终究是旁门左道,绝不会成功,只会自取灭亡。你是个聪明人,你没有想到这一点吗?你能够跟着我逃出这里,我的一片诚心是决不会辜负你的。”小二茫然若有所失,想了一会儿后,她仿佛一下子从梦中醒来,说:“背着父母偷偷逃走实在是不义,请允许我同他们当面告别。”于是二人来到赵旺夫妇跟前,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赵旺仍不悔悟,却说:“我们的师傅是神人,难道还会有错吗?”小二知道再劝说也没有用,于是她把少女的垂发结成了妇人的发髻,并剪了两只纸鹞鹰,与丁生各骑一只,那两只纸鹞鹰肃肃展开双翅,像比翼鸟一样,并列着相依飞向远方。到了黎明时分,他们来到了莱芜县境内。小二用手一捻鹞鹰的脖子,鹞鹰立即收拢翅膀,双双落在地上。小二收起纸鹞鹰,又拿出两只纸驴来。两个人骑着驴来到山阴里,假托是逃避战乱,租了间屋子住了下来。
由于他们出来时过于匆忙,行装简约,以至于生活日用不足。丁生特别忧虑。他到邻居那里借点粮食,可是没有人肯借给他一星半点。小二的脸上却一丝愁容也没有,只是把自己的金簪、耳环典当了应急。然后夫妻二人闭门静坐,或猜灯谜,或回忆过去读的书,并且以此一比高下,输的人要被对方并起两根手指敲击手腕,权当惩罚。他们家西边的邻居姓翁,是个绿林英雄。有一天,翁某劫掠回来。小二说:“《易经》说得好,靠邻居可以致富,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暂且跟他借一千两银子,他还会不借给我吗?”丁生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小二说:“我要让他心甘情愿地把钱送过来。”于是,小二用纸剪成一个判官的样子,埋在地下,上面又盖上一只鸡笼。然后她拉着丁生坐在床上,烫上一壶老酒,翻检《周礼》行起酒令:随意一说是该书的哪一册,第几页,第几人,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说的这个人如果翻到有食部、水部和酉部偏旁的字,谁就要喝酒;如果碰到和酒有关的,就要加倍罚酒。不一会儿,小二正好翻到《周礼·天官》的《酒人》,丁生就取过一只大杯子倒得满满的,催促小二快喝。小二于是祷告说:“如果能够借来银子,你应当一下翻得‘饮’字部首的字。”轮到丁生了,他信手一翻,正是《周礼·天官》的《鳖人》。小二高兴地大笑说:“事情已经办妥了!”说着就往杯里倒满了酒让丁生喝下。丁生不服,小二说:“鳖是水族,你应该像鳖饮水一样饮酒。”两人正在说笑着行酒令,只听见地上的鸡笼里戛然作响。小二站起身来说:“来了。”他们打开鸡笼一看,一个布袋装满了银子放在那里,银子多得都快溢出来了。丁生不禁又惊又喜。
后来,翁家的奶妈抱着小孩到他们家来玩,悄悄地对他们说:“那天主人刚回到家,点着灯坐着。屋里的地面忽然裂开一个大口子,深不见底,一个判官从里面走出来说:‘我是地府的司隶。太山帝君要召集阴间的官员,编制一份强盗罪行录,需要一千架银灯,每架银灯要十两重。你捐出一百架银灯,就可以把你的罪孽一笔勾销。’主人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连忙焚香祷拜,献出一千两银子。判官拿到银子后才慢慢地回到地府,地上的裂缝也才慢慢地合上了。”小二夫妻听了这番叙述,故意“啧啧”地称奇,装出吃惊的样子。从此以后,夫妻二人逐渐地购置田地、牛马,蓄养仆役婢女,还建造了自己的宅第。
村里几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子弟看到他们那么富有,就纠集一些坏人,翻墙入院,想要抢劫。丁生和小二刚从梦中惊醒,只见火把把四周照得通明,满屋都是强盗。有两个人冲上来抓住了丁生,还有一个人竟然伸手要摸小二的前胸,小二光着上身一跃而起,叠起手指对着强盗厉声喝斥道:“止,止!”十三个强盗立即全都被定住了,他们吐着舌头呆呆地站着,像木偶一样。小二这才穿上衣裤下床,招呼家人,把强盗们一一反绑过来,逼着他们说出行抢的具体缘由。然后,小二指责他们说:“我们从远处投奔到山沟里安分守己地谋生,希望得到你们的扶持,没想到你们不仁不义到这种地步!危难困窘之事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你们手头缺钱不妨明说,我难道是那种只顾自己发财而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吗?按你们这种豺狼无道的行为,本应该全部杀掉,但我还有所不忍,姑且放你们走,以后胆敢再犯,我绝不宽宥。”强盗们叩头拜谢,仓皇逃窜。
过了不久,徐鸿儒兵败被官兵擒获。小二的父母兄弟一家全被诛杀,丁生用重金赎回小二的哥哥赵长春的幼子。那孩子才三岁,丁生和小二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让他改姓丁,名叫承祧。于是村里人渐渐知道了丁家是白莲教的亲属。当时正赶上蝗灾,蝗虫祸害了大片的庄稼,小二剪了几百只纸鹞鹰放在自己的田中,蝗虫吓得远远避开,不敢飞进小二家的田里,因此小二家没有遭受蝗害。村里人都嫉妒得要死,一起去官府告发了他们,说他们是徐鸿儒的馀党。县官垂涎丁家的财富,视作一块肥肉,就把丁生抓了起来。丁生用重金贿赂了县令,这才免于一死。小二说:“我们的财富来路不正,有些散失也是应该的。但是,这里人情险恶,是个蛇蝎之乡,不可久住。”于是他们把产业低价卖出,然后就离开了那里,迁居到益都县的西边。
小二为人灵巧,善于积累财富,在经营谋划上比男人还要精明。她曾经开过一座琉璃制品厂,凡是招收来的工人小二都亲自指点培训,工厂生产出的棋子和灯具,款式新颖奇特,其他工厂都望尘莫及,所以产品总能以高价迅速售出。过了几年,丁家的财富骤增,在当地成为首富。小二管理奴婢和仆役非常严格,她手下几百人没有一个是多馀的闲人。闲暇时她常和丁生品茗下棋,或者看书读史作为娱乐。但凡钱粮收支以及婢女仆役的工作情况,每五天她要检查一次,小二亲自打算盘,丁生为她看账报数。勤勉的人会得到不同的奖赏,懒惰的人则要受鞭笞或罚跪。这天会放一个晚上的假,可以不上夜班,夫妻二人摆上酒菜,把丫环仆役们叫来,让他们唱一些市井小曲取乐。小二明察秋毫,仿佛有神灵在天相助,没有人敢欺骗她。她给下人的赏赐总是超过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所以任何事情办起来都很顺利。村中有二百多家住户,凡是家贫的,小二都酌量给些资本让他们自谋生路,从此以后这个村子不再有游手好闲的懒汉。有一年,正遇上大旱,小二让村里人在野外设祭坛,她乘轿夜里来到野外,在祭坛仿效当年大禹的步态作法行咒,于是甘霖大降,方圆五里以内的农田喜获浇灌。从此,人们更加把她奉若神明。小二外出从来不戴面纱遮住脸面,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见过她。有一些少年聚在一起,私下议论她如何如何美貌,等到迎面相逢时,却都规规矩矩,根本不敢正面看她。每到秋天,小二就出钱让村中不能下地干活的童子去采苦菜和蓟草,这样做了二十年,野菜已经堆满了楼中所有的房间。人们私下里都笑话她干傻事。不久,山东发生大饥荒,粮食稀少,以至于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小二这才拿出贮存的野菜,与粮食掺在一起赈济饥民,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们全靠她才得以活命,没有出现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现象。
异史氏说:小二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得自上天的神力,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然而,如果不是受丁生一句话的点拨而顿悟,小二恐怕早就与同伙一样被诛杀了。由此可见,世上身怀绝世才华而误入歧途不得善终的人一定不少。怎么知道同在徐鸿儒手下受教的六人之中,再没有才华出众的人了呢?只是让人遗憾她们没有遇上丁生啊!
0328.庚娘
中州是河南的古称。又是一篇女中豪杰的故事,描写了庚娘在战乱中全身自保,搏杀仇敌,最后与丈夫团圆。
金大用,河南世家子弟。聘娶了尤太守的女儿为妻。他的妻子小名叫庚娘,美丽贤惠,夫妻感情特别深厚和谐。因为遭遇流寇之乱,一家人背井离乡。金大用携家带口向南方逃走。途中遇到一位年轻人,也是带着妻子避祸逃难的,这年轻人自称是扬州人,名叫王十八,愿意为金大用引路。金大用很高兴,于是与王十八一家结伴而行。到了河边,庚娘悄悄告诫金大用说:“不要和这位王十八坐一条船。他偷看我好几次,眼珠乱动,脸色不安,想必是心怀叵测。”金大用答应庚娘不与王十八同船。可是到了河边,王十八殷勤备至,还找来一条大船,不等金大用说话,就帮助金大用把行李装上了船,不辞劳苦,金大用不忍推却。又想到王十八也带着年轻的妻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两家人上船后,王十八的妻子与庚娘同居一舱,她待庚娘的态度十分温和友好。王十八坐在船头上,与船夫们闲聊,好像他们是多年的朋友或亲戚似的。过了不久,太阳落山了,水路漫长,坐在船上向四处望去,茫茫一片,分辨不出东南西北。金大用环顾四周,感到周围神秘而又险峻,心里开始有些惊疑。又过了一会儿,一轮皓月渐渐升起,这才看清船的周围都是芦苇。船停下来了,王十八邀请金大用父子到舱外观景散心,乘金大用不注意,使劲一挤,把金大用挤落水中。金大用的父亲一见这种情形,刚要开口求救,被船夫一篙打入水中,也溺水身亡。金大用的母亲闻声走出舱外察看究竟,一杆船篙打来,金母也应声落入水中,溺水毙命。王十八这才呼喊救人。其实,金大用的母亲出舱察看时,庚娘就在她后面,对发生的一切已在暗中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当她听说一家人都落水毙命时,没有惊慌失色,只是哭着说:“公婆都死了,我到哪里安身呀?”王十八进舱劝解道:“娘子不要担忧,请跟我到金陵去吧。我家在金陵有房子有地,非常富足,保你衣食无忧。”庚娘止住哭泣说:“如果能够这样,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王十八一听心中大喜,对庚娘的衣食器用都尽力满足,殷勤备至。到了晚上,王十八拉住庚娘求欢,庚娘推托说正值经期不方便,王十八就到自己妻子那里去睡觉。夜里初更刚过,王十八夫妇就争吵起来了,却不知为了什么,只听见王妻嚷道:“你做出这种事,就不怕天上打雷劈碎你的脑袋!”王十八一听,伸手就打妻子。王妻喊道:“死就死!我还不愿做杀人贼的老婆呢!”王十八一声怒吼,把妻子揪出舱门,随后只听“咕咚”一声,众人大叫王妻落水了。
不久,船驶抵金陵,王十八把庚娘领回家,登堂拜见王十八的母亲。王母一看庚娘,便吃惊地问怎么不是原来的媳妇了。王十八说:“前妻落水淹死了,这位是新娶的娘子。”回到家中,王十八又想与庚娘同床。庚娘笑着说:“三十来岁的男人,难道没和女人睡过觉吗?市井小民在新婚之夜还要喝上一杯薄酒聊以庆祝,你家这么富裕,这个应当很容易办到。两个人清醒着相对,有什么情趣?”王十八非常高兴,很快就安排了酒菜与庚娘对酌。庚娘端着酒杯,殷勤恳切地劝他喝酒。王十八渐渐喝醉了,推辞着说不能再喝了,庚娘又端起一大碗酒,连哄带灌地非要他喝下去不可,王十八不忍拒绝,只好又喝了下去。于是王十八酣醉不起,自己脱光了衣服又催促庚娘赶快上床。庚娘撤去杯盘、吹灭了蜡烛,假称去上厕所;她出门带了把刀子回到了房间,在暗中摸索到王十八的脖子,王十八不知就里,还拉着庚娘的胳膊说着亲昵的话。庚娘摸准王十八的脖子,用力一刀砍下,王十八没死,大声呼号着坐了起来;庚娘又挥刀砍下,王十八这才断了气。王母似乎听见了异常动静,就过来问怎么回事,庚娘把她也杀掉了。这时,王十八的弟弟王十九发现情况不对。庚娘知道自己难免一死,急忙举刀自刎,可是刀锋太钝又有缺口就是刺不进去,于是庚娘打开门就往外跑。王十九在后紧紧追赶,庚娘无奈只好纵身一跃,投入院内的水池之中。王十九大呼家人,等庚娘被家人们从水池中捞出,已经死了,她的容颜仍旧是那么艳丽,就跟活着时一样。当人们给王十八验尸的时候,发现窗台上有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庚娘写的,庚娘在信中详细叙述了她一家人惨遭谋害、含冤而死的经过。人们都认为庚娘是一位刚烈不凡的女子,就商议着为她捐集钱财妥善安葬。天亮以后,闻讯前来观看庚娘的有几千人,人们看到她的遗容,不由得都跪拜下来表示敬意。只一天的时间,人们就募集到一百多两银子,大家把庚娘安葬在南郊。有的热心人还为她戴上镶满珍珠的凤冠和朝廷命妇才有的袍服,随葬的物品也非常多。
当初,金大用溺水的时候,侥幸抓到一块木板,靠着漂浮在板上得以不死。天快亮的时候,金大用漂浮到淮河的水面上,被一只过路的小船救起。这只小船是一位姓尹的老财主专为搭救溺水者而安排在河面上的。金大用苏醒后,特意前往尹翁的府上登门致谢。尹翁待金大用特别优厚,挽留他住在家中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金大用因为不知道父母和庚娘的下落,想去寻访,所以有些犹豫不决。过了一会儿,有人向尹翁禀报说:“又捞上来一位淹死的老翁和老妇。”金大用怀疑是自己的父母,跑过去一看,果然是。尹翁替金大用为他的父母置办了棺木。金大用正在哀恸的时候,又有人来禀报:“救上来一位落水的妇人,自称金生是她的丈夫。”金大用大吃一惊,一边擦泪一边跑了出去,被救的女子已经进来了,却不是庚娘,而是王十八的妻子。她对着金大用大哭,希望金大用不要丢弃她。金大用说:“我的心已经乱成一团了,哪有心思管别人呀?”妇人一听更加悲伤不已。尹翁向妇人详细询问了其中的缘由后,高兴地说这是上天的报应,极力劝说金大用娶了妇人。金大用以父母刚刚去世为借口推辞,并说自己将要去复仇,担心家眷拖累自己。妇人说:“按照你的道理,如果庚娘还健在,你能以报仇、居丧为托词把她赶走吗?”尹翁认为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就表示暂时代金大用收养她,复仇之后再完婚,金大用这才同意了。在金大用父母下葬时,妇人穿着子女的孝服,痛哭不止,好像在为自己的公婆送葬似的。葬礼结束后,金大用怀揣利刃和乞食的钵子就要到扬州寻找仇人。妇人阻止他,说:“我娘家姓唐,世代居住在金陵,与那个狼心狗肺的王十八是同乡。先前王十八自称是扬州人,实际上是在骗你。而且这一带江湖上的水盗多半是他的同党,只怕你大仇未报,祸害先加于身上呵。”金大用一听,不知该从何做起。
忽然当地盛传一位女子诛杀仇人的事,淮河水面上的男女老少都在议论,而且传得有名有姓,那女子正是庚娘。金大用一听非常高兴,随后又更加悲伤。他再次向唐氏表示不能娶她,说:“庚娘幸亏没有遭受污辱,辱没家庭。我有这样刚烈的妻子,怎么忍心再娶而辜负了她的一片忠贞呢?”唐氏认为金大用娶她的事已经有约定了,她不肯中途离去,甘愿做个小妾,也绝不离开金大用。当时有位姓袁的副将军,与尹翁是老朋友,正要西行,临行前来到尹家看望尹翁。袁将军看见金大用,非常赏识并且喜爱他,就邀请他到自己的帐下负责掌管文书。不久,流寇造反,袁将军奉命平叛,立了大功,金大用因为参与军中大事,论功行赏,被授予游击官职,回到了尹翁的家中。金大用和唐氏这才正式结为夫妻。
过了几天,金大用携唐氏去金陵,专程为庚娘扫墓。路过镇江,他们打算登临金山游览一番。正在江中泛舟的时候,忽然一条小船驶来,船中坐着一位老妇和一位少妇,金大用发现那位少妇酷似庚娘。小船飞快地驶过,少妇也从船舱的窗子里凝望着金大用,那神情更像是庚娘。金大用又惊又疑又不敢冒然追问,情急之下大喊一声:“看一群鸭子飞上天了呀!”少妇一听,也大声说:“看馋狗要吃小猫的腥食了呀!”这两句话原来是金大用和庚娘在闺房中说的玩笑话。金大用一听更是大惊,急忙掉转船头靠近那只小船,那少妇真是庚娘。女婢把庚娘扶过船来,金大用和庚娘两个人抱头痛哭,那些过往的行人都被他们的重逢深深地感动了。唐氏过来以小妾见正室的礼节拜见庚娘。庚娘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金大用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庚娘听罢,拉着唐氏的手说:“当年咱们同在一个船舱说过的一席话,还常在我心里不能忘怀,没想到今天仇人变成了一家人。承蒙你代我安葬了公婆,我应当先来谢你,你怎么能用这样重的礼节来对待我呀?”于是两个人以年龄大小论姐妹,唐氏比庚娘小一岁,是妹妹。
原来,庚娘被金陵的市民安葬以后,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有一天,她忽然听见有人大声说:“庚娘,你丈夫没有死,你们还可以团圆。”于是,庚娘仿佛大梦初醒。伸手一摸,四面都是墙,庚娘这时才意识到已经死了并且被埋葬了。她只觉得有些憋闷,也没有别的痛苦。有一天,村里有几个恶少,看见过庚娘的殉葬品又多又精美,于是就起了贪心,他们掘开坟墓,打开棺材,正要动手窃取葬品时,才发现庚娘还活着,顿时吓得不知所措。庚娘害怕他们加害自己,就哀求他们说:“多亏你们来了,使我能够重见天日。我头上的金簪、耳环你们都拿去,请你们把我卖到寺院做尼姑,还可以多少得到一些钱。我绝不会把这件事泄漏出去的。”盗贼们磕头说:“娘子贞淑节烈,神灵和凡人都钦佩您。我们几个小人因为生活无着落才做出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只要你不把事情泄漏出去,已经是千幸万幸了,怎么敢把你卖到寺院做尼姑!”庚娘说:“这是我自己情愿的。”又有一个盗墓贼说:“镇江有个耿夫人,寡居又没有子嗣,如果见到娘子,一定特别喜欢。”庚娘向他们表示了谢意。她亲自摘下头上的珍珠饰品,全都交给了盗贼,盗贼们不敢接受,庚娘坚持要他们收下,他们才一起拜谢接受了。于是他们把庚娘送到耿夫人家,假说庚娘的船因大风迷失了方向。耿夫人是当地大户人家的寡妇,年老寡居,没有伴侣。她见庚娘来到特别高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刚才母女正是从金山游玩回来。庚娘又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详细地告诉了耿夫人。于是金大用就登上耿夫人的船拜见岳母,耿夫人像对待自己女婿一样热情地款待他。耿夫人邀请金大用等回到家中,他们在耿夫人家中住了几天后才离开,从此耿金两家的往来一直没有中断。
异史氏说:在大的变故面前,甘心受辱者能够活命,贞烈不屈者将面对死亡。苟活的人招人恨得几乎把眼睛都瞪裂了,而赴死的人却使人伤心流泪。至于像庚娘能够在仇人面前谈笑自如并且亲自杀死仇人的,即使是在名垂千古的英勇的男子中间,也很少有能够与她匹敌的!谁说女子不能像英雄豪杰王彦云那样呢?
0329.宫梦弼
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柳芳华是保定人。财雄一乡,又非常慷慨好客,座上常常有上百名的客人。他经常急别人之所急,即使花上一千两银子也在所不惜。宾客和朋友们常常向他借钱却经常不归还,柳芳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一位叫宫梦弼的宾客,是个陕西人,从来没有向柳家乞求过什么。每次他来到柳家,通常都要住上一年。宫梦弼谈吐高雅,柳芳华与他同住并彻夜长谈的时候最多。柳芳华有个儿子,名叫柳和,当时还是个小孩子,他叫宫梦弼叔叔,宫梦弼也喜欢和柳和一起做游戏。每当柳和从私塾放学回来,宫梦弼常和他一道揭开地砖,把石子当作金银财宝埋在下面,以此做游戏取乐。柳芳华家有五幢房屋,房前屋后都被他们埋遍了。人们都嘲笑他的行为太幼稚,可是柳和偏偏就是喜欢他,和他的关系比和其他宾客都亲密得多。十多年后,柳芳华家财渐渐空虚,无法满足那么多宾客的要求,所以客人也渐渐少了起来,尽管如此,十几个人彻夜欢宴还是常有的事。随着柳芳华年纪渐渐老了,家业更加衰落,但是还可以靠出卖田产换得一些钱,用来置备酒菜。柳和也很能挥霍钱财,学着父亲的样子结交一些小哥们,柳芳华从来也不干涉他。不久,柳芳华病故,家里已经穷到买不起棺木的地步。宫梦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为柳芳华料理后事。因为这件事,柳和特别感激宫梦弼,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交给宫梦弼来处理。宫梦弼每次从外面回来,袖子里都必定装着几块瓦砾,回到屋里就扔到暗处,谁也不知道他这样做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柳和常常和宫梦弼对坐着为家境贫困状况担忧,宫梦弼说:“你不知道生活劳作的艰难。不用说现在没有钱,就是马上给你一千两银子,你也立即就会把它花个精光。男人就怕不能自立,哪有害怕贫穷的道理呢?”一天,宫梦弼要回老家去了,来向柳和辞行。柳和哭着嘱咐他,要他快点儿回来,宫梦弼答应后就离开了柳家。此后,柳和家境越来越糟,以至于连生计都无法维持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已典当一空。柳和天天盼望着宫梦弼快来,为他料理破败的家业,可是宫梦弼销声匿迹,一点儿音讯也没有,就像飞走的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当初柳芳华在世的时候,他曾为柳和定下一门亲事,女方是无极县的富户黄家的女儿。后来黄某听说柳家穷了,就暗暗生出了悔亲的心。柳芳华病故的讣告送到他家后,他也不去吊唁,柳和还以为是因为路途太远,交通不便,也就原谅了他。柳和为父亲服孝期满之后,母亲让他亲自到岳父家去一趟,定下婚期,也希望黄家能够垂怜柳家的不幸遭遇加以帮助。等柳和到了黄家,黄某听说柳和是穿了一身破衣服,脚踏一双破鞋子来的,就命令看门人不要让他进来,黄某还传话给柳和说:“回去弄来一百两银子,还可以再来,否则,两家的亲事就从此了断。”柳和听了这话失声痛哭。黄家的对门住着一位姓刘的老妇,她可怜柳和的遭遇,请他吃了一顿饭,临走时还送给柳和三百文钱,好生安慰并劝他回家。柳和回到家里,他母亲听说他在岳父家所遭冷遇的经过之后,又伤心又气愤,可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她想起过去的宾客欠柳家的债十有八九都没有还,就让柳和在老宾客中挑几位富贵人家上门求助。柳和说:“当年和我们结交的人,都是冲着咱家的钱财来的。假如现在我坐着四匹马拉的豪华马车上门求贷,就是借一千两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家里现在这样的窘况,谁还会想着过去的恩情,记着昔日的朋友呀?而且父亲给人家钱财时,从来就没有借据和保人,就是讨债也没有凭据。”母亲还是坚持让他去,柳和只好遵命。柳和奔波求助,讨债前后二十多天,一文钱都没有得到。只有一位叫李四的唱戏的人,早年曾接受过柳家的恩惠,听说柳家败落的情形,很慷慨地送来一两银子。柳和母子俩抱头痛哭,从此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再说黄家的女子长到出嫁的年龄,听说父亲回绝了柳和,心中很不以为然。黄家想把女儿嫁给别人。黄女哭着说:“柳郎并不是生来就贫穷的人。假使他现在比过去还富有,难道与我们有仇的人会把他从我们手中夺走吗?今天我们却因为人家穷了就抛弃他,真是太不仁义了!”黄某听了很不高兴,多方劝诱开导,黄女始终也不动摇。黄女的父母都很恼怒,从早到晚地唾骂女儿,女儿也居然平静地忍受下来了。不久,在一个夜里,黄家遭到盗贼的洗劫,黄氏夫妇还受了炮烙毒刑,差点儿被折磨至死,家中财物更是被席卷一空。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黄家的家道更加败落。有个西边的商人听说黄女貌美,愿意拿出五十两银子作聘礼娶她为妻。黄某贪图小利,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打算强迫女儿嫁给那个商人。黄女发现了他们的阴谋,就撕破了衣服、涂污了面孔,乘着夜色逃离了家门,她一路乞讨,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保定,打听到柳和家的住址,顾不上新媳妇登婆家门的种种礼仪,直接进了柳和的家门。柳和的母亲开始还以为她是叫花子,所以撵她快走,黄女呜咽着一边流泪,一边讲述事情的经过。柳母听完她的叙说,拉过她的手哭着说:“孩子呀,你怎么狼狈到这种地步呀!”于是,黄女又伤心地把自己被迫毁装涂面、逃离家门的事讲给柳母听,柳和母子听了,都感动得直流眼泪。然后,他们就让她盥洗沐浴,之后再看,黄女果然容貌艳丽、光彩照人,柳和母子都非常喜欢她。可是,柳和家太穷了,一家三口人,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柳母哭着对儿媳说:“我们母子受穷是应该的,可怜的是你呀!让我的好媳妇受委屈了!”黄女笑着安慰她说:“我在乞丐堆里生活过,最熟悉做乞丐的滋味,与现在相比,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柳母听了这话才宽慰地露出了笑容。
有一天,黄女到空闲的旧房舍中去看看,只见那里到处野草丛生,没有一点儿空地。黄女慢慢地走进内室里面,只见到处是厚厚的尘埃,墙边暗处好像有什么东西堆在那里,用脚踢了一下,把脚碰得生疼,她弯下腰拾起一块一看,原来都是上等的白银。她见状惊奇不已,赶紧跑回去告诉柳和。柳和跟着她一起来看究竟,发现当年宫梦弼从袖筒里带回、抛弃在暗处的瓦砾,全都变成了白银。柳和因而又联想起小时候常和宫叔在各个房屋的地砖下埋石头玩,它们是不是也都变成了银子?由于老屋早已抵押给了债主,柳和就急忙把老房子赎回来。柳和发现老屋的地砖早已残缺不全,当年埋藏过的石头都露在外面,历历可见,感到有些失望。等他再掀开其他地砖时,却看见砖下是一堆堆白花花的银子。顷刻之间,柳家就又成为家财巨万的大财主。于是,柳家开始赎回典当的田产,蓄养奴婢,宅院的豪华超过了当年富贵的时候。柳和在经过这样坎坷的经历之后,于是自我激励,他说:“我要是还不自立,就辜负了宫叔的一片赤诚之心。”从此他发奋读书,三年之后被选中乡里的学问道德模范。柳和重新富贵后,没有忘记恩人,他亲自带着银子,去酬谢黄家对门住着的那位善良的刘老太太。柳和穿着光彩夺目的新衣服,带着十多个随从的仆人,他们全都骑着像龙似的高头大马,声势浩大地来了。刘老太太只有一间屋子,柳和就坐在她家床上。一时间,小巷里人喊马叫,热闹非凡。黄家自从女儿出走以后,那西商逼迫黄家退还聘金,可是聘金早已花掉将近一半,无法全数归还,黄某无奈只好卖掉居住的房子,才还上了那笔钱。从此以后,黄家穷得就跟当年柳和家差不多。这会儿黄翁听说女婿如何富贵显赫,羞悔难当,只有关上门黯然神伤。刘老太太买来酒菜款待柳和,谈话间说起黄氏女儿的贤德,并且惋惜她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刘老太太问柳和娶妻了没有,柳和说:“早已娶了。”吃过饭以后,柳和非要拉着刘老太太去看看他的新媳妇不可,刘老太太就和柳和同车回到了保定。一进家门,黄女盛装出来相迎,她在一群婢女的簇拥下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样。刘老太太和黄女相见,大吃一惊。于是她们拉着手叙起了往事,黄女殷切地询问父母的近况。刘老太太在柳家住了几天,受到了特别优厚的款待,柳家为刘老太太做了好衣服,刘老太太被装扮得上下一新,柳和这才送她回了家。
刘老太太一到家,就跑到对门黄家向黄氏夫妇报告了黄女的情况,并转达了黄女的问候,黄氏夫妇一听,惊讶不已。刘老太太劝他们去投奔女儿,黄翁面有难色。不久,黄翁因为不堪忍受饥寒交迫,不得已来到保定投靠女儿。到了柳和的家门,只见门楼高大华丽,守门的人怒目相向,他在门外等了整整一天,守门人也没有进去通报。这时,从大门里面走出来一位妇人,黄翁迎上前去陪着笑脸,说着好话,告诉她自己的姓名,请求那妇人悄悄地给女儿捎个话。过了一会儿,妇人出来了,带着他进了门,来到正堂边上的小屋里,说:“我家娘子很想马上和你们相见,但是恐怕被郎君知道,还要等待机会。您老是什么时候来的?是不是饿了?”黄翁把自己的一路辛苦告诉了妇人。妇人于是拿来一壶酒、两盘饭菜放在黄某面前,妇人又拿出五两银子交给他,说:“我家郎君正在上房宴请宾客,娘子恐怕没有机会出来。明天一早您就早点儿离开,千万别被郎君知道了。”黄某答应了。第二天清早,黄翁就打点行装出门,来到女儿家一看门还没有开,就留在门洞中,坐在行李上等着。忽然一阵喧哗声传来,听见有人说主人要出门,黄某正想拿起行李赶紧躲避,柳和已经看见他了,柳和感到很奇怪,问这是什么人,家人们都答不上来。柳和生气地说:“一定是为非作歹的坏人!把他捆起来给我送到衙门去。”家人齐声应和,拿出短绳把他捆了个结实,绑在院子里的树上。黄某又羞惭又惊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说话间,昨天的那位妇人跑了出来,“卟嗵”一声跪在柳和的面前,说:“他是我的舅舅。因为昨天来得太晚,所以没有来得及禀告主人。”柳和这才让家人给他解开绳索。妇人一直把黄某送出门外,还说:“都是怪我忘了跟看门的人打招呼,才闹出这件意外的事。娘子说了,你们要是想她,可以让老夫人假装卖花的,和对门的刘老太太一块儿来。”黄某连声答应着走了,回到家里,他把经历的一切都告诉了妻子。
黄母如饥似渴地思念着女儿,就请刘老太太帮忙,刘老太太果然答应陪她到柳和家走一遭。两位老太太进了院,经过十多道门才来到女儿住的地方。她们看到黄女身穿霞帔,头上梳着高高发髻,满身都是绫罗绸缎,珠光宝气,房间里香气逼人,她只要细声吩咐一下,丫环婆子们就都忙不迭地跑到她的床边,有的搬来金漆靠背椅子,有的搬来消暑的竹几,聪慧的丫环为老太太倒上香茶。母女俩都用暗语互致问候,四目相对,热泪盈眶。到了晚上,仆妇收拾出一间客房让两位老太太安歇,她们的被褥又轻又软,即使在当年黄家富有的时候黄母也未曾享受过。她们在柳家住了三五天,黄女待她们情深意厚。黄母常在左右没有人的时候,哭着痛说自己早年的过失。黄女说:“我们母女俩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只是柳郎他总是耿耿于怀,不敢让他知道。”所以每次柳和一来,黄母就急忙走开躲藏起来。一天,黄女正在床上和母亲促膝谈心,柳和突然进来了,一看这种情形,就大声怒骂道:“这乡下老婆子算是什么东西,竟然敢和娘子坐在一起!真该拔光你的鬓毛!”刘老太太急忙上前说:“这位老太太是我的熟人王嫂,是来卖花的,请你千万不要责怪她。”柳和这才消了气,上前拱手道歉,坐下之后说:“姥姥来了好几天了,我太忙,也没抽出时间跟您好好聊聊。黄家那两个老畜牲还活着吗?”刘老太太笑着说:“他们都挺好的,只是穷得过不下去了。官人如今大富大贵,为什么不顾念一下翁婿的情分呢?”柳和听了一拍桌子说:“当年如果不是您老人家可怜我给了我一碗粥吃,我怎么能回到家乡!一想到这些,我现在真想剥了他们的皮坐在上面,还有什么情分可谈!”柳和说到气忿的时候,甚至跺着脚大骂。黄女有些生气了,她说:“他们再不仁不义,也是我的父母。我不畏路途遥远地投奔而来,手上长满冻疮,脚趾把鞋都磨穿了,自以为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你为什么还当人家的面骂人家的父母,故意让人难堪呢?”柳和这才平息了一下怒气,起身离开了。
黄母听了柳和的那番话,又惭愧又懊丧,简直无地自容,打算告辞回家,临走时,女儿偷偷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回家以后,黄氏夫妇的音信全无,黄女特别挂念他们,柳和心疼妻子,就派人请他们来保定。黄氏夫妇来到柳家,都惭愧得抬不起头来。柳和向他们道歉说:“去年你们不辞劳苦而来,又没有说明身份,实在是多有得罪。”黄某只是唯唯地应着。柳和为黄氏夫妇更换了衣服鞋袜。他们住了一个多月,黄某还是觉得心里不安,几次要告辞回家。临走时,柳和送给他们一百两银子,说:“当年西商出五十两,我今天加倍给您。”黄某万分惭愧地收下了。柳和用车马送他们回到家乡,他们晚年的生活也可以称作小康了。
异史氏说:豪门衰败之后,昔日的门客都绝迹不来,实在是令人气愤,真想从此紧关大门,不打算再结交哪怕是一位客人。但是好友能够出钱安葬死者,又化石成金救助生者,这不可不说是对慷慨好客的人的报答。闺中女子坐享富贵荣华,俨然如皇宫里的嫔妃一样,如果不是像黄女一样坚贞不凡,谁能坐享这样的厚福而心中坦然不愧呢?造物主不会随意降下福泽,这件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前某乡有一位富人,一丝一缕地囤积,一分一毫地搜刮,聚敛了很多钱财。他把数百两银子埋在地下,唯恐被人发觉,于是,他平时总是故意穿着破衣败絮,吃着粗糠野菜表示自己非常穷困。亲友们偶尔来访,从来不曾杀鸡做菜款待来客。如果谁要是说他家不穷,他就瞪着眼睛怒气冲天,仿佛跟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似的。到了晚年,这位富人每天只吃一升榆树皮,瘦得胳膊上的皮垂下有一寸多长,可也不肯拿出埋藏在地下的银子使用。后来,他的身体瘦弱不堪,眼看就要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围在他的身边,问银子藏在何处,他还是不想马上告诉他们。直到他自己发觉死期临近,才想要告诉儿子。儿子们都来了,他却舌头僵硬发不出声音,只能用力地抓挠胸口,“啊啊”地乱叫。富人死后,他的子孙买不起棺木,只好把他的尸体用草席一卷就埋葬了。呜呼!由此可见,如果说家中埋有银子就算富,那么面对藏有几千万金币的国库,为什么不能算作是自己的财富呢?真是太愚蠢了呀!
0330.雊鹆
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鹦鹉诈骗犯。
王汾滨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他的家乡有个养八哥的人,他教八哥说话,八哥学得特别好,关系特别亲密,主人每次出游都要带着八哥一起,就这样过了好多年。有一天,主人带它路过山西绛州时,离家乡还远,身上的盘费都花光了。主人愁眉不展,束手无策。八哥说:“你为什么不把我卖了?你把我送到王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不愁回家没有路费了。”主人说:“我怎么忍心卖掉你呢!”八哥说:“没关系。你拿到钱后就快点儿走,然后到城西二十里外的大树下面等我。”主人就依了八哥的话。主人把八哥带到城里,当着众人的面和八哥一问一答,围观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在王府服役的宦官看见了,回府禀告了王爷。王爷召八哥和他的主人进了王府,要买下这只八哥。主人说:“小人我和它一直相依为命,实在舍不得卖它。”于是,王爷问八哥:“你愿意留下吗?”八哥说:“愿意留下。”王爷大为惊喜。八哥又说道:“给他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一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立即给了八哥的主人十两银子。八哥主人故意装成十分懊恼的样子,气呼呼地走了。王爷跟八哥说话,八哥应对非常敏捷。王爷让人喂它肉吃。八哥吃完肉,说:“臣要洗澡。”王爷命令手下用金盆装水,打开笼子,让八哥在盆里洗澡。它洗完澡,飞到屋檐上,用喙梳理梳理翅上的羽毛,又抖了抖全身羽毛,嘴里还喋喋不休地和王爷说着话。过了一会儿,羽毛干了,八哥翩翩飞起,还用山西本地的语音说:“臣告辞了!”转眼之间,八哥就飞得无影无踪了。王爷和宦官们仰面长叹,急忙派人四处寻找八哥的主人,最后连一个人影都没找到。后来有个到陕西的人,看见那人带着八哥在西安的闹市上。这个故事是毕载积先生记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