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无意间读到过一句话,发人深省,“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这是谁也无法忽略和否定的事实。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感觉不幸福呢?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有人说,幸福就是抛开束缚,大胆追梦。有人说,幸福就是找到自己。有人说,幸福就是相信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意义的。有人说,幸福就是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有人说,幸福就是充满好奇去探险,只看重过程,不看重结果。也有人说,幸福就是不恋明天的风景,只享当下的心情。
一千个人对幸福也许有一千种关于幸福的理解。凡夫俗子如我,非常想要读一读周国平老师对幸福的解读。周老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我相信以他渊博的知识,会对幸福作出独特的解读。
周老师在《幸福是一种能力》中,给我们提供了幸福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这本书就像是周老师为在红尘中奔波的男女精心调制的一味解药,服下这味药,我们就可以安然通往幸福之路。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了各种心理疾病,焦虑、抑郁、失眠等变成了和感冒一样普遍的存在。甚至,当身边的朋友因为抑郁而不幸自杀时,也不再是什么新闻了。我们不禁想问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
周老师指出,这其实很简单,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幸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人们停留在温饱阶段时,有钱固然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但是,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特别是达到小康水平之后,物质与幸福已经没有必然联系了。原来如此。
幸福并不源于外在,而是源于内心。所谓幸福,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与外在的客观条件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当今社会,当人们想要追求幸福时,还是纷纷去追求物质、名誉、地位等外在的东西。人们希望得到幸福,却走上了南辕北辙的追求之路,这是造成现在社会大多数人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周老师认为,爱情和事业是人生幸福的两个关键。能够从事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且以此来养活自己,并且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我所见过的对于幸福最朴素的解释。它犹如一盏明灯,给在黑暗中迷茫摸索的人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对于寻找心爱之人,也许还要靠命运的成全,有些许运气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对于工作,我们完全可以从兴趣为出发点,去寻找自己真心热爱的工作。即使不能有幸从事真心热爱的工作以此为业,也可以在业余时间从事喜欢的事情,当作一个业余爱好来发展。唯其如此,心灵才能够得到滋养,生活才称得上幸福。
周老师说,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他,青春不能错过什么,那他会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包括: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
二、交若干好朋友。
三、学会烹调。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
五、锻炼身体。
六、争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
八、喜欢至少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事情多半属于精神上的快乐。其实,这十件事,不仅对于年轻女性朋友适用,也可以推而广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朋友。通过做些事,我们可以拥有一种可持续的快乐,拥抱真正幸福的生活。
佛教讲究“在修行中做事,在做事中修行”。之前我去峨眉山大佛禅院参观时,帮我讲解的居士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心。之前,我一直认为,居士所指的是修一颗平常心。现在,读到周老师的书,我忽然领悟到,做人最重要的修一颗感知幸福的心。唯其如此,才能笑对此生的沉落起浮,顺境逆境。
我不由得想起了大冰在《他们最幸福》中所写过的话,“成功并不等于幸福。真正的幸福并不来自外界,而是源自内心。我开始尝试一些塑造内心的事情:学着泡茶、读了一些书、跟一些出家人交谈,偶尔打坐观心。……我尝试着在生活中去修行自身。”
周老师说,“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
面对红尘浊世,面对世间诱惑,让我们一起携手,修一颗感知幸福的心。愿我们都能早日体会到周老师所说的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早日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
愿携手同修。愿早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