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第一次听到鸡肋这个词还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具体的课本内容记不清了,意思大概就是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给人一种很纠结的气质。
我当时读完第一反应是我这辈子应该碰不上这种情况,一个我那时候还是比较纯真的儿童,唯一能让我觉得纠结的事情可能是下午放学是吃哈密瓜味的冰棍还是把钱攒住明天吃两根,二一个我这人是很喜欢吃鸡的,觉得鸡肋这种东西再难啃也能嘬下二两肉来,鸡肋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还不存在有纠结的性质,所以这个故事给我造成的启发也仅仅是在在描写曹操吃宵夜的时候给我馋了一下之外并没有造成任何的教育意义。
当我重新开始审视鸡肋这个词应该是高中毕业之后的暑假。一般学生在那个暑假按理说应该是疯狂的挥霍自己的青春,要么和心怡的女生表一波白或者分一波手,要么喝个通宵和朋友去街上撒野之类的。我可能因为这些事平常干多了所以高中暑假我在家看了一个夏天的电视剧,那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鸡肋这种情绪的感觉。
这种情绪怎么来的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并不是对自己生活质量的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满意,就像你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回头看过去,发现你的父母拿着一架小推车抬着你还笑眯眯的冲你挥手,这种感觉说真的让人有点不寒而栗,通俗点讲就是当你人生进行到一个阶段你发现你所做的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是父母来做的,这种感觉就很可怕。
有点跑题了,说回鸡肋这个词,我觉得什么什么状态下人会有这种感觉,大概是不管你怎么选,结果都不会太好一样,就像你妈和你女朋友掉河里这种问题,不管你选哪一个你心里都不会好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选项不够多的原因。如果这道题变成这样:
今天天气晴朗,你的母亲和你的女朋友扑通一个猛子扎到了河里,这个时候你选择先救谁?
A:救老妈
B:救女朋友
C:我老妈是前奥运会花样跳水冠军,我女朋友生在海边是大海的女儿,三岁就可以在深海区用嘴开蚌取珠,我跳下去估计死的是我。
D:把出题的人扔下去再在岸边撒一泡尿
换成这样我估计稍微有点情商的人都不会选前两个选项,之所以会出现鸡肋这种情绪应就是你没有做其他选项的能力所以才会觉得纠结吧。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的,你不想考试,你明显就可以往教授脸上吐一口浓痰问他整天考试是不是考试上瘾比个中指然后滚到宿舍打游戏,但接下来的后果是大部分人都不想承受的,你考试挂不挂不说这个教授的课你是很难再上下去了,你的父母估计也会跨越千山万水来给你两个嘴巴子然后逼你上门道歉。
世间种种的条约和界限像一张网一样约束着人们,约束了你自由的同时也限制了你不去冒犯他人的自由,这些条条框框组成了这个社会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你被束缚的太死就会搞得你天天想自杀,你挣脱的太过就成了普遍意义上的傻逼,怎么样在不膈应到自己的同时又不膈应到别人,这种人和人之间的界限可能是一块永远也嚼不烂的鸡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