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死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的离去可以让我们不再麻木的理所当然的活着,那么这是否是他选择离去的价值?我们都明白,每段生命都必以死亡为句读。可当别人用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试图去叫醒被蒙在鼓里浑噩麻木的活着的我们呢?
看完《无声告白》时,我时常在想,莉迪亚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无声告白》一书的英文原名为《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小说讲述了,詹姆斯一家二女儿利兹的突然离世,将整个家庭外表的粉饰太平统统割裂,在不停暴露的种种矛盾之下,这个家庭每个人的命运好像都被推翻,重新来过,等到这个时候,每个人才发现,原来他们曾经是那样生活的。
英译的名字,我未曾告诉你每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这似乎是我们与别人很正常的一种相处方式,哪怕是对我们最亲的人,我们也未曾告诉他们我们经历过的每件事。
看完这本书时,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离家将近半年,每每和他们打电话,避重就轻。莉迪亚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好让父母对自己的担心,少一点,再少一点,偶尔的抱怨也是带了撒娇的意味的。让他们看到的我们是快乐,张扬,安然,幸福的活着。这好像就是他们对我们期待的样子。记得小时候爸爸时常对我说,女孩子不要动不动的就哭,要学的坚强一点,带着小小的私心,我很少在在爸爸面前哭闹,因为,他不喜欢。有的时候,你是没有资格学着别人撒娇的,因为,失去过,会更加害怕再一次失去,
所以带着一份对家人小心翼翼的珍惜。
莉迪亚生活得很辛苦吧。爸爸妈妈的一切期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詹姆斯想要活得像个地道的美国人,想要得到的另一个种族的认可。
玛丽琳想要摆脱和她母亲家庭主妇的命运成为一个外科医生。
他们执着的梦想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终于,当满头金发,蓝眼睛,白皮肤的莉迪亚出生时,詹姆斯成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的梦想得以安放。
当敏感的莉迪亚小心地揣测着妈妈离她们而去的原因,撕烂了厚厚一本家政书时,玛丽琳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埋头厨房,戴着白色橡胶手套,穿着白大褂干练的外科医生。
我记得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总觉得,唯有责任与担当,可以让我们真切而不再轻于鸿毛的活下去。可是,那时的我却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被所有别人强加给你的期望压得不堪重负呢?
莉迪亚从玛丽琳离家出走又回来后便再也没有做过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她,在为了别人而活。在她还小的时候,她以为这是可以留住他们的唯一方式,可当她长大了,当她越来越疲累,当生活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当她有一天真的不堪重负,却又无处倾诉时。死亡,好像成了她唯一可选择的解脱方式。
我们是否也曾有过那种感觉,在面对现实的强大,知道了客观存在的不可抗后,无力地只想要逃避。
莉迪亚,连这个都做不到,他无法像他哥哥那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步一步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当父母把所有关注的目光都只留给了她一个人的时候,他的哥哥和妹妹好像有了更充足的成长空间,可即使是这样,也是不够的,他们也是孩子,他们也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啊。于是,三人就好像在进行着一场关于爱的拉锯。我们深爱着彼此,我们又厌恶和嫉妒着彼此。
当合上这本书时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都是善良的,不是吗,有多少次,我们小心翼翼的对着父母掩盖着自己真实的想法呢,因为不想让他们难过,而选择了一条更加难走的路,是他们不爱我们吗,是他们太自私吗?
其实都不是,我们彼此,都羞于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说出口,双方相互之间,小心翼翼互相揣测,表面上安然无恙,始终不肯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公注于众。明明是我们最亲的人,为什么会伤害我们呢?
我们都想的太多,考虑的太多,慢慢在这条路上偏离的太久,以至于都忘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好像忘了一个词语,叫自我。
我们好像忘了一种方式,叫沟通。
我们好像忘了一种感情,叫理解。
最后,一切都真相大白,我们是幸运的,相比于莉迪亚。我们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兵荒马乱的青春期,我们慢慢长大,不在取悦别人活成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不要灰心,不要绝望,承受你认为你无法承受的,直到有一天,你足够成熟,笑着与家人,与朋友,与世界,与自己和解。
我们可以再将强一点,再勇敢一点,再无畏一点 。带着一份比走天涯的先练淡定与自我和解,有一天回望我们曾经长大的路,时光下,我们可以笑得如万丈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