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教育是承担压力最大的关口,寄托着人们对现在提升的要求、对未来幸福的期待。现在的现状是——只强调职业倦怠,不疏解职业压力……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是典型的“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我们应该利用说写,来积极地出气——如果你有牢骚?不要抱怨!请你来吧,化作文章,把自己变成……文人骚客……(童喜喜语,有删减)
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其实,说写不但能让两头受气的我们积极出气,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工作中寻到平衡的支点,还能起到督促行为,规范行为的作用。以下是我一边工作,一边说写的实践体会:
我是从今年四月份开始执笔教育写作的,过去虽然也有写作行为,但大多是生活随想、工作总结之类,谈不上主题写作。
随着教龄的增长,在教学岗位上的思索慢慢沉淀下来了,我便开始萌发了用文字记录教育生活的想法。而正是在写作思想萌发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新教育,知道了有一种写作叫教育叙事。
我看见新教育提倡的教育叙事,就像迷路的小兵终于找到大部队一样,激动万分。这不就是一直在我脑海里不停呈现的写作初衷吗?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说的话、做的事,虽微不足道,但都凝聚着教师的智慧,焕发着鲜活的色彩,叙述着精彩的故事。这些日常多么有意义,记录着一个教师成长的脚印、真诚的灵魂、智慧的体现。
我必须马上提笔,记录每一天发生的教育故事!
现在,我又知道,原来我不但是在进行教育叙事,也是在进行说写实践。我把每天在校园里、课堂上与孩子们的对话记录下来,感受教育的喜怒哀乐、抒发心中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的宠辱得失。
师生的对话,是一部真实的教育故事电影。只是电影先有编剧和剧本后来才有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而真实的教育故事电影,是先有了呈现在校园里的电影,再有了编剧和剧本。
没错,进行教育叙事的老师就是编剧,老师的教育叙事文章就是剧本。老师用手中的笔,把已经呈现的教育故事记录下来,不就是一篇篇精彩的教育故事剧本吗?
那一幕幕真实的教育生活片,承载着孩子们的成长,承载着老师的付出,是最有价值、最值得回味的教育故事。
既然把自己许给了教育,既然决定了在教育岗位上奋斗终身,就应该把真实存在过的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忠诚地记录下来,我们应该成为生活这本书的记录者。
坚持说写,首先是有目的地说,有主题地说,这是很符合教师的工作特征的。我们每一次的课堂发言,和孩子们的每一次触膝长谈,都是说。很多时候,在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自己本没有设想过的内容,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灵感。
其次,说完以后,当天要主动地记录,善待每一次说,善待每一次产生的灵感。有的说,就有的写,用说促进写,用写促进说。
在写的过程中,又能触发对自己说话内容的思考——这样说好不好,能不能说地更好些,能不能说得更全面些,能不能换个说法等等。
这大半年,我就是这样一直坚持着教育叙事,坚持着说写实践。
而坚持写作真的可以积极地出气。
老师们每天扮演着这么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操心的主。一线教师的梗,只有一线教师才懂!曾有老师调侃一些不理解教师高强度工作,总是宣扬教师清闲、舒适、工作半年休息半年的人说:“愿主保佑你子子孙孙当老师!”
其实,老师们每天真的是诸事缠身,难得片刻安宁。基于职业圈子的狭隘,又少有朋友倾述,或是少有其他活动来调节每天紧张疲惫的身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群体已经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
而写,是很适合教师这样圈子小的群体的倾诉方式,也可以说是倾泻方法。把心苦的苦闷、紧张的情绪、难言的委屈都“肆无忌惮”地倾注于笔端,真的可以起到综合调节的作用。
学生不完成作业是老师们的一大梗,说是梗一定不夸张。多少老师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带来的诸多问题气得脸都绿了,气得血脉喷张,气得暴跳如雷,搞不好真的会来个什么梗、什么梗的,把老命搭进去了。
我以前也这样,但是通过教育叙事,通过说写,我把与这些顽石般不动笔的孩子的交谈详实地记录下来,现在真的可以做到少生气、少恼怒,甚至不生气、不恼怒!
用文字的方式来倾泻对这些难教育孩子的苦闷,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而且也不会在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轻易动怒,会想想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写,能促进思考,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
坚持说写,当然会遇到困难,每天充实而忙碌的工作会让人身心疲惫,总想倒头就睡或是刷刷手机看看当下的热播剧。可是,想到如果不及时记录当天发生的教育故事,就会错失一个美好的今天,就会让已经发生了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我就会自觉地让自己坚持写完每天的叙事。
写了半年,大概有20万字了,没有统计,这一份坚持,我会继续。
遇到新教育、遇到教育叙事、遇到喜喜、遇到说写,是我的幸运!
愿更多的老师加入说写的实践中来,就像新教育提倡的一样,愿所有的老师都能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