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释义:
领悟到此经智慧的人应该向其他人宣扬此经中的智慧,但是,同时也应该明白,并没有哪个众生因为得到这样的智慧而存在。存在决定存在,存在产生存在,智慧无法决定存在,无法产生存在。
得到至高无上的智慧是没有定法的。如来也没有定法去得到至高无上的智慧而成佛。释迦牟尼成佛也没有定法,而是被然灯佛授记为佛。他并没有成佛的野心,最后因其修行已成,而被授记为佛。所以说,修行的目的是领悟智慧和增加福德,如果是为了世俗功利,或想成仙成佛,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至高无上的智慧,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超脱于万物而存在的,却也支配着万物的存在。宇宙万物之根本大法,在佛学,就是佛法。万物之具体之法,不是佛法。佛法支配一切众生,但是众生之存在却与佛法没有因果关系。如果菩萨说可以让某个众生超度而得到些什么,那么这个就不是真菩萨。真正的菩萨是明白一切众生,却又不干涉一切众生。
既然菩萨无为,那么供奉拜求菩萨又有何意?想必有人会有此问。供奉、尊敬、拜求菩萨的目的是为了领悟佛法,是为了得到佛法之智慧,是为了累积自己的福德。然后,通过所得智慧和福德,可以期望远离苦难得到幸福。这才是修行之正道。你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你的行为。你有善的行为,便增加了福德,可以期望得到幸福,你若有恶的行为,便减少了福德,恐怕将要受到苦难。
因此,通过修行学习佛法,领悟了智慧,增加了福德,再通过劳动和努力,而可以得到幸福。在这个过程中,佛、菩萨是无能为力的,是帮不了你的。不过,如果你向佛、菩萨靠近,那么,你将有机会领悟更多智慧,有机会增加你的福德。
捐赠、供养佛之庙堂可以积累功德。此经反复告知,如此贡献之福德,比不过学习、传授佛法所得福德多。古代有个皇帝出巨资修建了庙堂,然后他问能否得到正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是捐献财物并不直接等同于领悟了佛法之智慧,而无法领悟到佛法智慧的人,无论其贡献再大,也是无法得到正果的,更遑论成佛了。
所以说,不捐赠不如捐赠,捐赠不如敬拜佛,敬拜佛不如读诵佛经,读诵不如领悟,领悟不如传授,传授不如实践修行,实践修行不如授记成佛,授记,则天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