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是最纯真的情谊,没有掺杂利益关系,无论混得普通与否,不妨碍我尽可能去参加同学会。
参加同学会可见到久别的同学,大家欢聚一堂,共同缅怀青葱岁月,仿佛归来仍是少年;还可巩固与加深同窗之谊,保持密切联系;丰富、真挚的情感可增加人的幸福指数;关键时刻可互相帮助。
记得我参加的第一次同学聚会是阔别26年的小学同学聚会。
四个女同学与一个男同学从不同城市驱车几小时回到小学,与留守当地的两个男同学及两个女同学聚会两天一晚,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共同追忆小学同窗之趣事,互相关心下对方近况,没有攀比之心。之后有同学还建了“青梅竹马群”,聚会后虽然各分东西,但凡有事会互相帮忙,节假日互相问候。
我认为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同学聚会。这得益于其中一个男同学的热心牵头,否则毕业后各散东西,若不再碰面,即使当初再要好的同学也会渐行渐远,印象模糊,甚或老死不相往来。
感怀于这个热心同学当年如家人般接待我们,他需要来省城看病时,我与另一女同学轮流主动热心帮他挂名医号,不时请他吃饭聚谈。犹如兄弟姐妹般融洽。
后来遇到初中与高中同学会时,我都适逢有事不能参加:一是恰遇孩子升学考试,一是适逢老父亲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但我都有托同学帮带上自己捐的钱给母校,人不到心到。
有要好的同学就很失望地打电话诉说想见我之情。好在后来在广州与她见上了面。
还有一些以前要好的初、高中同学因为一直没见面,关系变得疏淡,只在心中留下曾经的美好记忆。
无论亲友或同学,只有时不时聚聚才会更亲密!
至于聚会中的攀比与势利眼是少数人,大多数同学都是有赤诚之心的,都珍视同窗情谊。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高中女同学来省城做换心手术,我们不少同学都尽心意捐了钱,她有排异反应,不幸去世后,我们同学又捐了一笔钱给她在读研究生的儿子。
混得很出息的是少数人,大多数人是平凡人生,但这不妨碍同学相聚叙旧,不妨碍同学间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感情。
网上妖魔化同学会的话语有:同学会,拆散一对又一对。意思是说有男女同学当年有互相爱慕情愫,趁人到中年的同学聚会后旧情复燃,祸及双方家庭。
其实这只是极个别现象,只能怪这极少数人缺失家庭责任与担当,缺失对婚姻的敬畏之心,不能怪罪于同学会。
话说回来,同学会成功圆满与否,也与组织者是否安排得当及同学是否齐心响应有关。
人生苦短,我觉得应该珍惜同窗之情。走过半生,已有几个同学患病逝去。人生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早,尽可能参加同学聚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