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是文50篇;3至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要求诗文50篇;5至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为此,学校大力倡导“以阅读方式度过课余时光”。
读什么样的书?怎样有效的读书?这两个困扰学生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农村学生在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两个方面的不足,而这两个不足,不说完全是读书少造成的,但也肯定与阅读量少、阅读方法不恰当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要读什么样的书呢?早在三年前,我们镇中心小学就给我们推荐了一份阅读书目,如下图:
一~二年级推荐书目
三~四年级推荐书目
五~六年级推荐书目
无疑,这些推荐书目都是特别适合相对应的年级的学生阅读的书目,可是正真想要实施可能会有难度。而这个难度的造成,我认为有这2点原因:
1、目前我们学校没有一本图书;
2、学生家长舍不得花钱买这些“闲书”(不过我看他们过年在家打牌掏几百上千都不带眨眼的)。
我做过调查,发现我班上33个人中,“常买书”的学生没有;“家长愿意买的”的学生有3个;余下30个是不买课外书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不读书吗?其实,我们还有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也许也蛮适合这些零阅读基础的农村学生――那就是阅读教材中统一发放的课外阅读课本。教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每个学期都会随教材一起发一本课外阅读课本,比如六年级下册的《理想的风筝》。
于是,我决定让我班上的学生用这本书来“练手”。
怎么才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读了这本书呢?于是在三月份末,我给他们多加了一项每天都要做的作业:每天阅读《理想的风筝》中的一篇文章,从第一篇开始,具体要求如下:
文章名:
主要内容:
我的感想(50字左右):
好词(不少于6个):
佳句(不少于2个):
我把这个作业叫做“读书笔记”。
一开始,多加一项作业,学生们很多都不情愿。然后,我跟他们说:“你们一个人写一篇读书笔记,我就要批改33篇呀!是你们多?还是我多?”学生们一听,顿时觉得他们占了便宜,更轻松,于是便开始写了。但这时候他们都是被我“逼”着写的。大约一个月后,有一次我忘了把写读书笔记的本子发下去,他们居然提醒我让我发。
上面是他们的读书笔记。我想此时他们应该养成每天读一篇然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了吧?到现在《理想的风筝》这本书上的文章他们已经读完了,有学生也找到了上个学期的课外阅读课本来阅读,而我也惊喜的在学生的书桌上发现了《唐诗300首》、《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窗边的小豆豆》……这个发现让我觉得我这两个月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学习笔记”我被改的很值得。
现在还有一个月,他们就要毕业了。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一直把这个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坚持下去,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或许这个习惯会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