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和讨论》之我见

读《<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和讨论》

之我见

    2019年6月1日,教育专家崔成林教授在学校课改群转发了文章《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与讨论》,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那些被冷落的“教育常识”才是真教育。思考如下:

  一、坚持“学生为主体”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陈大伟教授这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之处在于真正落实了“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是贯穿课堂始末的中心轴,是课堂的灵魂所在,这点在课后老师们的讨论阶段也是一致的共识。具体来说:

1、有一双儿童的视角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首先“儿童的视角”。陈教授课前“认真读了课文,然后是读了原文,接着研究了文章的故事是不是真的。”看得出他精心进行了备课,研究的还比较深入。但他“走进教室,我自己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一边,就从学生的基础入手,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其理念就是“弱者,道之用”。就是“告诉学生,老师没有你需要的答案和知识,你得自己去找,去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泰安市实验学校在观课议课环节,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看需要落实的知识点,“教师直接讲的有几个,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的是几个”,这可以作为引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注脚吧。

2、细致的观察学生

  正如评课阶段王莹老师所说:陈老师是在挖掘每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学生翻书的过程,他每一个细节,细微的动作,老师看到了,给予认可了,这个学生就获得心理上的“老师在关注我,关注的我那么细致”的感受,他很高兴,他兴奋,他喜欢老师,他就愿意听你的。而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只是在努力地挖掘了教材中的知识。

3、真诚的赞赏学生

    威廉.詹姆斯:“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收到赞美”。陈教授关注了学生的细节,所以他的赞美都是具体的行为,而非空洞的“真棒”。比如:“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选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他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在念着,这是他在练习概述。更有意思的是,概述完了以后还不忘再去翻一翻,看一看自己概述得是否准确。”

  4、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尊重,还现在教师的一些细节中,陈教授提醒:就是不要在多媒体上预先准备问题的答案。因为当讨论结束以后,老师拿出了幻灯片上自己的结论。会让孩子们感觉“没有尊重他们的意见”。为此,陈教授建议:用Word文档把课文做出来,在多媒体上放出来,学生说到那个词教师就把那个词变黑,一刷。总之我们表达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就是“我关注你”,“你是重要的”。“教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有一个正确答案。即使这些问题有一个以上的可能答案,但是教师通常在头脑中只有一个特定的答案。他们不想听到你的想法:他们只想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这名高中生的自白,让我们有怎样的思考啊?

5、让学生提问题

    詹姆斯.加维勒克和塔夫.拉斐尔 说过:“给学生一个问题来回答,她将学会刚刚阅读过的章节。教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她将学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天然的知道怎样提出好的问题,不过,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会怎样形成问题——而且相关研究已经指出了怎样进行这种教学活动。本节课陈教授有多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听别人的时候,还要学会问,让他说出自己的理由来。”、“我先把刚才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同学的问题拿出来说。她在问:为什么叫最后一头战象?”、“还有问题没有?来,你来说。”这些提问较好的引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考。摩根和萨克森说过“关于学习的传统观点是,当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时,这时学习就发生了,但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理解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时才会发生。”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会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

1、用身边的榜样塑造学习经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本节课中陈教授引导学生:“真是值得学习啊!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拿到语文书先要翻一翻。但老师小时候没有你们做得这样好,把课文中字词都好好地预习预习。”、“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选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他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在念着,这是他在练习概述。更有意思的是,概述完了以后还不忘再去翻一翻,看一看自己概述得是否准确。真棒,请坐下。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是什么?说的时候注意按时间顺序说,并想一想一共有几件事情。”这些反应了陈教授心中有学生,也是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整个课堂,没有批评学生,但是达到的效果是:教授的课,开始的时候还是我们平常的那个状态,但是到最后了,还真的是,学生都是在学,都是在盯着教授。

  陈教授的课充分的体现了:“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

2、精心的设计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1)、设计优质的问题

问题是帮助建立相互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因为提问鼓励我们成为更好的倾听者,同时对于另一个人来说更“有存在感”,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问题是也思考的开始,是开展思维活动的钥匙。

我认为陈教授的课有三个主问题:

问题1:我请你跟大家说说,不要说词了,现在说说看,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概况了故事,整体感知了文章。

问题2:想一想,你觉得嘎羧是一头什么样的大象?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抽取出了战象嘎羧的优秀品质。

问题3:那为什么没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你们想过,你认为这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了写作的技巧和艺术。

  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

(2)、适当的停顿时间

“等待时间似乎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教师总是习惯于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如果他们没有马上得到一个答案,他们就会提出一个不自觉地给予学生答案的引导性问题。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他们也需要,如果问题比较复杂的话。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不容易的;他没们对此感到不适应,因为等待时间是一个需要反馈和实践的概念。但是现在我们的教师已经开始理解到复杂的问题和等待时间的运用之间有某种联系——为了能够思考得出结论,孩子们需要他。”斯图亚特.格林伯格说过。等待时间一般在两个环节使用:第一,老师提出问题以后,等待一个时间让学生去回答;第二,学生回答完了以后,教师有一个适当的等待时间。因为是课堂实录,这点感受不深,但是也有记录:“大家想一想,在课上都要都要动脑子哦。老师很多时候是会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的。谁来说一说?(等待)”

(3)、及时的追问学生

  追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我校很多教师已经较好的使用,不再繁述。

  3、播撒探索的种子

  普罗塔格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陈教授的课的成功还在于:有些同学还在举手,看来还有问题。我问一下,你的问题谁来解决啊?是不是等老师来解决啊?生:不是。师:那怎么办?生:自己解决。师:好,那就自己下去解决吧。

附件:课堂实录 

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最后一头战象》课堂实录与讨论

一、课堂实录

授课学校  济南经五路小学,授课时间  2010年12月1日下午

授课教师:陈大伟

(由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语文教师记录整理)

师:大家不一定要坐得这么端正,上课的时候大家可以放松一些,可以自由一些,我们要在课堂上要争取一种很愉快的心情。

现在我们上课,预习过课文没有?

生:预习过。

师:预习到了一些什么?来,你说说。

生1:预习了生词,还自己还提了几个问题,还有,划出了自己感触很深的部分。

师:太厉害了。你预习了生词,那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同学们把课本翻开,你给大家说说看,你预习了哪些生词,你说说看。

生1:我预习了“威风凛凛”。

师:第一,大家看到“威风凛凛”,什么意思?

生1:威严和严肃的样子。

师:不错啊,有没有同学不懂这个意思的?都懂了吧?那你接着说。

生1:我还预习了“亢奋”,就是极度的兴奋。

师:极度的兴奋。还有呢?

生1:我还看了“摩挲”,“摩挲”实际上意思就是用手抚摸。

师:好的,我要找第二位同学了。来,你说说看预习了哪些生词?

生2:我预习了“冢”。

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2:大片的墓群。

师:大片的墓群。课文的“象冢”是什么意思?

生2:象冢就是埋葬很多大象的地方。

师:很不错,再说一个。

生2:我还查了“炯炯有神”。

师:炯炯有神。

生2:意思就是说眼睛显得很有精神的样子。

师:眼睛显得很有精神。真不错。真是值得学习啊!老师小时候也是这样,拿到语文书先要翻一翻。但老师小时候没有你们做得这样好,把课文中字词都好好地预习预习。好,有些同学预习了生词,还有预习了什么?除了生词,还做了些什么工作?来,你给大家讲一讲,还做了些什么?

生3:我知道了“战象”和“象兵”。

师:他注意到了战象和象兵。战象和象兵有什么不同?你来说。

生4:象兵就是坐在大象背上的士兵。

师:战象呢?

生4:战象就是只有一头大象,它自己去攻击。

师:只有一头大象?

生4:不是,很多很多。

师:对,有可能是一头,也有可能是很多。战象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啊?我们书上怎么说的?请你说说看。

生5:士兵骑象杀敌。

师:对,这是士兵骑象杀敌,这个“兵”是什么?

生:象兵。

师:好,战象驮着士兵,作为交通工具在发挥作用。你再说。

生5: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的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师:这是战象在直接参与攻击。我们知道大象是在陆地上很大的动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很多很多大象参与战斗的气势,请这位同学再读一下。

(生5读)

师:你能不能把势不可挡的味道再琢磨一下,想法读出来?能吗?好,再来。其他同学可以继续闭眼想象。

(生5再读)

师:好,请坐下。大家自己读一遍,把这个势不可挡的味道读出来。

(生读)

师:好,读得不错。还有同学预习了什么呢?还知道了些什么啊?

你看,预习得好的同学,现在就很得意,我预习过,我知道。他们在用热切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来回答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课前没有预习,这个时候就有点后悔了。

来,我请你跟大家说说,不要说词了,现在说说看,你还知道了些什么?来,面向同学给大家说。

生6:我还知道和日寇战斗的时候,只有一头战象活着,其余的战象都死了。这头战象被一个人发现,然后带回家,去给他治伤养伤。

师:他已经学会干什么了?用自己的话?

生:概括。

师:对,他在概括故事,述说故事。我们现在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这个故事?

大家抓紧时间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简要的话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故事。读的时候可以用笔勾一下关键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来,我请你说一说。注意向同学们说。

生7:在1943年的时候,象兵和。

师:1943年,这是说了什么?

生7:时间。

师:时间。好,接着。

生7: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仅存的一头战象被人发现,然后被运回寨子养伤。二十多年过去了,战象独自走上了曾经战争过的战场,和曾经战争过的同伴躺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嘎羧的忠诚和善良。

师:说得太好了。注意,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

生:时间。

师: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写,他按时间顺序说,这很好。但有个地方还可以补充一点。

生7:嗯。

师:你自己想到了,你再说说。

生7:应该再说先披上象鞍。

师:先披上象鞍,然后再回到曾经战斗过的战场。然后呢,和同伴躺在一起。故事就是这样的,知道了吗?

生:知道。

师:真好。第一,是按时间说的。第二,说了几件事情?。

生7:第一是它被救。第二是二十六年过去,战象衰老了。

师:有一句他说得非常好,二十六年过去了,这当中把很多无关紧要的细节就略过去了。这是略写。

生7:然后,披上了象鞍。

师:接着。

生7:走向了曾经和自己伙伴战斗过的战场,最后和同伴躺在一起。

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选他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发现他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在念着,这是他在练习概述。更有意思的是,概述完了以后还不忘再去翻一翻,看一看自己概述得是否准确。真棒,请坐下。

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哦,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是什么?说的时候注意按时间顺序说,并想一想一共有几件事情。

(生练说)

师:大家概述了故事,知道故事写了什么。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还说“从中可以看出嘎羧的忠诚和善良”。你能看出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在课上都要都要动脑子哦。老师很多时候是会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的。谁来说一说?

(等待)

从大家的表情中看,有些同学还不太明白,一时不明白没关系,再读一读书。这个时候可以细细地读,想一想,你觉得嘎羧是一头什么样的大象,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生默读)

师:同桌先说一说吧,相互说。两个人都要相互说给对方听。

(生同桌相互说)

师:我们找这一组的同学起来,这样,(对A同学)你来说同桌的同学说的是什么。注意,我不是要你说自己的观点。

生A:他说嘎羧是一头非常忠诚善良的大象。

师:(对B同学)你是这样的说的吗?

生B:是的。

师:那他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生B:他说这是一头对友情非常忠诚的大象。

师:好,你问他原因没有?为什么说他忠诚,什么地方看出他忠诚来了?

生B:我问了。

师:他怎么说?

生B:他就说嘎羧又披上了战袍,走向了他自己当年的战场。

师:真好!同组学习,第一你一定要学会倾听,要听别人说;第二,听别人的时候,还要学会问,让他说出自己的理由来。这组同学做得很不错哦,第一听得非常认真,第二听的过程当中,还学会询问别人了。

现在,我再找一些同学起来说说你的看法,然后说说你的理由,请你说说。

生8:我觉得这头大象非常重情义,也是非常忠诚的。

师:重情义,非常忠诚,好。

生8:我是从课文中的一句话里明白的。

师:哪一句?

生8:是第23自然段。

师:有些同学真不错,尽管是这个同学在回答问题,但是他们一听到23自然段,就马上去看23自然段了。

生8: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这让我感受到,它在死之后,完全可以留在它祖先留下的象冢中,而它没有,它留在了当年它与它同伴并肩作战过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说明非常重视情义?

师:什么情义?

生8:友情。

师:友情,还有呢?并肩作战的情义是?

生8:战友的情义。

师:对,这里还有共同战斗的战友情义。非常好,请坐下,谢谢你。

还有谁?来,请你说说看。

生9:我还是觉得嘎羧非常的重情重义,他没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去,而是和曾经战斗过的战友躺倒了一起,而且我还觉得,他那个。

师:还觉得,注意,下面是他要表达自己的新想法了。这样说真不错,它说明你是认真听了前一个同学意见的,而且还有自己的新想法。来,你接着说。

生9:我还觉得这个嘎羧无论是对人类也好,还是对大象也好,都是非常的好。

师:刚在我们说嘎羧对死去的战象有战友之情。你说它对人类好,你在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9:因为那个,人类对他好。

师:我现在的问题的是,你说他对人类很好,在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对人类也重情重义。

(学生紧张的翻书找)

师:你看,这个地方,如果学习过程当中有个好习惯的话,就很好了,把它勾画一下,这个时候就用不着来找了,是不是?

生9:嗯。

师:其实你是明白的,只是当时忘了勾画,是不是?所以你今后注意,看到好东西,要注意勾一下,以方便自己能够找到,是不是?好,谢谢你!

有谁愿意帮帮他呢?刚才他说什么了?

生:嘎羧对人类也非常好。

师:对人类也重情重义。好,谁来帮他补充一下,在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10:我从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的嘴里,他什么也没有吃,只喝了一点水,就这样围着寨子走了三圈。我从这里也体会到,嘎羧对人类也重情重义,因为如果它没有和人类结下深厚的友谊,它不会绕着这个寨子走三圈。

师:走三圈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想的,它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呢?

(这位同学犹豫,有的同学急不可待地举手)等一下,让他想一想,它走这三圈它会想什么呢?

生10:它可能会想,觉得。

师:假如你就是这头战象,你会想什么?

生10:我会想他们二十六年来对我的照顾,还有就是对他们的不舍。

师:好,说到了不舍,这是依依不舍的三圈。请坐下。

谁能把自己想象成嘎羧,说一说走三圈的时候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你究竟在干什么?好,你来。

生11:我会想,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一看这个寨子。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

生11:道别

师:这是道别的三圈。好,还有呢?

生12:我心里想着,我要好好的看一看,还有曾经帮助我的人。

师:这是感恩的三圈。还有吗?来,请你说说。

生13:我觉得是报恩的三圈。因为在当年战场上,我身负重伤,被这个寨子的人救了起来,他们照顾我二十六年,所以我觉得围着这个寨子走了三圈,对这些人的一种感激。

师:好,这三圈是依依不舍的三圈,是告别的三圈,是感恩的三圈。大家读一读这一句,读出这样的心情来。

嘎羧要走了,这里的“走”是什么意思?

生:是死去。

师:对,是永远的离开,面对这样一头要永远离开你的战象,你的心情是

生14:沉重

生15:忧伤

师:同学们不妨用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来,自己读一读这一段。

(生读)

师:好,我找一位同学来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生16读,声音低沉)

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太小声了。

师:有些同学说她声音太轻了。老师觉得她读得太好了,这位同学沉浸其中,读出了一种沉重和依依不舍,还读出了一种难受和忧伤,这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读得真好,我们该为她的阅读鼓掌。

(生鼓掌)

师:在嘎羧身上还有很多品质可以体会。还有谁可以说一说?

生13:还有忠诚和勇敢。

师:对,还有勇敢,还有什么?好,请你说说。

生17:我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了。

师: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太好了。我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读课内的,更重要的还要从课外找一些东西来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很好。你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17:我了解到了,本来象冢是大象死后要去的最神圣的地方,而嘎羧放弃了去神圣的地方,和当年一起战斗过的战友躺在一起。

师:他说了一个很好的词语——“神圣”,嘎羧不到祖先的象冢里去,难道就放弃了神圣吗?你是怎么看的?

生17:它选择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是更神圣的。

师:对,这里不是放弃神圣,是选择和自己的战友躺在一起,这样做更神圣。

和战友躺在一起是选择神圣。那死的过程你觉得神不神圣?你觉得好说嘛?

生17:挺好说。

师:挺好说,那你就说说。

生17:我觉得它体力不支就是要去挖这个坑,这说明,它坚持耗费自己的体力也要去挖这个坑,都要和战友躺在一起,就觉得只要和战友躺在一起,不管付出多大的东西都是值得的,所以说我觉得它这样也挺神圣的。

师:好,死得很神圣。其实整个过程,也就是从他开始上路,后面充满了神圣的感觉,大家看一看,在123页14自然段,我们看一看它的举动,读一读这些文字。想一想你读这些文字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注:课文字为“左口右欧”,此处找不出这个字),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一些同学把“喇喇”读成“cici”)

师:看样子预习生词这个地方没有预习到。谁来说说看,该读什么?查字典没有?有没有同学带了字典,有没有?看来到一个新环境上课,大家的学习用具没有带全,相信大家平时在教室里应该有一本字典。大家下去要查。看来今后预习的时候,读课文的时候,凡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要轻易跳过去。

好了,大家读这段文字有一种什么感觉啊?

生18:庄严

生15:神圣

生19:有英雄气概

师:来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战场,再遥想着当年的战斗辉煌,遥想着和战友们冲锋陷阵的时候,它心中充满了庄严很神圣的感觉,展现了一种英雄的气概。说得好!这里,我们由课外的神圣引到了课内的神圣。

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基本了解了故事,体会到了嘎羧的品质。你们觉得这篇文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没有人提出问题)

师:我先把刚才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个同学的问题拿出来说。她在问:“为什么叫最后一头战象?”同学们想一想,它死的时候是不是战象啊?

生:是。

师:那我再拿出原文给大家看一看:(幻灯片出示:“它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你们觉得这还像一头战象吗?它还有战象的气势和威风吗?

生:不像。

师:那为什么还是叫战象?这里写的是什么?

生20:战象的气质,精神。

师:对,尽管战象的身体已经不堪入目了,但它有战士的品质和精神,它忠诚,它有情有义,它有一颗英雄的心。所以,这里还说它是最后一头战象。还有问题没有?来,你来说。

生21:最后,最后这战象怎么样了?

师:你说呢?最后这头战象怎么样了?

生21:它和并肩作战的战友躺在一起了。

师:好,谢谢你。你非常愿意提出问题,很好。但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了,知道了答案,我们也可以不提出来,谢谢。

还有什么问题啊?看来大家没有问题了,我提一个问题吧,老师读了这篇课文曾经想过这是不是真的。你们这样想过吗?

部分学生:想过。

师:想过,那为什么没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你们想过,你认为这是不是真的。

生12:我觉得是。

生17:我觉得不是。

师:我注意了作者的身份。作者是谁啊?

生:沈石溪。

师:他是一个什么角色?

生:小说家。

师:你们对小说家写的东西有什么想法?

生14:可能是真的。

生22:也可能是假的。

师:我们可以说这头战象是作家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我问你们,你们相不相信这是真的?

生:相信。

师:为什么要相信?有一篇《海的女儿》,里面有一条美人鱼,那是不是真的?

生:不是。

师:但是我们大家愿意相信她的存在吗?

生:愿意。

师:对,我们愿意相信,是因为她身上有那么多的美好和善良。这最后一头战象,我们愿意相信,也因为它身上有我们渴望的美好。美好的东西什么?

生23:忠诚,善良,勇敢。

师:勇敢,视死如归,要有尊严。我们相信它是真的,还因为什么原因啊?写得像什么?

生24:写得像真的一样。

师:那什么地方写得像真的一样呢?大家试着找一个地方看一看。

生25:我找到了第7自然段。

师:我们看他是怎么写的,大家读一读,第7自然段。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你读了这一段话,有什么样的感觉,你的头脑当中有了什么?

生25:画面。

师:有了画面感,这个画面而且很生动。这就是写真了,写活了,他用一些传神的动词和描写神态的词语,还用比喻的写法。大家下课以后还可以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可能是假的,但写得像真的一样,这就是艺术的真。读过这篇文章,我们愿意相信他,一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引发我们去追求一些东西,想象一些东西;第二是还要把它写好,通过描写,塑造一个真实的形象。这样,在今后生活当中,这一头战象就可能让我们想起忠诚,让我们想起勇敢,让我们想起善良,让我们想起报恩。这就是艺术形象的真和作用。

还有问题没有?这样,时间不多了,同学们如果还有问题,下课后可以相互继续讨论。

老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还想过一个问题,波农丁和作者“我”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是怎么知道战象的故事呢?如果这些东西不交代清楚,故事就会使人怀疑,就会变得不真。老师去查了原文,发现为了照顾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和能力,课文把原文压缩了,这些细节就没有交代了。所以,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再去看看原文。比如课文当中写作者“我”和波农丁悄悄的跟在后面,他为什么要去跟呢,仅仅是好奇吗?原文是有介绍的。哎呀,有些同学在举手了,想来回答这个问题了,你们读过原文吗?

生19:是啊。

师: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同学读过原文。请站起来!

(站起来十多位同学)

师:真是不错,请大家把掌声给这些同学!读过原文,就知道了背景,就有了更宽阔的视野,特别好!谢谢你们,请坐下!

原文里面,他们本来是要去干什么?

生26:捡象牙。

师:最后捡象牙了吗?

生26:没有,波农丁最后说了:“要是我们在这里捡象牙,只怕是盖了新竹楼要起火,买了牯子牛也会被老虎咬死的。”

师:是的,波农丁受到了战象的影响,相信大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建议没有读原文的,要下去读一读。

有些同学还在举手,看来还有问题。我问一下,你的问题谁来解决啊?是不是等老师来解决啊?

生:不是。

师:那怎么办?

生:自己解决。

师:好,那就自己下去解决吧。下课。

二、

《最后一头战象》讨论记录[1]

【参加讨论人员】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陈大伟副教授

山东省济南市 市中区教研员: 王莹老师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阎莉校长  李雅副校长  王煦主任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张宇老师  颜庭薇老师陈志霞老师 田达老师 范新鹏老师  李晓艳老师李丽老师 ;

其余参与老师有:林琳老师 耿洁老师  宋军红老师刘杰老师  李金辉老师  沈晓璐老师

【讨论纪实】

颜庭薇老师:陈教授,在您上课之前,我们学校的田老师也上了《最后一头战象》,他是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的老师,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请您谈谈您对田老师上的这节课的感受好吗?

陈大伟副教授:实际上,我向田老师学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在多媒体上预先准备问题的答案。因为我曾经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一节课,老师提出了一个讨论题,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中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大家也各抒己见,但讨论结束以后,老师拿出了幻灯片上自己的结论。这时,我听到有同学小声嘟哝:“早就有了结论,还要我们讨论什么?”我以为,这是学生在抱怨老师没有尊重他们的劳动,没有尊重他们的意见。长此以往,我想,学生就不会再有参与积极性了。

颜庭薇老师:您的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呀,您在给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关注学生的基础是尊重学生。就拿高年级来说,为什么我们课堂上经常在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而在一年级,其实你不说孩子都很积极。这五年级之内,为什么孩子们在课堂上参与的程度上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一些事先没有想到后果的设计导致了这样的变化。时间长了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吧,陈老师?

陈大伟副教授:对,学生的很多行为是我们教师自己造就的,六年级的学生不发言和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某种程度上不尊重他们发言的意见是紧密相关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学生知道老师重视他们的意见,让他觉得你尊重他,你重视他的参与,这样他就愿意继续参与了。

我现在有一个主张和建议,就是用Word文档把课文做出来,在多媒体上放出来,他说到那个词你就把那个词变黑,一刷,他的意见得到了尊重。如果学生没有说到,你再把自己希望关注的文字用刷子刷黑,这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意见是得到尊重和重视的,这样还可以给其他同学指示正在学习的内容。

颜庭薇老师:我想,陈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我们采取多媒体的手段,它也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都要尊重学生,把关注学生落实到实处。

还有就是我注意到田老师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没有读出教学目标中所预期达到的效果。陈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大伟读教授:我觉得田老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还不错,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位同学先读了一次,田老师不太满意,他提醒了最好怎么读,这位同学第二次读的效果就有了改变,这里的提醒就很不错。接下来,他又等了一会儿,让大家体会着读,我注意到,同学们是读得不错的。

反倒是我的课堂有些问题,总体的问题是教学氛围和课文的风格不太匹配。为什么呢?因为这篇课文应该读得很凝重,教得很凝重,教得很悲壮。我在课堂上想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感觉快乐一些,学得自由一些。这样,课堂上快乐的过程和凝重的教学内容不太合拍。我自己在设计时对此有过考虑,最后选择的是过程的快乐。我想,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我不能教得太压抑,如果我教这个班多一些,可能会在营造英雄迟暮即将老去的凝重和悲壮氛围上多做一点。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格调,为阅读中的情感做一个基本的定位,我把这样的策略叫做篇读的指导策略。

颜庭薇老师:你瞧,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我们除了从文本的开发去总结外,还有就是从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上去领悟。今天上午的时候,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在一起交流。张老师上过这一课了,她说到了一些困惑,我们也请她说一说。

张宇老师:在说疑惑之前,我想先说说我的一个感想。听了您的课,我觉得和我有非常非常多的不同,刚才我内心其实就一直受到触动。我就在想,平常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和处理教材,在寻找教学策略,但是不是还是长期呆在一个模式里面被禁锢了?对您的课,我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我觉得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第一个关键词呢是关注,和您刚才说的尊重学生有相同的意思。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比如说一开始先和孩子交流,把他们的基础弄得非常的清楚;然后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表情,我注意到了,一个坐在后排的小男孩,开始他并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他可能对这个课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您发现了他,关注到了这个学生,并大胆地鼓励他回答问题,后面他就开始主动地举手了。

陈大伟副教授:但是,也有一位同学的效果不理想。我注意到他对学习不热心,我到他身边去关注过他三次,我建议他要和同学交流,他也和同学交流了,应该说也有变化,但离我的愿望还是有距离的。看来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长期的去关注,效果后期才能显现出来。

张宇老师:再一个就是关注所有学生的一个参与度,比如您刚才举的这个我们没有发现的例子。再有,就是您特别关注哪些同学还没有举手。还有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包括课前您跟他们交流的问题,您在课堂上没有放过课前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您都陆陆续续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再一个是真心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个点实在是太多了,我都记不下来了,就是说如果我是这个班的成员,我上完这节课,绝对会非常非常的兴奋,越来越喜欢,自信满满的。再一个就是您耐心的引导,关注每一个细节,很多细小的细节您都注意到了,比如说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跟着他找到了相应的自然段。还有就是抓住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小女孩,她在读那个告别亲人,告别村民的那一部分,声音很轻,说实话我都没有听得太清楚,我感觉她感情还是不投入,但是您的评价一出来,我们就感受到,这个孩子读这段的时候,真的打动了她内心了。我觉得这个孩子,就您这一次表扬她的机会,可能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这就是我学到的该怎样去关注。

第二个就是引导,包括四个小的方面,第一个内容梳理,说实话,您这节课,就一个体系,把战象的形象梳理起来,做得好高级,这是像您这样的大家才能操控的,能把这个教案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再有一个就是情感触动的一个引导,就是那个让孩子通过想象,有的是想象,有的是默读,品读,去走进这个内心世界,然后体会到当时不同的情景和情感。再一个是学习习惯的引导,包括最后学生预习的不到位,该他预习的地方引导他要预习,要查字典来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解决的就要通过自己来解决,还有最后要阅读原文的一个引导。还有就是对预习的利用,比如说开始预习,默读用的时间,然后学生交流,这就让我知道,每节课之前我都要让他们预习;最后,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学会质疑,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我觉得要去引导,我在听课本上写了一句话就是化指导为无形,我觉得真的起到了这样一个效果。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风范。风范呢,我觉得是我们很多老师不好把握的,您多年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您说自己课堂风格与这篇课文的情感色彩不是很一致,但我听了之后真是深有感触,您的这种风格就您独有,我们仿学也只能做到形似而不能神似。再有就是教材处理和把握,尤其是到后面和学生一起去讨论“真”这个问题,真正讲到艺术的问题,我就觉得,一下子这个课堂提升了一个高度,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特别有感触。

说了这些感触之后,我还想问问您我们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是力求体现文意兼得,就是内容和表达相统一。内容是一条线索,随着内容推动的情感又是一条线索,还有一个表达的线索,几条线索多个任务交织在一起,我们总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好,不知道您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陈大伟副教授:首先我也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彼此并不和谐的问题。但我认为,教学是选择和平衡的艺术,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什么都追求,什么都想要,一定是什么东西都得不到,你必须有选择和取舍,所以一定会有舍弃的痛苦,也会有有所忽略的遗憾。比如我这节课,我在写的方面、练笔的方面就不如田老师做得到位。舍弃了写的练笔,我取了什么呢?取了对艺术的美和艺术的真的玩味。要传递“真”,就有写法的分析了。我没有直接说,可以这样写,但让学生知道了这样写可以传神,可以写真。我想写法的培养也就在其中了。

我是主张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的,动起来先要生出对这篇课文的兴趣来,也就是先动情,动情以后就去体会感情是如何写出来的,这就引出了文的特征和写作手法,让他知道要这样表达的情,需要怎样去写,可以怎样去写。以今天的课堂为例,先说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在有感受的地方理解表达。就是先动情,然后体会为什么会动情,他是怎么表达得让我们动情的。第一要概括故事,第二要有感受,第三是要体会写法,怎么体会写法比较艺术一些,不仅体会写法,而且要让他知道,只有写成这样了,别人才会相信,别人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让他体会到了另外一种东西。就这样。

张宇老师:看来文意兼得的选择点还得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和选择。

颜庭薇老师:就是呀,看来我们还得从“文意兼得”的“兼”字上多研究呀。其他老师,我们可以畅所欲言,针对这一点,您也可以发表一下您的观点。

陈大伟副教授:我再说一说,刚才有老师问我教学的准备,我说首先是认真读了课文,然后是读了原文,接着研究了文章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走进教室,我自己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一边,就从学生的基础入手,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这里有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道德经》里的“弱者,道之用”,我的理解是你要去引导学生,你要弱下来,不要让学生眼巴巴的看你,等你。我要告诉学生,老师没有你需要的答案和知识,你得自己去找,去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锻炼。我自己觉得要这样教,就需要稍微慢一些,学会倾听,倾听他背后有价值的东西,把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出来。比如说一个学生说神圣,我课前没有想到他会说个神圣,一听到神圣,我就马上想,如何利用,最后的结果是理解这头战象选择了另外一种神圣。

当然,也有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需要主动提出来的。比如战象的“战”字,我预先想过这个字,如果学生不提我就可能提出来。结果学生在课前提出来了,她的意思是很简单“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头战象,为什么用这个题目”,我顺带引出的“这一头战象是否可以称为战象”,这是我的预备。于是在分析战象的时候,我就把原文中邋遢的战象形象拿出来,这实际上想告诉学生:英雄不是看长相和地位,而是看他是否有高贵的心灵,是否有高贵的行为。

颜庭薇老师:你看,观了陈老师的课,真是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昨天下午听你说的那个报告,我觉得在你生活中研究的,报告中的东西,跟今天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实际上是一致的,您是一个真实的人。

我跟您接触了两天时间,在看您课的时候,我不光在议您的课了,更重要的是在品您这个人。我在想向您学习的是一些什么东西。我今天终于知道,通过您的课堂带给我们的,不光是课程怎么上,同时是人该怎么样去做。课堂有效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就像您提到的包括之前的预习,文意兼得点的设计等,所采取的有效策略,无非都是在关注和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课堂程序。

我就反思我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准备一节课,我的目标也很明确,也很一致,可是一到课堂上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预备的东西上不出来。我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我特别关注的是一些附加的东西,比如说关注后面的领导什么表情啊,其他老师怎么皱眉头了呢?这一下子就让我就忘了自己该干什么。

陈大伟副教授:那我给你说一个经验,要上好公开课,第一要点眼睛不看后面的评委和领导。你只看学生,你眼睛中就是全班同学,不管后面有什么样的人。我想,你的课要是真正做到了心随学生而动,你的课就会有另外的境界。

颜庭薇老师:课堂上,“教师的心随学生而动”,对我真是茅塞顿开呀。正好,下节课的时候,我们学校的主任也要听我的课,我一定要在我那个课堂上,改变我这个毛病,就是提升自己。如果课堂上我改掉了这个毛病,那么,我想我才是真正的领会到了“心随学生动”的精髓。

李雅副校长:这两天我一直在学习观课,特别是今天中午跟陈教授学了“观课的时候怎么观”的一招,我今天就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表情。我发现在上田老师的课的时候,学生听得应该说比较认真,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神都在盯着老师,老师走到后面来的时候,坐在前面的学生也没有回头的现象。在陈教授的课上,我看到的,他的声音很低,比田老师的声音要低,但是所有的孩子的头,都是在随着,学生的眼神至始至终是跟着教授的。

田达老师:刚才听教授说,我也注意找这个问题的根源了,我觉得就是一个,“弱者道之用”,一个强势和一个弱势的问题。我的课就是我在课堂上说啊,总是很强势,学生总是听我的,只要学生答到我心里想要的答案了,就是好的。不用特别的去发散他的思维,去动他的脑子。更别说是去关注学生的表情呀,发言语气的变化了。教授的课堂,他说话很少,就是你进我退,你退我就进的一个事情。

李丽老师:其实,这是大家在上课的时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今天没有去关注一些具体的教法和一些策略,我是就关注了他们怎么评价学生,我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陈教授的教学评价,我有很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刚才那位同学一边翻书一边口头念叨,陈教授说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实际上就在要求学生动脑动口,他是在用一个孩子的学习行为去启发其他孩子的学习行为,我注意到,他的这种娓娓道来的这种启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孩子都在听着教授讲,这种方法从开课一直贯穿到课堂的最后。

通过这种现象我就在想,一易一难,易的是什么呢?比较容易的是,我们在一些具体教学策略上讨论,并达成共识。难的是我们的这种理念的根本转变,就是教授一开始说的尊重,尊重很难。我觉得现在我们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总把精力放在去讨论那个句子,就是这句话要精确到这个字,到底要怎么说,很辛苦,往往考虑的是这个话对这个课的效果,而不是这个孩子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益的是什么?教授做的是,对孩子是一种学习意识的梳理,一种学习习惯的推进和培养,我们在这个上课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评价往往到不了这样的一种层次,所以我们就是在上课,没有说发挥到陈教授讲的追求理想课堂。

田达老师:对,我们只是在说知识。

李丽老师:对,就你刚才说的,强势的表现自己,没有这种“弱者,道之用”,没有。

李雅副校长:我还是说刚才这个现象,为什么我们的课,学生他没有至始至终的来跟着你呢?因为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的是,这个课是在他之上的,在他之外的,和他之间的关联不是很大,学生觉得我学得好与不好,老师都不在意,老师只在意的是他的教。

陈教授,因为我是教语文出身的,我说了您别介意,我觉得您这节语文的课感,不如我们田老师。可为什么每个孩子都愿意把目光放在您身上,都愿意跟随您?我认为,是学生觉得这个老师“他对我是关注的”。教授表达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就是“我关注你”,“你是重要的”。我还注意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说学生说得都对。比如,学生把知道答案的东西当成问题提出来,教授说:“能提问我谢谢你,但是你提得不好”。这样做的结果是,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在问,都在说,眼神都在跟着教授走。

这几天的学习没白学,特别是我以后怎么观课和议课。今天教授告诉我,你先别去听那个老师怎么讲,你看学生啊,你看学生的眼神啊,今天把眼睛放在学生身上,感觉就是不一样。教授的课,开始的时候还是我们平常的那个状态,但是到最后了,还真的是,学生都是在学,都是在盯着教授。这个过程这个变化,是人格的魅力,是一个关注学生的魅力,他不仅仅是一个操作层面上,是吧?

我们区的语文教研员王老师也来了,请您也说两句?

王莹老师:我觉得今天下午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刚才大家都在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如果说是看学生的不同,我觉得,最根本是一个是在学生跟老师接触的时候是不是心心相印的。就像刚才陈老师说的,课堂上他想让每一个孩子进入一个幸福的生活过程,陈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就几个大问题,但学生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这个尊重源于什么,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陈老师是在挖掘每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说学生翻书的过程,他每一个细节,细微的动作,老师看到了,给予认可了,这个学生就获得心理上的“老师在关注我,关注的我那么细致”的感受,他很高兴,他兴奋,他喜欢老师,他就愿意听你的。他对每一个孩子,跟他的细致的指导,我觉得就是在捕捉每一个学生,在挖掘可利用的一些能够让学生幸福的教育资源。而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只是在努力地挖掘了教材中的知识。

田达老师:对,我们挖掘的最多的是知识和知识点,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更多的是要答案。

李晓艳老师:我是带班的老师,我首先要代表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谢谢陈老师,谢谢你让他们享受了一次幸福的课堂生活。

当然我也有了一种担心,那就是昨天陈老师在讲座时说学生会拿课文中的教师和现实中的教师比较,我担心学生拿我和陈老师比较。不过,这也给我一次改变原有教学的机会。听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明天上课我该怎么改一改。

对陈老师的课,我就是这种感受,陈老师一直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孩子,整个课堂都带动起来了,虽然有的孩子没说话,但是我能看得出他们在思考,这种认真的思考也很有价值,因为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原句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没有说话的人他可能在更深刻的思考,我能看出来他们在认真的思考。

颜庭薇老师:我觉得这一次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不光是各位老师有收获,而且我们教研组也非常有收获。谢谢您,陈老师,也用您做报告里面的一句话: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还是嫩绿的。我们会把今天我们探讨的“如何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作为我们的后续研究,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邀请您参与我们的研究,关注我们的发展。

好。也谢谢大家!(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91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014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129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83评论 1 26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59评论 4 35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61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65评论 3 38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5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31评论 1 29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19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8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55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24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5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