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爸爸去哪儿》又开播了,这就算是我开始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吧,顺便蹭蹭节目的热度。
因为各种条件的不允许,导致像自己这样的学生是没办法写最新的电影影评或者是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记得9月1日《敦刻尔克》刚上映时,各种影评就铺天盖地而来,菜头叔更是凌晨就看了首映,继续两天更文,从电影观后到普及历史知识。不可否认,他的强势输出是我目前难以企及的。
不过,我最近倒是发现了个好办法。在网上热传的视频《日本屋顶告白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围绕这个写出的文章可能真的像作家丁丁张说的那样,有一万篇。可是,他却观察到了一个很小的细节(一个女生在撩弄刘海儿)而写出了新角度,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这个细节的观察是相当仔细的,“抖动了一下,呼噜了一下,梳了四下。”
用新角度去写老题材,这无疑是个好办法。之前写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便是这样,以喝茶、吃菜来写,没有罗曼蒂克,只有日常饮食,正如那句台词说的“大概是喜欢那个地方,就会喜欢哪里的菜。”
文章是写出来了,自己也挺满意,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来阅读的人寥寥无几,能明白自己用意的人也就只有自己了吧。这也不是孤芳自赏,要知道看过这电影的人本来就少,而且时隔一年,所以一篇影评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这次蹭着热度,再搞一次“新角度”的发现。而素材呢,是两部人们比较熟知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和《血战钢锯岭》。
01
最先接触这部电影是因为健身,就是电影名字的前三个字“摔跤吧”。演员阿米尔汗为了演好中年发福的父亲,半年时间增重 27 公斤,体重达到了将近 200 斤。而拍摄完老年状态,他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减脂,5个月后,大家熟悉的那个阿米尔汗才回来。减脂、增肌、塑形,这是所有健身爱好者的梦想,而他做到了。正如有句话所说的:演员每经历一个角色,就是体验了一种崭新的人生。阿米尔汗把每个角色都当成了自己的人生。
然而,让我感动的还是“爸爸”两个字。爸爸如山一样的份量在影片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就讲一个电影后半段的小细节,父亲向校领导恳求,希望两个女儿可以继续留在学校。他拿出了自己的收集册,一页一页地翻给领导看,那里面记录着两个女儿一路走来的艰辛。在那么一瞬间,我看到了身为父亲的卑微和无奈,尽管年轻时是风光无限,可那又如何呢。面对着现实的藩篱,他拼尽全力,守护着自己的女儿。
去年父母送胞弟来读大学时,我是全程陪同的。从上午接站到下午送他们离开,我感觉自己长大了,慢慢地可以开始照顾父母,替他们分忧。可是在目送他们进站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他们变老了,自己竟舍不得父母离开了。鼻子一酸,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那会我就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学出点成绩来。
02
无独有偶,电影《血战钢锯岭》里也有类似于《摔跤吧,爸爸》里的一幕,军医道斯在新兵训练期间,因为信仰问题拒绝拿枪而被送上军事仲裁法庭,父亲找到自己一战的老队长来为儿子写信求情,另外在儿子的听证会上,仅剩制服和荣誉的父亲更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卑微也好,无奈也罢,总算是为儿子解决了大麻烦。
这位父亲同时也是一位战争的受害者,他的经历是所有战争幸存者的缩影,酗酒、家暴、堕落是一部分,那些后半年活在痛苦中,最后选择自杀的老兵更是不计其数。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救下了泰勒中尉,然而泰勒因为截去双腿而苟延残喘,失去他本该拥有的荣誉。“l was supposed to die in the field with honor!”这是对阿甘的发问,也是对军医道斯的发问。
那些幸存者确实是被救出来了,可是然后呢。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像他父亲一样的病症。重生的幸运和战死的伟大,到底哪个更重要?好在道斯父亲和泰勒中尉最后都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父亲为儿子辩护,泰勒感谢阿甘恩情。
虽然是战争片,父爱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只要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这和《摔跤吧,爸爸》其实是一样的,父亲可能是年老的,但爱不会,他用他的方式,守护着儿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