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小学班主任会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变了,他们会对教师说不了,他们会公然反对教师啦,他们会主动犯错误来挑战教师的权威了,他们不再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了。从积极的角度讲,这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表现,是学生积极建构自我的重要时机,是学生逐渐构建自我形象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应该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成长。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者,更是学生思想成长的陪伴者,人格构建的促进者,心灵成长的导师。
对于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的孩子,我们应该是有心理准备的,不能把孩子的错用加法加起来,放大了孩子的错误,让自己对孩子的行为更加不满。
专业引领:
成吉思汗:“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发怒容易使我们失去理智,这个时候处理问题更多的就是情绪的发泄,而不是解决问题。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管”侧重的是刚性要求,“理”侧重的是理性厘清,“理”必须永远在“管”的前面,同时“管”中必须带“理”,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效实施管理。
教师应该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因为教师是用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引领学生成长的人,教师应该是“麦田的守望者”,给孩子发展广阔天地的同时为孩子提供保护。
收获:
班级作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建立秩序感的地方。“上课必须带笔记本”“升旗坚决不能说话”都是基本的规则,也是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教室不能总是一味地妥协。面对“刺头”学生,教室应该避免对学生进行单个教育,而应该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晕用集体舆论来教育、引导个体。马卡连轲提出,全部的教育过程都应该是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的。有时候,教师越是进行“单打独斗”越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育没必要总是轰轰烈烈,更多时候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