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进入童年,人开始有了记忆,有了喜好,虽然幼稚的可笑。只是此刻的我们不这样觉得,我们无比认真地面对,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
这个时候的世界,在我们眼睛里和心里,充满炫丽的色彩,以及可爱的形象。就像我们专心地听着,“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绿辣椒做我的灯笼裤,蚕豆皮鞋,嘎嘎响”…
此时,世界是多么纯粹,内心充满着热情。就是有失落和失败,也不会延续很久,因为它们是下一刻的开始,因为我们正忙着探寻生命。
然后,无数的春夏秋冬过去,生活慢慢呈现出它的真实。童话的世界,慢慢的碎了。在岁月蹉跎中,我们被迫长大。发现艰辛与不易,才是生活的本色。发现所有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遮挡了风雨。发现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获得,总是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此时,我们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心中变得冷静,也麻木,对什么都见怪不怪,因为这就是成人该有的样子。成人的世界里,没了天真与真,封闭了心灵,为了不被伤害。
有一首歌,叫“我不想长大”,而小时候,是否曾经就想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像大人那样,可以做很多事情,天大地大,也可以自由去看大千世界。
现在,世界看了一些,人情阅了一些。然而,纷纷扰扰的琐事中,我们却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计算着利益,窃喜着没有失,忽然觉得也不过如此。那么,快乐呢,遗失在出发地,还是途中呢?赢了暂短喜悦,输了心有不甘。于是,开始追求快乐,追求刺激,追求满足,而不怕付出。
因为,要寻找丢失了很久的快乐。因为,即使夜深人静,心可能还不静,整日七上八下,患得患失。其实,不仅仅是快乐感,还有专注力,还有学习力,…这些在孩童的时候,却是最不缺的东西啊……绕了一圈是否又回到了原始点。
所以,生活有一个神秘的螺旋能量吗,得与失就这么一直神奇地平衡着。我们到底是更加富有,还是贫穷了。什么是我们的目标,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东西,是否真的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可见,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它没有前提和假设,没有任何目的性。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可以像婴儿一样,去感受这个世界吗?婴儿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并没有预设和目的,但在婴儿的世界里,充满着快乐与幸福。因为,这种快乐与幸福,是发自人的本性和内心的,是人最淳朴的一种体验。
因此,拥有没有止境,当拥有了,当心疲惫了,就要开始做减法,返璞归真。在心的一角,恢复到孩童的心,保持那份懵懂,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境由心生,世界因此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