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中国清末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有人评论“袁世凯其人,恰与三国时的曹操类似,于治世则为能臣,遇乱世则可为奸雄”。可以说,既是时事造就了他,也是时事摧毁了他。然何出此言?
首先,他出生官宦,幼好兵法,常与父叔游历官场,少多习官场本领,但其科举之路却不尽如意,以致希望破灭而把诗文付之一炬。如果当朝昌盛,时事安逸,袁世凯至多也只能成为一个靠门第获袭官位的官宦子弟,于历史上也不过一无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当时清朝日益腐朽不堪,处处遭受蚕食,再加之当时帝国主义的不断扩张,从而使得他能在平定朝鲜动乱中初显“神威”,尔后借此“知名”被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保荐袁世凯负责督练新军,为日后其军事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纵观历史,至此之后,中国的历史或多或少的都会与袁世凯有所联系。戊戌变法的完败,武昌起义后清帝国的复辟与灭亡,动乱后南北形式上的短暂一统,之后的帝制的复辟,甚至是北洋军阀割据和国共的北伐战争。可以说乱世造英雄,更造就军事枭雄。从这点讲,袁世凯倒是生得逢时。
然而,又恰恰是这么的一个时代,而使得袁世凯最终一败涂地,甚至是遗臭万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世界大动乱的时期。资本主义矛盾日益激化,衍生的各帝国更是对土地和财富充满了贪狼的渴望,达尔文的优胜劣汰思想更是激励了他们的蚕食欲望。加之清王朝的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的没落,在闭关锁国后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历经“凌辱”,人民的小农思想逐渐被改变。之后的一系列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武昌起义,更是无形中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抗击,导致到了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中帝国历来的两大支柱已如溃烂的朽木。何为两大支柱?行政支柱——皇帝,精神支柱——孔子。而他却为了巩固自己的帝王统治,妄图重拾这两根支柱作为帝国的根基,改宪法,行洪宪帝制,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最终造成了人民的极度不满和各地军阀的叛变,只能憾死于自己的皇帝梦中。倘若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兴盛,倘若不是清王朝的过度腐朽和列强的过度蚕食,或许他欲效仿德日的君主制的洪宪帝制可能会凑效,而他将会像明治天皇一样成为一代枭雄。只可惜他的改革与时代的步伐已背道而驰,而且废清王而自立帝王,岂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不能说袁世凯一无是处,只能说他生不逢时,抑或是说传统的封建思想对他的侵害极深,使得他不能,更确切的说是不甘只作为中华民国的一总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