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开班会,这是真的。一来懒,懒得去找资料,懒得去备班会课。二来是没经验。三来是没有意识。
作为班主任,不懂开班会,这种事一般都是稚嫩的新手必经之路。但是过了一年多,还是不知道如何开好一个班会,就应该好好反思下自己存在的问题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负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学校常规的班会课,都是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一般情况下,前几分钟都是先发饭票给学生。首先提的都是常规的安全问题,然后开始讲班级存在的问题,以及下达这周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和本周内所需注意的问题。
但有时候班会课会被劳动课取代了。
一节课40分钟,一般情况下,前十多分钟我就说完该说的问题。剩下二十多分钟,就基本没什么可说了。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习。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节失败的班会课。
要开好一节班会,首先要明白班会课有什么意义。我来这节班会课想要说明些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连班主任自己都不知道开班会干啥的,那学生又怎么可能会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因此以后班会课之前多问自己几个What,Why, How。只有自己清楚明白了班会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传递其中的班会精神。
其次是达成共识。
班会课的事件,分为空间格局和时间格局。空间格局分为国家社会大事件和班级中小事情。对待大事件需要小切口,而小事情可以挖掘大意义。时间格局分为已经发生的问题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前者需要总结指导,后者需要预设性指导。
班会的结构,可分为目标,内容,形式。目标又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行为。
其实学生很多事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以后的班会课上,要着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班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个体和集体,二是参加和参与,三是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关系,我也都没有处理好。
班会课主体主要是面向全体同学,但在以往的班会课上,我总是揪住几个后进生的问题不放,然后全班跟着受批评。
衡量班会是否有效则主要是看参与比例而不是参加人数。这一点,我常常忽视。我应该尽可能地让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大部分学生都无所事事地,楞楞坐着,好像事不关己一样。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个我应该深刻反思。平时班会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以后的班会,我应该多让班干部组织策划,该让学生做的就放开手脚做。自主管理。
最后班会不一定非要价值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允许不同的意见,但也要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起到启发作用。
下学期的班会,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