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这本书,是在万象书房的书架上,中国近代,鲁迅先生的文风早已随着小学中学课本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而堪比鲁迅先生犀利文风的就是柏杨先生了,两面近代的明镜,都用愤世嫉俗的状态,把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光鲜面具下那些真实,那些不堪,那些内里里的丑陋一丝不挂的曝光在这广漠红尘之中。能如此这般的也没几人,正因为这般犀利,才造就了柏杨先生的传奇的一生。有人评价书中一些言辞过于偏激,认为先生就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但事实是,这么多年,这些丑陋它依旧真实而顽固的存在着,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评判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为何读起来依旧觉得芒刺在背,脸颊火辣,究其根底的是,那些丑陋它一直都在啊。
柏杨先生指出中国人具备这些可怕的特征:“脏、乱、吵、窝里斗”,中国人几千年来便是小农经济为主体,而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眼光狭隘,喜欢在同一个圈子内勾心斗角,所以先生也指出“三个中国人,每个人都是条龙,但是凑到一起就变成了虫。而三个日本人每个人都是冲,凑到一起就变成了龙。”并不是中国人能力不行,大格局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不要和朋友合开公司”,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在利益面前还是会有冲突,该撕逼的总免不了兄弟做不成最后成仇人的地步。
又想起小朋友懂事起,我教他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闯红灯,即便路上没车也要安静的等到信号灯变成绿灯了再走。可是,总会有各式各样的人热衷于横穿马路,闯红灯,走反道,一开始,他总是不理解的问我“妈妈,为什么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啊?”到后来就变成“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啊,大家都在走啊。”当这些准则规则和制度一旦变成大多数人可以去颠覆的行为之后,我只能牢牢去坚守孩子内心的防线和规则感,坚定的告诉他什么是我们理应去做和承担的。依稀记得上学时有一次在路上,两个盲人要过马路,搞不清方向,问了周围很多人,都没人帮他们忙,我扶着过了马路,回来被家人一顿指责多管闲事干嘛。就连曾经在大街上见义勇为报警抓人到最后被相关势力警告,为了他们口中我的政治前途,我还是妥协了。请告诉我,这些丑陋吗?只是,丑陋的不只是当下的我,或者是当下的你,而是我们顶着文明古国这顶帽子背后那一头的根深蒂固的头油,只有我们摘下帽子,才能看到这些影响我们面子的丑陋。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摘下帽子去看看自己呢?
日子过久了总会觉得安逸,中国的酱缸文化里糟粕如此之多,很多时候我们还觉得窝在酱缸里也还不错,可怕的不是看不见而是看见了装作没看见。柏杨先生直面中国人灵魂劣根,他的话像一把刀刃直插国民心脏。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有多少的逆耳之言,我们是欣然接受的呢?不盲从、不娇纵、不绝对崇洋,也要保持理性。我们丑陋吗?那个答案在每个人心理,而要让一个名族不丑陋,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所有的苛责都是伤害,听惯了咱们的我们,摘下帽子,摘下面具,去看看那个真实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