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微信的脚步了。
记得2013年的夏天,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同事要加我微信,我说:“哦,不好意思,我没有微信”,她用看着大猩猩的眼光看了我一眼,默默走开,留下我在原地无奈地耸耸肩,好奇心驱使,晚上回家以后在第一时间下载了这个聊天软件,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上周很热很热的时候,我和男盆友去天津五大道游玩,发现庄严肃穆的张自忠故居门前,嵌在墙面里的大理石介绍牌上居然也有了微信的二维码;现在每次看电影基本上都是在微信上买票了,比团购还划算,不用每次又去柜台补交团购不知道为神马要交的五块钱;大学同学小学同学都开始在微信上做代购,貌似都很风生水起,自己偷偷申请了个小号也去发韩国代购马油九朵云等等,可是即使每天走到哪儿都摇一摇还是都木有人肯加我;每天解锁手机第一件事就好像受了蛊惑一般去点开那个绿绿的小图标,去看看有木有人在寂寞的夜里还对我说说话;不得不承认,微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默默地渗透,又渗透进了我的日常。它超越了已经被大学生们都快遗忘的人人,也超越了几年前人们超级喜欢的扣扣,也让我终于明白了当年那位同事为什么会那么看我了。
但是我周围有些人,比如说之前那位证券公司的经理,他告诉我说,微信反而拉远了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什么讯息,他更情愿打电话或者发短信,一办公室年轻的我们没有在意这句话,都低头看着手机,忙着下载微信的新表情。或许对于上个年代的他们来说,微信聊天的延时性和年轻化让他们感觉吃不消,不适应,但是让我现在就不用微信,我肯定做不到,要知道,今天早上我还和闺蜜语音聊天讨论宜家的哪个花盆好看,下午还和男盆友交流了我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等问题,我已经习惯了,每天都check好几次消息,会因为那个带数字的小红圈圈兴奋不已,几乎每天都刷好几遍盆友圈,哦,是的,我跑题了,我本来想要说盆友圈的。
我以前很喜欢盆友圈的,好像每个人都能在盆友圈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被关注,可以晒幸福,体现个性,展现思维,表现幽默,甚至好像可以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样的感觉太美好,今天我去了三亚,我吃了大餐,我遇见了明星,此刻的我很幸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盆友们知道,他们一定会点赞,会争先恐后地留言······这一切,像极了一种预谋已久的东西,细细回想,吃东西的时候我在告诉他们美食地址,看电影的时候我在回答他们问我的关于电影的评价,游玩儿的时候我在数多少人为我刚发的照片点赞,我觉得自己好像那个虚荣的玛提尔德,忘记了美食的美味,忽略了电影里那个最感人的瞬间,也忘了玩伴儿对我的无奈和体谅······
我其实,并不想这样。
很多最真实的自己,反而羞于曝光,大家呈现给大家的往往是那个挺好的自己,我热爱生活,我积极向上,我厨艺俱佳,我思维深邃,但其实,现实中的我胆怯,什么都怕,我易怒,我有拖延症,我失业了,我没有方向,我很空虚,我愤世嫉俗,我恨铁不成钢,我对现在的自己很不满意,我很抓狂,我很嫉妒,我讨厌我的新邻居,但我不会告诉他们,不会,他们心目中的我绝对不会是这样的。他们呢,也跟我一样,晒各种车,各种自拍,各种美食,不会有人说自己好吃懒做,自己就想啃老,自己就是个LOSER,虽然可能是不是真的会这么想,在这儿,看不到最真实的感觉,看不到最真实的他们,还有最真实的自己。
这样想来,好像我们之间的距离,真的在拉远,刚刚好友晒了大上海的繁华和她的怡然自得,本来想跟她聊天的,虚荣心作祟的
我突然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我想着要不留个言,于是我开始思考我的措辞,怎样才能显得得体又不会暴露我的嫉妒之心,瞬间就觉得很累,或许只有我这么纠结,但是我并不想这样。
或许对我来说,最真挚的情谊,不会出现在朋友圈,大家在那里说的话,都是那么的无关痛痒,我们依然行走在自己的孤独轨迹,是的,如果我想你了,我想我会约你出来,喝喝咖啡,逛逛街,如果我悲伤了,我会听听歌曲,给你打打电话,或者大哭一场,我并不想丢掉最真实的自己。
好像最近很久都没有发过朋友圈了,我不用考虑是否要美图,也不用考虑什么样的措辞会显得我很幽默很可爱,突然间显得轻松了很多,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儿,而不是时不时就想看手机,这样的话,我好像会慢慢地失去什么,没事,有人说了,失去就是得到的开始,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