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大家3个问题:
你觉得知识能改变命运吗?
你付费学习过知识吗?(任何知识都算)
你学的知识让你改变命运了吗?
相信这时候会出现至少2个声音,知识有用论和知识无用论。同样一本书一个课程有的人看了学了觉得获益匪浅,有的人觉得没啥用甚至变得更焦虑,那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今天就来带大家一窥究竟!你跟会学习的人差在哪了?怎么样不花钱也能学到你需要的知识?怎么样通过内化知识真正改变命运?
接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我们先来做几个对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于2010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定价39元。
有一个同名训练课程由: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提供。如果你自己去北京上海或广州参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公开课。两天学费为6000元。请认证讲师到公司来做内部培训的话,价格是每天40000元,且必须每个学习者额外缴纳2000元的资料费。
《卓有成效管理者》于2009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
德鲁克学院每个季度在北京召开同主题公开课,两天的学费为4800元。
《销售巨人:大订单销售训练手册》的2010年简体中文,新版把两本英文原著合为一版出版,定价59元。
Huthwaite公司在美国和欧洲提供同名训练课程,学费为:每人145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165元。
以上只是经典图书与权威培训之间的对比。还有很多名为情商或情绪管理控制的培训课程。公开课价格为2000到5000元。但论其核心知识,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比得上《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或者《成功EQ密码》这两本书。
又或者,如果你想提升自己或公司相关员工的谈判能力,选一位培训师来企业讲课吧。每天1万到8万之间的报价区间,各种选择应有尽有。
但是你要知道,以谈判为主题的图书英文版的数量超过了17000种。中文版超过了1000种。虽然有不少滥竽充数之作。但世界级的经典作品几乎悉数译介,比如:
《谈判分析》霍华德·雷法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版。
《谈判力》罗杰·费希尔,中信出版社,2009版。
《活学活用博弈论》詹姆斯·米勒,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6版。
《厉害冲突》费雷德·简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哈佛经典谈判术》迪帕克·马哈拉,马克思·巴译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这些书的主题都是谈判。有的薄,有的厚,有的偏原理,有的偏实战,有的主要面对客户,有的细谈内部冲突……你完全可以针对企业具体需求挑选合适的图书,而且,其中任何一位作者都比你花高价请到的培训师权威。
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学习主题还有哪些呢?领导力,人力资源,客服户服务,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职业素养等。每个主题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几万元的培训课程。也有售价几十元的图书。
你是不是想问?是不是作者们都保留了一些关键内容,在书中不写出来,只在培训时透露呢。就像猫上树的绝招,不会交给老虎。不是的,培训和读书所包含的核心的知识是一模一样的。
那核心内容相同,价值差百倍,难道选择培训课程的企业都是人傻钱多吗?不然,在高度发达的美国企业和成人教育市场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企业和个人学习者也在实际经历中发现。参加精心设计的现场学习效果确实比读书的效果好。好多少呢?好到值得花多百倍的金钱。
核心内容相同,价值到底差在哪里?我们发现,精心设计的现场培训往往比自己阅读更有效。
主要是基于下列公式中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因素。
重点来了!!
若把有效促进学习的因素分离出来。也会使我们的学习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选择更多。
图书=核心知识+书面表达。
培训=核心知识+口头表达+X。
同主题图书和培训课程的核心知识相差不大,可以消项。
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对于同样的信息,通过视觉输入或者听觉输入差别也不大,可以消项。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培训=图书+X。
由此可见,同主题的图书和培训课程的差距就在于X。
X价值多少?等于参加培训和购买图书的差价。“X”为什么这样宝贵?因为X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那么X到底是什么呢?诺尔斯等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对成人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叫做:appropriation,作为教育学专业术语。
appropriation常常被翻译为『内化』,其实词典上的意思是:挪用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干脆译作拆为己用。
这个过程中,通常包括学习者激活和反思了过往的经验。设想和规划了未来的行动以及现场的技能演练。总而言之,学习者参加精心设计的现场学习,如培训,之所以比自己图书更有效,关键在于有些因素促进了学习者的拆为己用。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诺斯提出的成人学习公理,在精心设计的培训课程中都有体现了出来。主要分为以下5点:
一:自我导向
优秀的培训师通常会做课前调研。以了解学习者对于某个主题的认识、经验、问题和期望。在此基础上设计或调整课程。学习者在学习期间就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后评估此次学习。
二:关联经验
学习者被提醒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做法、见闻,然后经过批判性反思,加工以往的经验。
学习者还通过现场测试(不是考试哈)。明晰自己的风格/习惯,知道自己的水平,认清自己的差距。
三:强调实践
现场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公开分享、游戏和工具。让核心知识不再是单纯的理念,而成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实践。
另外,按照ASPD(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的报告。优秀的现场培训一定要考虑两点:
1) 即学即练。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中第一次练习新技巧的机会。
2) :现场反馈及讲师在学习者练习后给予专业的点评。
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之后的工作中很容易地加以应用和实践。
四: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习者讲出自己的具体问题,并讨论怎样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要求学习者详细规划课后应用的步骤和情景。也就是我们现在参加完各种培训老师都会布置打卡作业的原因。
五:内在驱动
只有很少的人认为阅读(尤其是读致用类书籍)读图书本身是有趣的、快乐的。但在现场学习中,培训师往往精心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模块。努力让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另外,小组活动也让人更加投入,更有兴趣。培训之所以比阅读更好,关键就在于它能体现出成人的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以及对成人学习功力切实的落地和操作。
归根结底,这就是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培训可以更好地促进成人学习:
I(引导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催化应用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理解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将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反思)
有了I,学习者更容易应用知识。(体验)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反思)
有了I,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第一次实践(安全的演练)。(体验)
有了I,学习者在演练后得到点评。(反思)
所以,有了I(Interpretation),学习者就可以反复进行“体验”和“反思”,从而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体验”和“反思”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我们把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称之为“拆解”,或“拆为己用”(Appropriation)。
A(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现在通过对比考察成人教育学理念和优秀的现场培训。把知识拆为己用,不断的体验+反思,才是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个人行为的不二法门。
敲重点咯!如果我们能用好这套办法,在阅读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自己当自己的拆书家,不断通过刻意练习上述办法,再说一遍:不断体验+反思。那么你真的只要花一本书的钱就可以学到几万块的培训效果,甚至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培训师也未可知。
龙兄说过:知识不能改变命运,除非带来了行动;行动也不能改变命运,除非行动带来了结果;所以结果能改变命运。
现在的你,有怎样的结果?学以致用,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真正的“学习”,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