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百度再次宣布要推出"百度智能小程序"。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在2013年百度就提出过"百度轻应用"的产品。也是一样的模式,用户无需下载Native APP,直接通过搜索框,即搜即得。
结合3月份,国内九大手机厂商联合发布快应用标准,准备做基于硬件的新型应用生态,目标很明显,大家都在联合起来对微信小程序进行"围剿",都想从这个生态中分得一部分流量(也就是用户)。
后续如果有需要,我们会做一些技术上的分析和对比。在这篇短文中,仅作用户使用和竞争生态。
微信小程序的上线时间是2017年1月,可能人们还依稀记得当年的媒体盛况。过了几个月,小程序不温不火,大家又开始集体唱衰。小程序最开始确实是很弱,没有一级入口;搜索也不支持模糊搜索,有时候少一个字都搜不出来;小程序浏览和聊天无法同时进行,如果你沉浸在小程序中多时,你想查看微信信息,需要退出小程序,查看完后再次进入小程序从头开始等等等等。缺点很多。
微信似乎没理会媒体的这些声音,一直在持续的做着自己的改进和版本发布。随着用户分享,公众号入口等功能开放,用户开始逐步增加。爆发的节点在12月份以"跳一跳"为代表的微信小游戏上线,使得小程序的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小程序用户开始出现激增。到2017年底,累积用户达到了4亿,而到了18年Q1阶段,累积用户达到了5亿,至此,用户的小程序习惯已经养成,小程序生态圈也日趋完善成熟。
在安卓系统中允许小程序添加到桌面的功能,更是让大家开始纷纷转投小程序的怀抱,用户有多少在桌面上的小程序,就意味着有多少Native APP 被卸载
据公开数据,微信现在的日活用户在8.5亿左右。这个基本上就是中国网民的日活用户了。对于用户来说,使用特定功能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用户好感体验又大幅度上升,没有理由不去用小程序。而小程序主打的"无需安装","用完即走","无需登陆","无需注册","触手可及"等特性也很好的解决了用户的使用痛点和降低了使用门槛(包括下载APP流量的节省)。
当然,APP厂商对微信小程序也是又爱又恨。如果不做小程序,对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影响,用户会觉得你这个产品体验不好。(相比别的厂家,你给别人分享一个APP 中的内容,他点击后直接点开小程序查看的无缝连接体验,和点击后提示你需要到APP 中打开,看完之后再回来这种做法,孰优孰劣用一次就明白)。 但是小程序做的越好,厂商对微信的依赖就越大,你的所有流量要经过微信先过滤一遍才能走到你自己的后端,你原来精心设计的用户使用体验和过程等等基本就处于完全对微信透明状态。所以如何做好两个的权衡,对APP 厂家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考验。
看到这里也许你要问了,不是说要做微信小程序和"快应用"之类的对比么,为什么只是在一直分析小程序? 理由很简单,其他厂商还都没有开始做。即使开始做了,微信小程序要踏过的坑,其他做"快应用"的也都需要踩一遍。在这个一个月时间变化就天翻地覆的时代,谁能胜出,似乎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
如果你还理解不了这个竞争有多激烈,你知道支付宝也有小程序么?你用过几次?
老图欣赏,
Bill Gates and Steve Jobs during the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launch of Excel on Macintosh,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