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冰
乡村生活栏目试行编辑雁南征推荐!
推荐语:回忆家乡的那一段泥泞路,既是过去艰苦岁月的见证,还承担了童年的欢乐。但道路怎么会永远是泥泞的呢?家乡的变化已日新月异。
本文文字顺畅,情真意切,对比现在,怀念过去,特此推荐。
离开家乡几十年,刻于记忆深处的,除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就是家乡那些泥泞的路。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大山里,是一个有700多口人的小村庄。
七十年代末,家乡只有一条晴天飞尘土,雨天趟泥水的小路通往山外,当时被乡亲们戏称为“水泥路”,村民们都说:在咱们村子里住,没有媳妇可以,没有水靴子不可以。
其实,乡亲们说的一点儿都不为过,那条狭窄的土路承载着全村人通向山外的任务,马车、牛车、骡车、驴车、行人都走这一条路,超负荷的承担让它千疮百孔、坑坑洼洼,晴天时尘土飞扬,呛得人直咳嗽,一遇雨天(特别是连阴天)就更加难行,时常有牛车、马车打捂(北方方言,车辆陷进泥里),每到这个时候,乡亲们就会主动牵来自家的牲口,合力把捂住的车辆拽出来,这些场景是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的。
村子内的路更是泥泞不堪。我家住在村子最东面的山脚下,需要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边小路,这条小路只有一米左右宽窄,只容行人通过,一到春天跑桃花水(北方方言,指春天冰雪融化时候的雪水)的季节,或是夏天下大雨的季节,这条小路就异常难走。
我从上小学开始在这条小路上一直走到高中毕业。每到跑桃花水的时候,两双棉靰鞡鞋(以前东北一种特有的棉鞋,胶底、帆布面、高腰,里面垫着东北一种特产的细软的干草——靰鞡草,非常暖和)都不够换,每天靰鞡鞋都是湿透的,晚上放在火墙子上烘烤,烤干了第二天再换下另一双。
就是这样的一些泥泞路也承载了许多童年的快乐。
春天来了,小伙伴们会三一群俩一伙地去路边采野花。记得那条小路两边好多的杂草,这些丛生的杂草里有各色漂亮的野花,我们把采到的野花挂在耳朵上当耳坠,或编成花环带在头上,小路上充满欢声笑语。
夏天,放学后,小伙伴们会一起沿着小路去山里放牲口。夕阳西下,人和牛羊一同返回,胆子大的伙伴会骑在牛背上,说着笑着,其乐无穷。
当欢声笑语消失在小路的尽头的时候,留给小路的,只有一个个深浅不一的牲口蹄子印。
冬天里是这些小路最好走的时候,厚厚的积雪覆盖着路面,人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这响声随着步伐的快慢高低起伏,犹如配乐一般。如果牛车马车走在上面会发出“骨隆”“骨隆”的响声,这响声会传出很远。
那时候,父亲常常赶着马车去山上拉烧柴,回来晚的时候,母亲我会让我和姐姐去小路边接他,到小路边,姐姐会蹲在路边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听远处有没有车辆声,据说车辆轧在雪地路面上的声音能传出几里路。
当我怀揣着梦想走出家乡的时候,当我回头看那些小路的时候,它们都弯弯曲曲、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直通向深山之中的小村庄。彼时,我似乎听见它们说:走吧,好好努力,我们等着你回来。
然而那一刻,我甚至在想:我永远都不要再回来,不要再走这些泥泞的小路。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家乡那些泥泞的路也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水泥路。前几天看到远在家乡的邻居的嫂子在微信朋友圈说,今年秋天开始,上山收地的小路都修水泥路了,家乡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
如今的我,每天奔波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再没有了尘土飞扬,再没有了坑坑洼洼,再没有了泥泞不堪。
可是,当我站在高楼林立间,看着眼前那些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大路时,我却不知道它们通往哪里。
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心底里会油然而生出莫名的忧伤,我又不自觉地想起了家乡那些泥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