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可以接受劝告,
但是心却不能,
而爱,因为没学地理,
所以不识边界。
——杜鲁门·卡波特
”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上下班通勤成为了很多人的困扰,挤公交地铁方不方便,从环保节能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最优选择,但是从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角度来说,大部分的上班族会选择骑行,短途的骑自行车,短中途的骑电动,长途的骑摩托。如果租住的地方距离工作的地方有二十多公里,相信很多人会在权衡之下,购买自行车和电动摩托,但是如果在这方面投入超过两万块,那真是超出我们中的大多数的预算了。因为在一部分人的印象里,电动不是摆在某个商店门口用来招揽顾客的赠品,就是营业厅里忽悠你购买高额套餐的诱饵,价值两千人民币的实属高端。当然,这种想法大概率的会被嘲笑,更会被一些人理解为无知。但那是那一部分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所做出的合理预算,我们都渴望拥有,拥有精致的、漂亮的、高端的,但是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匹配我们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退而求其次,要分清什么是诱惑,什么是需要,什么是现实。
不得不说,我们作出购买高于心里预期的产品,一方面是源于我们对所爱之人包括自己的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另一方面就是规避物质上的过度纠缠导致的感情分裂,有些时候,放下一些事情比维护它或者抓住它更有力量,虽然这有时候看起来像是认错或妥协,但大概率的原因是我们的沉没成本,而并非我们的理性决策。
莫言《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恋别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恋自己不需要,我想怎么爱我自己,就怎么爱我自己。”我们都不希望通过强硬的手段去干涉家庭成员在财务上的支出,因为有时候我们的反对意见对家人来说意味着“不爱”,这虽然是小孩子的思维,是爱自己的表现,但却是很多人的惯用伎俩。我们与沉没成本难舍难分,很难让我们保持理性,也无法让我们忽视那些已经投入的成本,并对现在的形势、对未来的评估有科学理性的判断,所以每次的据理力争到最后都是精疲力竭,也都是被动的唯命是从。近一年来,全国上下、包括北京都在限制戒严电动车的使用,当然,除了电动车本身要被淘汰,电池充电问题成为了很多上班族的困扰,而其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最大的弊病,而且大多数人还要承担来自大环境下的压力和损失,还要着手于考摩托车驾照,购置新的资产——摩托车。林清玄在《不知多少秋声》中说:“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尽的苍穹。”我们成熟的标志不在于我们是否西装革履、是否谈吐文雅,而在于我们是否能直面问题和痛苦,真的希望,我们当下做出的所有决策都是成熟的决策,而非情绪结果。
很多时候,当我们疲于去做判断和争执的时候,不是我们不爱了,而是我们以爱之名选择了退让,婚姻生活中,永远都是一个人钳制着另一个人,或者说某个人在某一方面掌握着绝对的主导权。遥远、陌生的城市,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诱惑,幻想于美丽,沉迷于传说。希望异地的不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即使生活在不同的圈子、有了不一样的消费理念和不一样的节奏步伐,也能够演绎和谐,能够维持长久,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争端,最终都去和解吧,不要再去强求是否活得有意义,开心有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