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束缚”,是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提出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论(DoubleBindTheory)。他认为在人们互相沟通的时候,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而对方必须做出反应,但不论他如何反应,都会得到拒绝或否认,容易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精神分裂的症状就是这种痛苦的表达。
很多精神疾病的病人都有被双重束缚的经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会有分裂的感觉,内心常处于冲突的状态,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也多是模糊、不清晰的,常常伴有情绪和思想的混乱。被双重束缚的孩子最难受的是无望与发狂,被撕扯着,因为无论孩子怎样反应都是错的。
所以孩子就会受到双重束缚的矛盾,他就非常的难受,当双重束缚非常难的时候,你感觉你不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待着。
你既不能外向又不能内向,你既不能考第一,你也不能考倒数第一,既不能好也不能坏,这是最有问题的心智,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灵活和整合的表达还远远不够,更好的表达是“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在看」+「转发」去看见,去聆听,与孩子一同成长♥
「在看」+「转发」去看见,去聆听,与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