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职业病。比如护士,原本想夸别人的手很漂亮,结果说出来却是:你的血管长的好好哦,下回找我来输液。
比如中医,本来是和别人握手,顺势反手就把住别人的脉,说:最近有点操劳哦,有时间来给你开副药,调理一下。
包括老师、学生、出租车司机、服务员、采购、客服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遇事都会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最先出发去应对或者思考,部分人会再换个角度继续应对或者思考。比如老师在互动时,就更希望倾听者会像学生一样都能专心倾听;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晚辈的姿态,应对所有长者;出租车司机,开着私家车,看见路人招手,也会踩一脚刹车;服务员平时吃饭时,当听见“买单”,也会有上前的冲动;采购在购买产品时也会格外小心,认为价格总是偏高;客服在日常通话结束时,也会忍不住冒出一句:祝您生活愉快……
2
映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叔叔,他职业是警察,由于常年和肇事者以及求助者打交道,导致随时都是一副全世界都亏欠他的模样,话也不多,待人也不热情。晚辈都不敢轻易接近,但是背后总议论他。直到现在,还在一线岗位奋斗着,由于一直保持一副刚正不阿的姿态去应对周围所有事情,导致工作没有晋升,圈子也日益缩小。
3
这让我反思:人是多重的,事物是多变的,社会是多元的。如果采取单一的某种方法去应对所有人,或者所有事物,甚至整个社会,最终只会以失败告终。
非常喜欢吴军老师讲的一个故事:“林黛玉式的困境”林黛玉很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也很深,但这也是她致命的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林黛玉就是这样,她越是精进,越到后来贾府里只有贾宝玉能够懂她。我们很多人做事就是这样,越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差,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4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了,有的人遇事一招用到老,坚决不低头,强势怼回去;有的人遇事也只用一招,认怂,不断认怂;而有些人,他会根据什么事,什么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怎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等等展开分析,最终做出决定。
5
在与人交流时,有些人,认为自己不会人云亦云,非常有主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反而常常会把一次次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变成自己一枝独秀的舞台。到头来别人说的什么,自己根本不在意,或者直接就把别人的看法堵在了别人的嘴里,自己从头说到尾。这样也会形成一种局面:自己了解的知识重复使用,而别人想交流的知识自己听不进去,无限死循环,以致于没有一点知识增量。
6
人总是有一种倾向,对于任何问题,都想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或者得到结论。为啥?就是为了节省大脑的带宽和耗能。这是人的本性。而在当今社会,我更愿意成为独立思考者,不能被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结论所蒙蔽。时刻提醒自己,要刻意绕过这个bug,增加对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