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村民最尊敬的人(一)
在老家,过去有一个说法:庄磨银钱圪洞,寺庄举人拔贡,豆罗班庄菜担子晃悠。就是说,庄磨人会做生意,有钱。豆罗班庄人靠种菜买菜,维持生计。寺庄这个地方,是出举人和拔贡生的地方。别得不说,载入《忻县志》的人物,我村就有八位。对于五十年前一个小村,居然有百分之三的人进了县志,可说一个奇迹。
据村民记忆,明朝时期,村里出了一位名人,老人名叫邢养道,中过进士,当过大官,可说我村第一名人。在《忻州直隶州志》(清修新印)28卷“科第五贡附”236页,有他老人家的名字:明万历年贡邢养道绛州训导。
据同族伯父张宝林记忆,我村老先生,我大姑父的曾祖父,官名邢善言,有名的老秀才,更是那个时期的领袖人物。老人于民国二十二年,或民国二十三年,曾任山西省国民议员。期间,还任过类似今天财政局长一职。我在《忻县志》,没找到相关文字,也没找到其传,可谓遗憾。老人旧宅,是同族叔父张润旺和同族伯父张贵元曾住过的那个院。父亲说,张贵元住的那几间房,是老先生在世时的书房。
老先生有三个儿子,都有文化。长子邢隆基,小名邢桂林,村民习惯称桂林先生,民国十几年,他与邢子述老同时考取县长职位,成为读书人的榜样。次子邢崇基,小名邢春林,村民习惯称春林先生。三子邢振基,小名邢茂林,村民习惯称茂林先生,老实忠厚,从小学习用功,后考入太原政法学校,毕业后从事政务,曾任晋绥禁烟考核处副处长。城南第一院,就是老人在世时修建的。
《忻县志•人物传》有老人词条,现实录如下:
邢振基(1909—1981年),字玉卿,忻县寺庄村人,大学毕业。抗战前夕,任晋绥禁烟考核处副处长。抗战胜利,隐居西安,著书立说,成书有:《怎样作文》、《论孔孟之道》、《读史论衡》、《做人处事及其它》、《成语注释》、《立志与修养》等,均曾问世。解放后,邢振基任中央盐务局秘书,后调水产部人事教育司搞教育工作。1959年回山西省文史研究馆任编审组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安置回忻县东王大队插队,后借调到文化馆协助工作。
晚年从文化馆回家休息至死。
我从《忻县志》,搜集到老人著书目录,和人物传有些出入:
《读诗论衡》,民国出版。
《立志与修养》,民国出版。
《做人治事施政格言萃编》,国化出版社,民国三十二年六月。
《古今名人言论辑要》(工具书),国化出版社,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
《通用作文词典》(工具书),国化出版社,民国。
《世界进修应用词典》(工具书),国化出版社,民国。
《特种作文词典》(工具书),国化出版社,民国。
《成语注释》(工具书),民国。
《中史要题解答》(历史),民国三十五年。
《孟子政治哲学》(哲学),国化出版社,民国。
《新县制要义》(政治),国化出版社,民国。
下来是四全先生,老人名叫张全义,据说学问很高,高到什么层次?属于哪种级别?村民没有印象。老人两位学生考取县长,应该是最好的说明。
2003年秋天,父亲与我在南梁劳动。回家路上,父亲对我说:上面有块石碑,碑上的字是你爷爷写的。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无疑是惊天动地的喜事。然后抄写下来。因石碑年代久远,有些字迹辨认不清。现全文抄录如下:
故塾师碑文
全义先生,字众仪,姓张氏,世居南乡寺庄村,余少时塾师也。
先生年十九即设帐于牧庄,生平所教弟子,西抵三交镇,东达定襄县,共三十余地,门生四百余人。何其盛哉!忆甫十六,从先生游,当时推余为高足,因而亲授尤备止焉!先生尝言,欲求科第,当徧(音同片,意同遍)访名硕;若欲酬世应俗,吾颇不让也。故其教人先识字,次诂,终之以经。先生性慈和,耐勤俭,积四十年所约买田宅甚夥,暨晚年学校制屡变,先生主南沟教,自吟诗百首,凡以见志也。兹录近体一首,沾光不少:“冯家恩我师,张罗三十春。受业门人虽记姓,从游学子竟忘名。生前自愧居西席,没世还须做好人。劳碌一生知命蹇,子孙百诵晓心情。”呜呼,哀辞愤义不堪卒读,竟以民国十一年四月卒于里第,享寿六十。今卜本年月葬于新茔,礼也。
余见碑阳文,敬赋诗曰:感童蒙之求师兮,欲以养正。师道祗今荆棘兮,谁人而癖。除平生辛兮,思树人以自树。乃不材之朽腐兮,亦振聋发聩。尚谁何之不修兮,敢不影其念德。悠悠乾坤兮,金石与结。
拔贡生考取县知事受业邢子述敬撰
国民学校教员门人张联珍拜书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九日榖旦上石
原文没有标点,也没有分段,小辈不才,妄加标点,亦分为三段。从碑文内容来看,祖父与邢子述同为四全先生“门下”。有幸看到祖父笔迹,有幸看到邢子述文章。我对古文一窍不通,但字里行间的情感,让我不得不静心阅读,尤其是祖父力透纸背的笔法,好像他老人家就在我眼前,叫我如何做人,叫我如何做文。
还有一位老先生,与全义老先生同年代,村民叫佩然先生,有关情况不明。
'>aQ�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