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明,祭扫回来,忆外家事,心中有感,撰文一篇。劝:孝亲趁早,莫待无花,折枝晚矣!
壹:
那日是周六,早上六点半,还没睡翻身的我被连环扣吵醒了,电话那头传来焦急又兴奋的声音:“妈都准备好了!”还被睡虫缠身的我听得一头雾水,我说:“妈,你准备什么呢?”“今天外公生日。”听我妈这么一喊,我才突然记起这么重要的事情。
我赶紧地抖掉困意,跳出被窝。三二除作五的洗漱穿衣就开车去接我妈了。一到我妈楼下,不用说,至少有两大箱子的食材,而且肯定有好多已经是煮熟了的。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日这天,我妈都会起得特别早,又是杀鸡,又是煮猪肚,又是买海鲜的……因为这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妈,又辛苦您啦!”我边搬东西边说。我妈一脸笑容,说“咱快出发吧!别让外公等急了。”我爸则在一旁笑眯眯地说:“闺女,多跟你妈学学。”
“妈,外公肯定又是盼着我们好几天了。”在路上,我说。还真巧,话音未落,外公就打来电话了。外公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所以电话里声音很大:“丽,你们到哪了?几个人来?开车注意安全啊!”我听得出话音里的期盼、心切和关心。
一栋瓦房的大门口,站立着一个消瘦消瘦的、挺直的身影,那一头参杂着些许褐色的白发被深秋的凉风吹乱了。那便是外公,他拄着拐杖在门口张望。
我们下了车,挨个地向外公问好。“来了……来了……都来了,好……”掩不住的欢喜似乎填平了他脸上那饱经风霜的沟壑。外公八十三岁了,曾经中过风,右边眼睛和嘴巴有点歪。许久不见,发现外公又老了许多。
不久,舅舅、姨妈他们也拖家带口地赶回来了。我们进了屋里,全家人聚齐了,外公坐在木凳上不说话,逐个地打量着我们这些儿孙,打量了好久好久。我看见外公那被岁月熏浊了的眼眶里亮闪闪的,我知道,那是高兴的泪。
只有在外公生日的这天,才是我们一家人聚得最齐的时候。春节期间,我们也是难得聚到一起的。所以,这一年一次的天伦之乐,对外公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
贰:
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照顾外公的重任自然是她在担着。我们一回来,外婆就得以轻松一下。我妈和舅妈们在厨房忙着准备宴席,我就打打下手。外婆就在一旁诉说着伺候老爷子的啼笑皆非之事。
外婆比外公小几岁,精气神比村里的同龄老太稍好。她那白得找不到半丝黑的银发是那么耀眼。我们这些内孙外孙,哪一个不是她带大的。外婆急性子,年轻时外公总会让着她,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也是最怕她。只要我们一捣蛋,外婆嗓门一亮,我们都得乖乖坐好。
我们没有人记得外婆的生日,因为她从来不过生日,每次我问她哪一天生的,她总说:“跟外公同一天。”然后就嘿嘿地笑了。其实外婆的心思我是懂得的。
外公外婆这一辈子的感情是特别好的,到哪都是出双入对的,退休后更是形影不离了。外婆常说:“老头子要是先走一步,我也后脚跟上。”她那种嫁夫随夫的观念是刻入骨髓的。所以我们都默认了他们是同一天生日了。
如果说,外公是一个家的脊梁,那外婆便是双手,妈妈、姨妈和舅舅是双腿,而我们这些孙儿就是心尖肉。
叁:
一天的光景总是很快的,晚饭过后,我们就看不到外公了。他总是静静地回到房间,躺在他的单人床上。脸朝内,背朝外。
我们向外公道别,他始终都没有转过脸来,只是听到很小声又带着梗塞的一句话:“路上慢点开车。”我知道,外公他害怕离别,他不愿意看见我们离开。透过外公那日渐消瘦的背,我又看到了混浊的眼泪,一滴、两滴、三滴……
来的时候,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走的时候,家里又是冷冷清清的。一天中,老人的情绪由高兴到低落,然后又是漫长的牵挂,那种心情确实不是滋味。
所以,每次来外公家时,门口总会是外公挺直的身影。而每次离开的时候,门口就只有外婆的白发在夕阳下闪着金光。
肆:
“噔、噔、噔”,外公生日过后的一个下午,家人微信群里信息响个不停,一听是外公的手被热水烫到了,个个心急如焚。还好小舅妈在家,她说伤势不严重,大家的心才放下了。
冬天的午后,趁气温高时,外婆就准备热水给外公洗澡了。那天,外婆先是倒了热水,还没来得及放凉水调温,外婆也忘了提醒外公等放凉水。外公不知情,便伸手进去拿毛巾了,结果烫到了几个手指,外公嗷嗷大叫,可把外婆吓坏了。幸好外婆机警,赶紧用花生油淋了伤处帮助降温,所以手没有起泡。
外公上了年纪,性子越来越像孩子似的,偏要说是外婆想害死他,说外婆嫌他老不中用了,打电话给几个儿女告状,大伙好不容易才安抚好他。可外公这边安抚好了,外婆又觉得委屈了,在电话里哭,大伙又得轮着安慰外婆。
其实水温不是很高,外公的手烫的不严重。我知道他闹脾气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我们很久没有回去看他了。我在上班,便打了电话给我妈,叫她和小舅带一瓶我去泰国旅游时带回的鳄鱼油回去给外公擦擦。可我妈带着两个小孙儿,抽不开身,只有小舅一人回去。见到儿子回来了,外公再也不提烫手的事了。
人越是上了年纪,内心的孤独感越强烈,只是他没有说出来罢了。
伍:
前些年,外公住在海口,二姨、两个舅舅和我姐也在海口。他们都住得很近,有个什么事只要招呼一声,他们就赶回去照应,外公也没耍过脾气的。
前两年,外公经常肚子痛,三天两头地住院,大家就轮流着到医院陪护。有一回病得不轻,医生说怀疑是肠癌(只是怀疑),建议做化验,如果是癌症就进行化疗。外婆和妈妈舅舅们被吓得腿发抖,可外公坚决不肯做化验,说就是癌症也不做化验,八十岁的老骨头了,没病死反而被化疗折腾死,而且还得花费巨额医疗费。疼爱儿孙如命的他可不愿意给儿女添任何负担,于是病情好转后回到乡下住了。
我和爸妈家离外公家是最近的,在相邻的两个小镇上。如果外公有个头晕肚子痛的,第一个奔回去的是我妈。我妈不会开车,我爸又那么忙,我就在镇上,所以大多数都是我或我弟陪我妈回去。
按照当地习俗,小儿子是要赡养父母的,后来小舅回到我们镇上谋生了,照料外公外婆的人自然是我小舅,我妈回去的次数便少了些,外公也就渐渐地爱耍起脾气来了。
其实,老人心里想什么,大家都是知道的。无非是希望儿孙满堂,承欢膝下。
陆:
一天,我看到一幅孝亲图,心中感触好深。母慈子孝,上行下效的画面多么和谐幸福!一家子其乐融融,真好。是啊!父母对儿女的爱那是天底下最最无私的爱!只要子女做一件小小的事,父母就特别满足。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怀胎十月到长大成人,儿女成家立业后帮着带孙子,父母陪伴儿女的时间有多长?付出的爱有多少?有谁能计算得清吗?
其实也无需计算,因为计算了也回报不了。再者谁都知道那也是不计回报的爱。
老人的时间是双倍的减法在流逝的,我们多陪伴一天就等于减少一天的流逝。所以当父母年老的时候,做儿女的还是要多回家看看啊!
柒:
在我们家,爸爸是个孝子,我爷爷奶奶虽然早已去世了,但是他们垂暮之年,我们都是陪伴在身边的,别说像洗脚梳头这样的小事,端屎端尿我们至少都端了两年。老人走得安祥,我们也安心。
我妈也是极孝顺的,可毕竟嫁是出去的女儿,总不能天天陪着老人家,何况还有两个舅舅在。但是只要外公外婆有点什么事,我妈也是刻不容缓地赶去了。
我妈生了我们姐弟四个,从小在孝道的耳濡目染下,我们几个也是很懂事的。我和姐姐从来只是跟父母报喜不报忧,父母一有什么事,我们无论如何都得为他们排忧解难的。两个弟弟是男人,虽然没有我们姐妹贴心,但是他们从不忤逆父母,他们用男人的方式在孝顺父母。
所以说,时间万物都是有循环的,人生也一样,父母的头上有了循环点,就会无限循环下去。你怎么孝敬老人,将来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孝敬你。
捌:
近来在研读《颜氏家训》,治家篇中有这样一句话: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妻不顺。讲的就是上行下效的道理。
周末,只要没有别的活动,我都会带女儿回村里跟爷爷奶奶过周末。打扫卫生煮饭这些家务活我全包了,婆婆就喂喂鸡。晚上女儿会给爷爷奶奶捶背擦油。
所以每到周五,两个老人就特别高兴,周日晚上,我们要走了,老人都会跟着车子送到路口。尽管只是简单的陪伴,但对于老人来说,那是多大的满足啊!
这些年,我们家里没有任何争吵的声音。公公婆婆待我如女儿般,我也是很尊敬他们。丈夫疼爱我,我也关心他。女儿孝顺爷爷奶奶和父母,我们也夸奖她。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越来越好了。
所以,孝顺,孝顺,一孝就百顺了,事情顺了家庭自然和睦,家庭和睦自然万事兴旺。
曰:百善孝为先,行孝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