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老师,我批评孩子,他为什么总是顶嘴?明明是他做得不对,却死活听不进去大人的批评?
一、人性使然
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夸奖,不愿意接受批评,这大概是人的本性。
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听到他人的批评和质疑时,第一反应就是辩解。
可是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事了,我们就应该批评他,让他改正错误。
但是批评效果太差,又会很受挫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不理想的效果发生的呢?
二、为何批评效果差?
接下来,我们看看,为何以往的批评效果差?
1.批评孩子时情绪化太重
很多大人在风平浪静时,基本不批评孩子,即使考试没考好,好像都能接受。
如果是自己心情不好,刚好情绪很低落的时候,孩子不小心碰到了一杯水,可能都会让你大发雷霆,狠狠训斥一顿。
所以我们的批评大多是发生在自己情绪最糟糕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就成了主人,它会肆意妄为,怎么说解恨就怎么说,怎么说了让孩子最无言以对就怎么说……
岂不知,这样的方式,只是在宣泄我们自己的情绪,压根就不是在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孩子。
所以很多孩子考完试,试卷拿回家要好几天才愿意拿给大人看,因为他如果没考好,就要选家长心情好的时机。
2.批评孩子时喜欢翻旧账
一个人犯了罪,法律只会处罚一遍;但是孩子以前犯过的错,我们却总是旧事重提。
比如孩子这次只是不愿收拾自己的屋子,好多妈妈在盛怒之下,会联想到他以前犯过的N个错误:没完成作业、不去遛狗、丢过钥匙、挑食、上课被罚站、玩手机……
听你说完这一套,孩子都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妈妈对自己百般挑剔。
性格倔强点的孩子,会很不服气地反驳你;
性格内向的孩子,会一言不发,感到非常自卑……
但是不收拾屋子这件事,孩子会心甘情愿去改吗?一般不会,因为孩子感觉自己的错误太多了,都快放弃了,“虱子多了,不觉得痒”。
3.批评孩子时攻击孩子的身份和人格
“跟你说了800遍,就是不长记性,你的耳朵是用来装饰的?”
“养个猫还能逗逗乐,养你就给我添堵……”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或多或少在生气之时,脱口而出过?
越是愤怒、激动的时候,说话越是凶狠,有些父母甚至觉得,说话不严重一点儿,孩子们就不会长记性。
但这样带有攻击性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心理学研究发现:
“父母如果对孩子嘲弄辱骂说一些气话,会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这样批评孩子,贻害无穷。
三、如何批评孩子才易于接受?
1.保持冷静,低声批评
正面管教中有一段话:
“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一,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第二,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孩子的听力,而且也可以以身示范,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
第三,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
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语气,降低分贝,你会发现低声远比吼叫更有力量。
2.针对行为,不攻击人格
比如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不应该做出“撒谎的行为”,而不能说孩子因此就是一个“撒谎的人”。
我们必须了解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行为时,那意味着只要他不再做此“行为”就可以了,他还可以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
但当我们说孩子是撒谎的“人”时,那就意味着今后他无论怎么做,都没有用了,都无法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了。
这等于给他判了“死刑”,使他感觉彻底没希望了。
并且当我们破坏性地批评孩子时,扼杀的是孩子的精神人格,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贬损的是他的自我价值,从而使他失去改掉缺点把事情做好的动力。
3.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时间场合
当众不责、饮食不责、晨暮不责。
也就是说,在大庭广众之下,特别是当着同学、小伙伴的面,不要批评孩子,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很自卑,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
最好的场合,就是孩子自己的卧室,比较私密,双方可以无顾忌地打开心扉对话。
写在最后:
其实,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机会。
你教孩子道理,引导他们的行为,孩子也会反馈给你新的认知,你们彼此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
因而,不要抗拒、厌烦孩子犯错,更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不要因小失大,伤害孩子的内心。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恰当地修剪,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