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读过了《活着》这本书,只是那个时候《活着》是作为必读书目来推荐给我们阅读的,而非我主动去阅读。
现在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活着》,发现了一些新的感受。
福贵的人生就是普通人民的一生,从有到无,从无再到有,是一种正常的循序过度现象。
有庆和凤霞的死再一次抨击了当时人性的残酷和泯灭,善良再一次成为穷人的绊脚石,上层人物的利用工具。
家珍是不幸的,她的形象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广大女性,地位低微而又辛劳,但又是幸福的,和福贵有了一双儿女,在离开人世之前还看见凤霞有了归属。
二喜的形象是父母长辈理想中的好女婿形象,老实,敦厚,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往往充当接盘侠的角色。
余华老师的文字朴实无华充满感性,场景描写没有过多的形容词,心理描写没有丰富多彩的感情戏 但就是能让你一直读下去。
书的前半部分让人看的恨的牙痒痒,后半部分则心情凝重,感动涕零。
书中始终表明一个观点: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好好活着,过一天算一天就是最大的意义,至于好坏,那就靠机遇和天来定,过好每一天算是成功了。
最喜欢书中福贵讲的那句话: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老人说的话是有一定的历史经验的。
也希望你能在996之后,在外打拼的你读过此书之后能有点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