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英文原名:不可预测非理性。很有意思。
很多人或者说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在小的决策上可能会非理性,但是在大的决定,例如购房,买车,等等大的交易时会权衡,最终最初理性的决定。作者认为,为什么你承认在小的交易或决定中存在冲动消费之类的非理性,而在做大的决定时人们就会变得理性了呢。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结果证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人们在做大的决定时一样是非理性的。
第一个理论是“零的代价“,或者说是免费的代价,什么物品,一旦免费,不管是否有用,人们都会去疯抢。在商业中,这一招屡试不爽。生活中因为赠品买东西,或者家里堆着各种各样不需要的赠品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人们一遇到免费就不理智了呢?因为人们计算收益的概念是,收益=得到-付出,而免费的物品,付出为零,人们防损的心理会自然觉得这个收益肯定是正的。而忽略了自己实际真正需要什么 。
第二个理论是“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同样一件事情,让一个人做这件事花一些钱,还是做这件事得到一些钱,这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请一个路人帮忙,还是付低于市场价让一个人帮忙,或者以市场价请人帮忙,那个人付出的努力或者帮忙做事的积极性是不一样的,不花钱>市场价>低于市场价。因为免费帮忙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中的道德、荣誉感会发挥作用;市场价帮忙是市场规范,市场中的价格、公平交易、及时兑付会发挥作用;而低于市场价则会因为在市场规范下,因为价格不够公平,而使得帮忙人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勉强应付。
在社会规范中,和人的相处,不知道价格情况下,请人帮忙,没有礼物=价值10美分的礼物=价值50美金的礼物。而在知道价格的情况下,价值50美金的礼物=50美金>价值10美分的礼物。
第三个理论,人在性兴奋状态下(情绪激烈)下的行为和平时状态下的行为会有较大的差别。或者说,平时的时候,正常社会中的人是以一个超我来行为的,我们会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但是在情绪激烈情况下,会以本我的状态行为,或者说类似于动物本能,小说《化身博士》中的科学家和海德先生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体中的天使与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