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品牌,被时尚博主、大牌明星们不惜重复造型也要穿好几次的爆款卫衣;让大家从夏天一直下单到冬天只为买到一条的羊毛围巾;即使价格上万也分分钟抢光的大衣;它标志性的白色字体和覆盖在包装袋上的粉色,通常被认为是女孩子的颜色,然而现在也被世界上很多男性提在手中…
Acne Studios,一个连发音都和它的风格一样干脆、简单的时髦品牌。大家也许对它的历史了解不多,但瞬间就能把它和“爆款”两个字联系上。是的,似乎Acne Studios不论出什么单品都能火遍全宇宙。当今这个时代,同样从瑞典走出的时尚品牌不胜枚举,在斯德哥尔摩的大街上挤满了一模一样的连锁商店,卖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商品,Acne却独树一帜,正如它的名称来历「Ambition to Create Novel Expression(雄心创造出新颍作品) 」的首字母缩写。
而这样一个抢手的品牌,在2016巴黎男装周推出了“70年代纽约无性别着装主义”为主题的服装展,为何“无性别”中性品牌悄然走红?撩起的又是怎样的时代意义?
说起中性风的服装,最早将男女性别界限模糊的当属时尚的先锋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Chanel)女士。上世纪20年代,当Chanel女士第一个站了出来,呼吁通过服装解放女性,将男士礼帽和帅气的西装稍作修改,或将男装原料和设计元素用在女装中,还穿着中性服装出入公共场合,最初,她的穿着言行招致侧目与非议,但是,因为倡导男女平等的时代精神,Chanel女士和她的品牌成为了历经多年的经典。
从那时起,女性追求平等自由与独立的社会意识日渐强大,中性服装不仅是时尚界的潮流,更成为了男女平等的标志,也松动了当时欧洲在衣着上严格的等级分化秩序。
美国有心理学家就发现,既粗犷又细腻的中性气质的人比极度女性化或男性化的人更优秀、更健康。而中性时代或者称“无性别”时代的到来,背后是科技时代对男女天性中某些原始成分的弱化,除了更突出女性英姿飒爽的一面,也不再一味强调男性的阳刚之气,不再严格要求某个品牌或产品必须由男性使用或者为女性设计,而是设计为能同时满足两个性别审美、使用等要求。
而今,社会科学或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让“性别”不再只有“男性”或“女性”两个分类,更多人开始接受“多性别社会”的客观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起,中性或者无性别风潮兴起并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倾向,“无性别购物”随之而生。在这场新潮中,有哪些品牌成为了新宠?
对社会变化趋势最敏感的前沿阵地在奢侈品牌之间,他们最先感知了这样的变化并将他们捕捉到服饰设计中去。Gucci深受好评的设计带着各种精致刺绣、丝带、绸缎,同时又有变性人模特来走秀,Givenchy用大面积玫红,Loewe的创意总监JWAnderson让男模穿上蕾丝和花边,Louis Vuitton找来了男模穿着裙子拍大片。
Vetements
2014年诞生于法国巴黎,第二年便入选2015年度品牌之一的大热品牌女装。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的Demna Gvasalia曾在LV和比利时解构主义服饰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任职过女装设计师,也一度接替Alexander Wang成为了Balenciaga新一任的艺术总监。Vetements设计的衣服带有的Oversize风格和独特的解构主义,不仅将整体版型放大,并通过解构将衣袖部分扩至更大。
包括Demna Gvasalia在内的Vetements的7位主设计师各自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而从Vetements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这几位设计师共有的对传统服装行业的叛逆精神,他们诟病传统的服装行业体制并尝试对其进行脱离。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创始人为马丁·马吉拉 (Martin Margiela),1987年在法国创建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自己的设计师品牌。
Loewe
创立于1845年的西班牙品牌,创建人为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 Loewe Roessberg),以专业皮具出名。
Vivienne Westwood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1993年创立于英国。
Zara
Zara专门推出了无性别服饰系列,包含一些简约的T恤、牛仔、卫衣和针织衫、慢跑裤等单品。
Jo Malon
Jo Malone 祖·马龙是一家位于伦敦的营销高档护肤和香水产品的公司,1999年由雅诗兰黛集团购得。它的特色是个性化、高品质和与众不同的香水。而祖·马龙被我们广为所知的则是它著名的“中性”香气。
HAY
成立于2002年的家居品牌,沿袭了北欧家居简洁宁静的设计风格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与以往纯粹“性冷淡”风格有所区别的是,HAY的产品在黑白灰的基调上增加了恬静又不失活泼的色彩。
中性购物中心
英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Selfridges刚开放了一个名为The Designer Studio全新概念零售空间,是一个无性别分层空间。在这个位于牛津街的旗舰店第三层的店铺里,所有的单品既不按品牌做划分,也不分男女装做陈列。
这个面积达1.72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受当代艺术的启发,由与Selfridges长期合作的Anna Lomax, Gary Card和Patternity设计,用以表达“连接时尚、当代艺术、音乐和文化”的概念。The Designer Studio正中心是一个T恤店,另外还有6个有艺术气质的零售单元。
在这里,柜位不再受到性别的限制,没有女装楼层,也没有男装柜位,Selfridges希望能提供新的购物型态给人们,让购物不再因为性别认知而受到侷限。
从服饰到美容、生活用品、超过了40个品牌配合了这个计划,Faye Toogood表示「在21世纪的我们,需要认知到性别不是非黑即白,我们可以选择做自己,而不是透过这个社会或是任何商业行为来限制自我。」也因此在这个企划中,希望人们能不再受任何局限。
The Designer Studio还将沿用去年3月同在第三层店铺发起的 Agender retail project项目提倡的“不分性别售卖”概念。这个项目售卖包括了成衣、鞋履、设计等商品,为的是“发起了希望引起零售界关于性别问题讨论”。Selfridges将橱窗的人体模特做了改变,用无性别的方式装扮人体模特。这样充满创新的尝试,让无性别的概念透过最一般的生活行为传递出去,Selfridges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知道「无性别」不只是二分法、不只是男人穿女装,女人着男装,而是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去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物件,这是一个我们理当尊重每个人的世代,从最常见的行为做起,也许我们可以让更多人受到应得的尊重。
“我们对无性别时装很有热情,我们想要打破性别的界限。”Sebastian Manes 解释了这个空间的另一个特点。
除了不分性别以外,这里的所有品牌也将不会被相互划分售卖。
人类性别意识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从最初的自然性别发展为现在的社会性别,人类对性别的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此前,我们普遍认可购物中心运营与销售与消费者行为有直接关联,而消费者行为和喜好又与性别有天然的联系。如今,中性设计风格或者无性别趋势的逐渐明确将对零售业进行全面“塑形”。
而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每个人的身份都截然不同,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将谁分成群组,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潮流”与否只是部分人的观点,而“无性别”品牌的流行,恰恰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想从众的生活态度。品牌亦是,看似无性别的剪裁与色调下,张扬着绝对性别中的柔美或刚毅,所谓个性就是不需要借助他物的流露与表白。
就像文章开篇小睿提过的品牌Acne,如此受欢迎,而被问及“为什么这么火?”的问题时,Acne Studios品牌方回答说:我们的特别就是不会向所有人解释所有事情……或许,保持一丝神秘和独特,大概就是最好的答案。
当然了,作为新一代的消费者,我们有秉持喜好、天性和文化来选择品牌或服饰“性别”的自由,但千万不要让思维比衣服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