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https://pan.baidu.com/s/1jIoWCUa 密码: ma4w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很早就听过这本书,而反复想起想要看这本书,却是因为跑步 。
跑步一开始源于大一的固定体测,800米也就是我们古旧操场的三圈,真的不是个太长的距离,但在一排同学争前恐后的冲刺和老师那尖锐刺耳的哨声下,难免多了些奋勇前进的味道。再加上不常运动的身体和一圈一圈的坚持下,最后竟出现了呼吸难受胸腔挤压以及整个喉咙充斥铁锈血腥味儿的状况。
这种被迫四年每一年都要有一次的身体反应,成了我到现在都难受的心理阴影。
但实际上我并不排斥跑步,为此我有空兴趣来了的时候,也极为愿意去跑步的。那种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和节奏,一圈一圈或者直接忘记了圈数,把整个人都投进环境和风里的感受,也只有跑步能带来。
村上和我看法相同,极为不明白和痛恨学校这种强迫下的跑步。对于这种事情,想跑快就适当地加速,想慢一点就放慢一些,尽量把身体感受到的愉悦维持更久一些,为何要硬生生变成一种苦差事呢。
我把跑步看成了一种调节,但它本身的意义绝非如此简单。村上在书中讲跑步,但实际上更多的想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磨难的一种抵抗。
他周围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作为小说家应该是不健康的。他们往往都身体赢弱,交际单薄,甚至思想由于常常和现实的黑暗交恶而偏激不已。但村上绝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的人,或者可以说,他对自己是怎样的人,有明确的标准和定义。(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他希望同样的十年,与其稀里糊涂的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比如他对于自己的小说,是不在乎销量高低、得奖与否、评论好坏。他更看重的是,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 自己设定的标准。
这种想法,对于他自己的身体,对于跑步同样如此。因为清楚的明白,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这种想法,让跑步变成了他衡量自我的一种新的尺度。即使认知自己不是了不起的跑步者,甚至位于极为平凡的水准,都不重要。只有今天超越了昨天的自己一丁点,才更为重要。
从书中,看到了村上对于自我成长的坚持。无论是在夏威夷还是纽约日本,都尽力坚持每天跑步。每天十公里,虽然不那么绝对,但基本一周都保持在六十公里的跑程。面对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弱,村上却做出了新的决定,要跑比马拉松全程更长的距离,为此,开始准备铁人三项和壁球。
就是这种“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非要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的劲儿,导致即使一毕业就开了餐馆的村上,这个看似并不能经营生意的人,也经营的不错。虽然后来为了写小说,彻底的放弃,但劲儿还在。
这并不是说,他这种心态就是一个带翅膀的特异功能,永远都顺风顺水。比如他遭到现实的打击就是在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时候,在千叶县,跑到三十公里突然脚不听使唤的开始抽筋,任凭怎么做伸展运动,肌肉都僵硬无比,甚至还扭曲成怪异的形状,所以到了最后,完全是靠走,走到终点。失败的原因很明显,运动量不够。村上为了下一次,又开始进行新的调整期,一步步完成“量的练习”到“质的练习”的转换,心里明白输本来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不可能常胜不败。但也是这种心态,即使不能阻止失败,却能让他重新启程。
在人生这条高速公路上,即使不能一直超车道上驱车前行,也不愿重复相同的失败。
村上选择了磨难,并非容易。就跑步来说,我也是下雨了,就会偷偷窃喜的人,一有事,就把它抛掷脑后的人。村上和我不同的是,即使他知道能中断跑步的理由明明都足以装满一辆大型重载卡车,坚持跑步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他也愿意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在铁人三项和全程马拉松结束后,肉体也会痛苦,精神上令人沮丧也会出现。但正是因为痛苦,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村上他对此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假如有一天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墓志铭上的文字,他希望是这样写的:
他至少跑到了最后。
1.每个人都有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用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和用对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在这里,对村上非常的敬佩。我们常常把村上看做遥不可及的天才作家,但看了这本书,也明白他不过是一直在努力的普通人罢了。
2.想起来我的一个同学,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却因为有事退学,再知道消息却是另一个样子。之前看到一句话意思是,很多人一起和你跑,你担心竞争担心被超越,其实你跑到最后,能和你一起的只有寥寥几人,只怕还感到孤独。所以,不管如何,到最后便是一种胜利。
3.本书相关书籍:太宰治《跑吧,梅洛斯》| 相关音乐 :滚石乐队《乞丐盛宴》、埃里克·克拉普 《爬行动物》等
4.下周阅读 : 《斐多》柏拉图
5.豆瓣评分 :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