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思考死亡 更阳光快乐的生活——《西藏生死书》记3
原创 坐驰 坐驰的读书笔记 2023-09-16 08:02 发表于天津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那么请你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既可以帮助我,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索甲仁波切生于西藏,由 20 世纪最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被上师认出是托顿·索甲(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蒋扬钦哲的上师)的转世。
1971 年至英国剑桥大学专修比较宗教学,1974 年开始弘扬佛法。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全球。由于思路清晰、功底扎实谈吐从容幽默,他的传法深受信众的欢迎.被誉为“ 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并成为许多国家的佛学中心与佛教团体的负责人或指导者。
直面思考死亡 更阳光快乐的生活——《西藏生死书》记3
文|坐驰
首先还是声明一下,本人没有宗教信仰,这里仅以逻辑和心理感受为出发点做些笔记。
末尾有彩蛋
现代科学对于死亡的认识主要是一种负面的看法,认为死亡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毁灭和失去一切。大部分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活在死亡的恐惧中。还有一些人则以天真、轻率的欢愉心情看待死亡,似乎死亡无可担忧,但可惜两者都没有正面认真去思考死亡。
死亡虽然有很多未知,但有两点是明确的:1、总有一天会死,2、不知道何时会死。对于这个迟早要遇到的问题,今天直面的思考一下,对待生活的看法可能由此改变。
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学生时代,就常听到这个无解的提问“我是谁?”,在纯物质的世界这种世界观背景下,思考这个问题一定会发疯。因为我们所有对自己的认识都来源于别人给与的标签:名字、身份、家人、财产……而死亡以后这些活着的时候被标记的特征都将消失。这便是恐惧的来源。这时候假定在身体之外,我们有一个“灵魂”的本我存在才能得到安慰。所有的标签都是对应于身体的,而这个本我更大程度是对于意识的。
当意识到本我的存在,我们也就不会眷恋于满足身体欲望而产生的快感,更容易做些有价值的事。当相信迟早会死亡,死亡以后遍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纵容身体的欲望,不顾忌对他人的伤害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容易变得自私。而当我们相信在身体之外,意识层面和更高的本我层面,遍更容易变得慈悲。
进而引出人的惰性分两种,以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惰性,整天懒羊羊的晒太阳,喝不完的茶,听不完的音乐,和朋友瞎扯。而西方的惰性则是一辈子忙不完的事,身不由己。一个贪图身体的物质享受,一个为了“获得更多”的执念而非常疲惫。
而当我们时常思考一下死亡的时候,便会发现自己正在从习气中走出来。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放下它们,视野越来越广阔。当执着逐步解除,真正的慈悲心便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当一切都放下才是通往真正的自由的道路(思想的自由)。
为了更好的得到安住当下的自在,认识自我的真面目,禅修是一种方法,关于这些在前一篇(借鉴修行的智慧 解决当下的烦恼 修行重点摘要——《西藏生死书》记2(抄))中有详细的介绍就不再赘述。但是围绕这一目的,单纯刻意的禅修只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决心实践。
打坐禅修冥想的修行与活在当下的处世态度有一种相同之处。两者都具有积极而正面的心态。禅修冥想的宁静是对外界明确的感知,但是又不动心去思考与联想,也不会消极的昏睡。而活在当下的处世态度,则同样对周围发生的事很清楚明白,但是拿得起放得下,立足当下,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认真活好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件事,也不会消极的逃避社会,不去了解世界的变化。看到有人玩笑说,看到家里的狗睡的很香就很嫉妒,其实狗能睡得香正是因为不会记恨昨天打狗的猫,也不会忧愁明天的晚餐。
总之对于死亡的思考,目的是更从容的活在当下,减少本可以没有的各种执念,生活的更加积极、正能量、有意义,自己更加阳光快乐,也同时给周围的人带来阳光和快乐,最终社会更和谐,更积极,更进取。
最后彩蛋,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心灵奇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终于得到机会施展才华,却突然意外进入死亡的过程,在去往天堂的路上,他的不甘心、挣扎以及半路逃跑进入灵魂的世界,进而发生的许多奇妙故事,最终当他再次被“抢救”回来,终于能够接受活在当下的美好生活。
能看到结尾,我表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如果能再点击一下右下角的“在看”、或转发到朋友圈,那真是要感动到热泪盈眶!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本人*坐驰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