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在万众瞩目中已经落下了帷幕,此时此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呢?这个问题我们留给那些喜欢娱乐的新闻媒体吧。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是2019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给我们释放出了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对2020年的考生们来说,在备战作文的时候有哪些启示?
笔者以为,2019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给我们释放出的信号集中体现在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特色上,下边笔者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具体地分析一下2019全国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和特色,并以此为据,再谈谈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必须重视的7个方面。
一、2019全国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和特色
2019全国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命题特色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 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课标》在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中这样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乃高考命题最根本的指导思想。高考作文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不能例外。
那么,2019全国卷作文题是怎样体现“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呢?
我们先看全国1卷作文题。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中心话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如果再做个二次精简,其中心话题就可以概括为“劳动”二字。我们知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立德树人”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高考作文以“劳动”为中心话题,既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新时代的根本教育理念,又切中时弊,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对当下许多中小学生轻视劳动、不爱劳动的弊病均有疗救之效。
再看全国II卷作文题。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蕴含的中心话题可以概括为“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同1卷的“劳动”话题一样,这个话题依然是“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点,读者诸君完全可以从我们上引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那段话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此不再赘述。
最后,说说全国Ⅲ卷。全国Ⅲ卷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本身没有多少特色,但漫画的解说词很有意味:“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细品这个解说词,它所蕴含的中心话题应当是“师生情怀”。
什么是“师生情怀”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形成的一种教师爱学生、学生敬老师的师生情谊。这种情谊是教师付出的回报,是学生成人的表现,是万古长春的真情。
从这个意义出发,很显然,它也天然地被涵盖在“立德树人”这一大旗之下。高考命题人选择这么一个话题让考生来思考,根本目的已如上述,但从当下屡屡爆出的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杀害老师的事件上看,它的现实针对性、它的现实意义不容小视。行文至此,笔者不能不说,高考命题人真是煞费苦心!
(二)命题思路
今年的这三道作文题在命题思路上依然走的是前几年的路子,即试题依然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
全国Ⅰ卷的材料先从正面摆出事实,然后针对现实,以对话的形式列出了现实生活中4种不爱劳动、轻视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可以说,这个材料的引导性、现实感都很强,但我们读到这个材料,很容易想起以前的一些全国卷作文题,比如笔者就觉着它的这种材料表述方式同2009年的那道新课标卷作文题所使用的材料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
全国II卷的这道作文题在材料的表述上同Ⅰ卷、Ⅲ卷相比,略显新鲜,读到它,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起2017年的全国Ⅰ卷、2018年的全国Ⅰ卷、Ⅲ卷作文题。
全国Ⅲ卷作文题是道漫画作文题,这种材料作文题在2007年的全国卷、2010年的全国卷、2014年的全国卷、2016年的全国卷中就已经见到了,可谓是全国卷的一个老传统。
(三)能力考查
2019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在能力考查上均突出了这些年全国卷作文题一直在检测的一种能力,这就是思辨能力。全国卷将思辨能力的考查引进作文命题中来,可以说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前些年体现得不太明确,显得有些不自觉;这些年不仅体现得明确,而且有自觉意识。
拿今年的这三道作文题来讲,卷Ⅰ的中心话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思维考查的角度看,它对考生思维的考查明显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度的,即题目蕴含的实际上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话题:劳动和我。考生在立意时,必须从这一对矛盾出发,在文章中论述清楚“我”如何看待劳动,如何理解劳动,如何对待劳动。文章只有把“我”和“劳动”之间的这种联系讲清楚了,文章才有可能出彩。
卷II和卷Ⅲ在这个方面同卷Ⅰ相比,更为显著。卷II的中心话题是“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考生在立意时,不能只就青年人谈青年人,考生必须把当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谈,文章的立意才符合题目的意旨,文章才能“深”起来,“大”起来;否则,局限于自我,就青年写青年,很难写出有高格的文章。卷Ⅲ的中心话题是“师生情怀”,这个话题本身就内含着矛盾的双方:老师和学生。写作时,考生只要将二者的关系论述清楚、论述透彻,文章即告成功。
(二) 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前面已经有所涉及,即今年全国卷的这三道作文题都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三道题的差异仅仅体现在所给材料的形式上:Ⅰ卷是完整地单材料路子,II卷是多材料组合式的路子,Ⅲ卷是漫画式的路子。
全国卷作文题的这种命题形式同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相比,特征更为显著。比如北京卷,北京卷从2015年起就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给两道题,且一直延续到今年。
(三 命题材料
从今年全国卷这三道作文题所选用的材料看,可谓各有特色。Ⅰ卷作文题材料设计沿用全国卷的传统,是一篇完整地单则材料;II卷走的是2017、2018年的路子,材料由多则关联性强的历史事件组成,是组合型材料;Ⅲ卷是漫画式材料,这种材料作文全国卷虽然不常用,但每隔三四年就会出现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这也算是全国卷的一种传统。
(四) 话题选择
全国卷三道作文题,三则材料所蕴含的中心话题总的来讲,都是“立德树人”,但细细分析,各有特色。Ⅰ卷作文题蕴含的中心话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个话题既符合“立德树人”这一总的要求,又个性鲜明,对当今中学生不爱劳动、懒于劳动、轻视劳动的流行病有针砭之效,可谓切中要害,平实丰富,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有重要作用。
II卷作文题蕴含的中心话题是“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这个话题同样符合“立德树人”的总的要求。个性特色方面,这个话题同Ⅰ卷的话题相比,明显更胜一筹。因为这个话题很好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旋律十分恰切地关联了起来,这样命题,可谓四两拨千斤,值得点赞。
Ⅲ卷作文题蕴含的中心话题是“师生情怀”,这个话题同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把近些年来作为社会热点、焦点的师生关系摆在百万考生面前,让考生思考、让考生评论,这种做法无疑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师生关系、重建师生关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五) 文体特色
今年全国卷的这三道作文题从对文体的要求上看,很有创新的意义、引领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改革开放这4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高考在文体上的要求一直放得很宽,由考生自选;从每年考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看,议论文、记叙文是考生的首选文体,这几十年来,可说是毫无例外。但是,今年的全国卷作文题却明确地要求考生写应用文,比如全国Ⅰ卷就明确要求考生写演讲稿,II卷则明确要求写:演讲稿、观后感和写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信;Ⅲ卷在这个方面虽未有明确的要求,但谁也不敢保证它下一年就不会出这样的题目。
因此,全国卷作文题今年在文体上的这种一反常态的明确要求,至少给我们释放了两个下届考生备考不能不重视的信息:一是要重视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一是语文考试愈来愈走向实用化的道路。全国卷作文题释放出的这两个信息既切合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打中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短板,又符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目的、方向、使命,所以是值得大力肯定的。同时,这也可能就是今后高考作文,乃至高考语文命题的方向之一,备战2020年高考的考生们,需要特别关注。
二、备战2020年高考作文须重视的7个问题
1. 指导思想上,必须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围绕这个“牛鼻子”让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围绕这个“牛鼻子”让学生开展训练,围绕这个“牛鼻子”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此,高考作文的备考方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 能力训练上,必须把思辨能力的训练放在思维训练的首位。这一点,既是高考的要求,其实也是提高考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训练。因此,作文训练中,考生、教师都必须重视。
3. 作文题型上,必须以“材料作文”为主体,适当兼顾其他题型的训练。在这个方面,切不可盲目乱来,轻重不分,主次不明。
4. 材料特色上,一要关注材料的性质,一要关注材料的形式。就前者而言,文字性材料和漫画性材料必须兼顾;就后者而言,完整地单则材料作文题要训练,组合式的多则材料作文题更不能忽视。
5. 话题选择上,在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一大前提之下,话题选择必须紧跟时代、紧扣现实、紧贴生活,把最具时代特色的热点、焦点话题摆在考生面前,让考生思考,让考生咀嚼。
6. 文体上,在抓住议论文、记叙文不放松的前提下,必须把日常生活必需、必备、必用的实用文重视起来,并引导学生练会、练熟、练巧。
7. 作文训练观上,必须树立“作文就是做人”的训练观。今年乃至这几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透露出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必须改变技法技巧式的作文训练观。在中小学有许多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目光短浅,视野狭窄,把作文训练看成是为考试而练,因此,在现实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只见技法技巧的指导,技法技巧的训练,不见做人的引导,不见做人的锤炼。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作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上看也与这个趋势格格不入,因此,要靠这样的作文训练、这样的作文指导观让学生写出一篇立意大气、格调高昂、文采飞扬的作文来,实属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