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萧秋水老师的文章,关于输出部分很有触动,过往关注输入,输出不清晰或说途径很窄,导致积压与浪费。今年通过学习清晰了:用输出倒逼输入!对现在的自己更加接纳和鼓励,对未来的自己更充满信心!
文摘:我们可以从四面八方吸收知识,学习不只一种路径。
读书
写作
看电视,听电台
培训
旅行
参加活动
打游戏
看电影
摄影
绘画
逛街
饭局......
学习途径当然不限于以上这些。
其实学习真的可以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是清醒的、有意识的状态,只要我们能够观照自身和世界,其实,我们都可以是学习的状态,如空气,如水,时刻学习,自然而然。
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热爱学习者,并不是多难的事,尤其是,当我们沉浸在那样的深层快乐中,明白到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全身心的改变。
强大的自信,犹如小小的种子,植下去、生芽、长成、开花、结果。
有一个浇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转化力必不可少。
简单来说,我们学来的知识,其实是种原料,需要经过我们的加工,才能变成养分。
这个加工的过程,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
看完一部电影,说一句“好看”或者“不好看”,这只是感想,没有经过任何加工。
愿意发表100字的感想,就已经是个小小的加工了。
愿意思考电影里的哪个角色演的比较好,为什么好,人物的性格是怎么展现的,剧情是怎么发展的,然后写出来,这算是一个深加工,可以算是一篇影评了。
而如果再写复杂一点,愿意对比一下同类题材,对比同一位导演不同时期的作品、同一位演员不同时期的演技,这就是比较有深度的影评了,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的层次在加深、也开始从单维切入多维,当一个人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和呈现,这样的加工过程固然耗时耗力,但是收获也就会更大。
而当一个人愿意研究很多导演的作品、很多演员的作品、很多同类和不同题材的电影,从不同的故事里体验多维时空和人性,这个人的生命,会因为这样的研究而丰富起来,超越了个体的单薄,走向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层级递进里,一个人可以完成他的进步和进化。刻苦是一种精神,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心血,然而通常来说,并不会白费,一万小时理论,在这样的领域里,是成立的,按一部电影平均1.5小时算,如果一部电影平均看两遍,再加上阅读相关资料和写作影评的时间,如果真的花一万小时在电影方面,看上2000部电影并写出影评,在电影领域内,是可以有所成就的。
如果真的有这种韧劲,有这样的坚持和踏实,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然而有些时候,有些人害怕来不及,害怕机会不等我们就溜走了,害怕错过红利期。
红利期并不会给予那些毫无积累的人。 积累的意义在于:至少能够明白那是什么,至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搞懂,这样,才能跟上。 也并不是完全搞懂了才能上,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会懂得更加透彻。