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哪,结果就在哪,万事都是这一个道理。教育子女,一是率先垂范,二是你花了多少时间陪他。你不能一边打麻将,一边喊他好好学习;也不能成天忙工作早出晚归,周末突然找到时间把他揪来“教育”一通。你必须跟孩子有“交情”,就像兄弟一样,“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仗”,那就完全不一样。
我家二娃上六年级,我们小时候都知道,最烦人的作业是背课文。二娃三岁去加拿大,后来在美国,四年级才回来插班,语文是一个老大难。那天要背唐诗,我灵机一动,和他一起背,一边给他讲解,一边和他一起背诵。二娃开始时很惊异,我也对自己的创意感到得意,父子一起很愉快的把三首诗背下来了。第二天放学回来,我问他怎么样。他说,老师每个人都检查了。我说你背下来了吗?他说:“当然背下来了。我觉得这几首诗,我这辈子想忘都忘不掉了。”
2021年12月20日,因为第二天有华与华百万创意大奖赛,我提前一天住到比赛的酒店。二娃回到家,听说爸爸今天不回家,情绪激动了。他说晚上要背课文,一路期待着和爸爸一起背的。我说你愿不愿意到酒店来跟爸爸住嘛?他说愿意!
晚上八点,我跟客人吃完饭回到房间,和他一起背课文。这天要背的课文有两段,一段是贝多芬给木匠和他的盲人妹妹弹钢琴,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去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的朝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我先给他讲解:
“背诵不是目的,老师要求背诵这一段,目的是要你学会这种描写的方法。
“‘先说天,后说山,说完大塔说旗杆。先说江,后说河,说完小沟说车辙。’总之都是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先说大的,远的,然后说小的,近的。你看,先说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然后说细节,海面上的银光,月亮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接着,讲时间线上的变化,发生什么事,海面上刮起大风,浪花涌起,涌向岸边。
“大、小、时间线上的变化都说完了,接着就要说到人。因为如果没有人,景物就没有意义,这里的人,就是皮鞋匠的妹妹,月光照在她的脸上,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总之,就是大、小、时间变化、人,这四个步骤。”
接着,我就和二娃按这个节奏来一起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提醒他:“大!小!变!人!”
很快背会了。
我接着给他加餐:
“你看,华与华方法说,所有的道理都是一个道理,这就跟我们华与华讲三现主义是一样,三现主义是说,你解决什么问题,都一定要到现场。三现,就是现场、现物、现实。现场,就是大,就是整体,看现场要有鹰一样的眼睛,俯瞰全局、全貌;现物呢,就是小,现场有什么东西,一件一件列出来,看现物,要用兔子的眼睛,蹲下来,看到细节;现实呢,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时间线上的变化,看现实,要用树木的眼睛,树一直呆在那里不动,看到前后变化,来龙去脉。”
二娃似懂非懂,没关系,埋下一粒未来会懂的种子。
接着看第二段背诵任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我说,这段容易!因为它在修辞上都是重复,鼓琴,志在什么什么;善哉,什么兮什么。父子二人一起诵读,一会儿工夫,愉快地背得了。
时间差不多九点,一个小时,全部完成。二娃问我:“爸!1月11号你有没有时间?我12号期末考试,我最后复习可能需要你!”我查查日程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