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新闻,感慨万千。
26岁的丘怀德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学生,他被诊断为青年型帕金森病,严重的时候双手颤抖,无法走路,就算拄着拐杖也会艰难到沁出满身的汗。
从宿舍到教学楼的一二百米距离,丘怀德走到一百米的时候就走不下去了,于当时的他来说这便是极限。
陷入这种境况的他决定康复训练,他拄着拐杖走进健身房,丘怀德说:“通过这样的训练过程慢慢的重建自己的信心,也慢慢重建自己的功能。”
如今他可以不用拄着拐杖走路,也成了大家眼中的肌肉小哥。
这条新闻下面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人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要学会救自己。”这也是丘怀德身上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不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在绝境中主动寻求发展。
很多人抱怨自己境遇不好,这个世界对自己太过苛刻,其实当你开始改变现状,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坚持走上坡路
台湾女作家简媜,从大学起各种文学上的奖项拿到手软,24岁那年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被人誉为台湾文坛上最没有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
每次读到简媜的文章,都觉得这个如此细腻的人,一定是个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在书籍的油墨香气里熏陶长大的。后来才知道,命运馈赠给她的牌并不比我们好多少。
简媜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家中世代务农,父亲早逝,母亲出外工作,身为长女的她,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料四个弟弟妹妹的成长。
那个时候简媜对自己说,“你要是没有出息,这个家就完了。”
高中的时候,学校里学习风气不好,很多人约会、跳舞、逛夜市,有钱的就忙着上补习班,简媜自知没有玩的权利,也没有钱上补习班,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上大学。
从高二暑假起她就为自己做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凌晨四点起床早读,总复习所有科目,预读高三内容,完整的做了一遍从各个地方搜集来的试题,每半个月自我检查一次,自己想了很多办法记住各科的内容。
最后她考上了台湾大学,她在大学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从哲学系转到中文系,也逐步得到文坛的认可,这是她努力自我改变的结果。
就像简媜写的那样,“宁愿是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愿做肥硕的井蛙。”
简媜不断的寻求自我改变,终从井底之蛙蜕变成荒野之鹰,这个世界也对她露出了笑脸。
计划是一切成功的开始
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曾经被《中国广播电视报》评为“可爱而空洞的女孩”。
那个时候朱迅刚从日本回国,她在日本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很高,直播的时候应变能力强,受到很多赞美。
可以说朱迅是带着光环回国的,可是却被评价为“花瓶”“空洞”这样的字眼,朱迅一遍遍的看那篇报道,眼泪把枕头都给浸透了。
第二天朱迅眼睛都肿的睁不开,脑中的念头却来了个大转弯。在国外十年,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确实只是停留在高中阶段,于是朱迅决定从现在开始,把自己空缺的知识一点点的补上。
她开始读《人民日报》,学着播音员的调调,大声的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在妈妈的病床前一篇又一篇的背诵《古文观止》;跟着老师改变自己尖软的发音习惯,恢复清晰的吐字归音。
每天上班,跟着各个部门学习,只要能学的全部往脑子里装;每天晚上在笔记本上记录在演播厅的心得,声音不可过高、飘、抖;情绪要稳、要沉住气。
正是这次的改变增加了朱迅的主持功力,为日后主持大型电视节目打下了基础,使自己的主持事业再攀高峰。
坚定地执行改变计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生命中预留的那些美好会在改变后一一呈现。
享受奋斗过程中的乐趣
传奇奶奶姜淑梅六十岁以前的目标就两个字活着,那个时候兵荒马乱,能活着就是无上的幸运。
老伴去世后,为了分散精力传奇奶奶开始学习认字,学习写字,那个时候她已经六十多岁了。
七十五岁她又多了一个目标学写自己的故事,当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传奇奶奶“夸下海口”要一年写一本书,四年下来她真的写了四本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传奇奶奶不断的去寻找那些有趣的、鲜为人知的素材。
姜淑梅说:“要是老天爷给我时间,我九十岁之前想要成为一名画家。”
在姜淑梅看来,生命就是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去改变现状,不断的去获得更新鲜的东西,来享受这种超越年龄的美好,铸就自己的传奇。
电影《实习生》讲述的是一位七十岁高龄的本,去购物网站做实习生的故事。
本在退休后一直在不停的寻找新意,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一次偶然的机会本看到了招聘高龄实习生的信息,偶遇的同龄人还搞不清什么是购物网站,本已经决定报名了。
本精心录制了视频,正式成为一名高龄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习惯用笔和纸的本学会了用笔记本电脑,学会了如何与年轻人打交道,成为很多人的知心老大哥。
重回职场的本再也没有时间去感受一个人在家中的孤独,仅仅是一个改变,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在最后:
于丹说:“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改变自己的能力,只是改变的过程带来的痛苦让很多人浅尝辄止,那些藏在改变背后的糖我们便享受不到了。
当你在改变的过程想要退缩的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这个世界就会对我们温柔以待。
想要掌控命运,先掌控习惯
《掌控习惯》
道出改变自我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